Uber三季度净亏14.6亿美元,共享出行遭遇盈利瓶颈

大交通 本文作者:执惠 2017-11-30
优步在今年三季度净亏损为14.6亿美元,上一季度这一数字是10.6亿美元。

软银注资优步有了进一步的动作。11月28日晚,软银集团向Uber现有股东提供了其购股要约的细节,收购价格较Uber在最近一轮融资中获得的估值折价约32%,Uber在最近一轮融资的估值为685亿美元。

同时,这份文件还透露了未经审计的财务信息。优步在今年三季度净亏损为14.6亿美元,上一季度这一数字是10.6亿美元。营收从上一季度的16.5亿美元增至20.1亿美元,包括出行、送餐和送货的约车总收入从87.4亿美元增至97.1亿美元。但巨额亏损下,Uber盈利仍然遥遥无期。

Uber在最近一年还频繁陷入负面。此前,该公司联合创始人、前首席执行官在重压之下被迫辞职。随后,该公司又掩盖了一次黑客盗取数据事件,造成5700万客户和司机的个人数据泄露。

不仅Uber遭遇困境,滴滴出行的运营也遇到瓶颈。艾媒咨询CEO张毅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当资本狂潮冷却之后,企业的自然生长是否健康才是最重要的问题,共享出行领域还会面临法律、用户体验、政府管理等多方面的挑战。

盈利困局

Uber是全球估值最高的独角兽之一,此前烧掉的资金已经高达80亿美元。但是,它对资金的饥渴依然没有解除。

据报道,日本软银集团提出的报价,对Uber的估值或许仅为480亿美元,较该公司上一轮融资时690亿美元的估值大幅折价30%。软银领衔的财团计划收购至少14%的Uber股权,获得Uber董事会中的两个席位,这笔交易的价值最高可能达到100亿美元,其中10亿美元为直接投资,余下90亿美元将用于收购现有Uber股份。

目前,收购财团中剩下的成员包括软银、Dragoneer Investment Group、TPG、腾讯以及红杉资本。该财团寻求至少收购Uber流通股的13.4%,如果股票出售数量未达预期,投资财团可能加价或选择退出。

但是,巨额的亏损和数据泄露事件都可能影响其估值。上周,Uber发布声明承认,2016年曾遭黑客攻击并导致数据大规模泄密。两名黑客通过第三方云服务对Uber实施了攻击,获取了5700万名用户数据,包括司机的姓名和驾照号码,用户的姓名、邮箱和手机,纽约检方已经介入调查。

今年8月,软银集团主席孙正义表示有兴趣同Uber进行谈判,是因为美国市场打车业务庞大,是非常重要的市场。不过,双方的谈判持续数月后,仍然没有敲定。其间,软银也一度要放弃,并放话称可能转投Uber最大竞争对手Lyft。

近日,Lyft宣布在新一轮融资过程中额外筹集了5亿美元资金。截至目前,Lyft的融资总金额已经超过41亿美元,新一轮融资将使其估值提高至115亿美元。

激烈的竞争导致Uber面临双重夹击, Uber首席执行官达拉·科斯罗萨西公开表示,由于Lyft带来激烈的竞争挑战,至少未来6个月,公司美国业务将继续亏损。

共享成伪命题?

为了止损,达拉·科斯罗萨西上任后的第一把火,便是停掉了Uber的租车业务,并把精力瞄准了除北美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区域。

但是,Uber还面临诸多本土公司的竞争。在与优步中国合并后,国际化已经成为滴滴明确的战略和方向。滴滴出行总裁柳青在2016 全球科技大会上表示,滴滴着眼于全球布局,国际化是滴滴的重要使命。滴滴将向中国以外的市场扩张,夺取全球份额。

近两年,滴滴相继投资了东南亚最大打车软件Grabtaxi、印度最大的打车软件服务商Ola以及Lyft。去年4月份,滴滴与Lyft完成了一期产品打通,滴滴用户在美国可以通过“滴滴海外”来呼叫Lyft专车。据了解,该服务覆盖了全美近200个城市。

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日发现,滴滴在拉斯维加斯、旧金山等城市已经不再提供叫车服务,只提供自驾租车选项。令人意外的是,作为滴滴重要股东的阿里巴巴,却在海外与Uber频繁联合,支付宝在识别海外IP后,主动向用户提供Uber叫车服务。对于滴滴目前在美国市场的发展状况,该公司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并未透露更多。

一度热得发烫的共享单车行业也正在迅速“退烧”,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企业从“风口”坠落。在新一轮的共享单车倒闭潮中,曾经自称第三的酷骑、小蓝相继停止运营,超过200万辆单车沦为僵尸车,超10亿资金打了水漂。烧钱烧出一片天的共享经济,已有半年没有传出重大融资消息。

资深互联网行业观察人士刘兴亮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不以盈利运营为目的的共享经济平台,都不是真正的共享。“不管是Uber、滴滴,还是共享单车,其实本质都是租赁经济,关键点在于讲故事容易获得高估值和关注度。真正的共享模式,对公司的运营能力是巨大的考验,单纯靠资本的支撑,是无法持续的。”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原标题:《Uber三季度净亏14.6亿美元 共享出行遭遇盈利瓶颈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