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研习舍 | 研学旅行与营地教育发展趋势探析,如何解决行业痛点与难点?

本文作者:执惠 2019-05-13
从45年校外教育经验剖析当下研学旅游与营地教育。

5月8日,执惠“文旅研习舍”线上公开课邀请到了中国教育学会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分会副理事长王振民进行主题分享。本次分享中,王振民结合45年来的校外教育经验,深度分析了当下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难点与痛点。

王振民表示,研学和营地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之一,我们应该站在整个教育改革和基础教育课程深化改革的层面,来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研学营地教育。

王振民认为,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的过程中,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包括对课程不重视,对课程认识上的偏差,制度建设严重滞后,资源条件得不到保证等等。他表示,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和常规建设是课程常态化落实的关键,要重视课程研发,完善课程评价体系,不能用成人的角度来设计课程,忽视孩子的真实需求,忽略活动的教育意义。

王振民表示,少年儿童校外教育的发展是要融于社会发展之中的,我们应该利用好自身的优势和现代教育接轨,解决好不适应不协调的问题,理性认识校外教育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准确的把握实施,深刻认识加快校外教育发展转变方式的客观必然性。

以下为王振民主题分享内容精编

大家好,我是王振民。非常高兴能有机会与校外教育和研学营地教育的同行们做交流。

现在大家都比较关注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还有校外综合实践活动。2016年,教育部等11部委共同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当时研学旅行还只是作为选修课,2017年,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综合实践活动”被纳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

一、综合实践活动和研学营地教育的关系

研学和营地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之一。我们应该站在整个教育改革和基础教育课程深化改革的层面,来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研学营地教育。我们做教育一定要了解教育的相关政策,它是我们基础教育课程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 

为什么现在很多实践活动推进起来感觉很困难?其实我们还是缺少对学校教育的了解。如果只从研学和营地教育角度就太单一了。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很多内容,我们的校外教育当中很多都属于这一类,比如说艺术实践、科技实践、体育实践、社会实践等等。 

研学和营地教育既有社会实践的形式出现,同时也有不同的主题。做研学也好,做营地教育也好,是完全可以确定主题的,比如艺术类的主题、科普科技的主题、体育类的主题。只有这样,你的课程才能更具体,空间才能更大,学校提供的选择更多。 

所以我们在做研学和营地教育研究时,视野一定要开阔,站在更高的层面来俯视我们的基础教育,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更开阔。

基础教育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综合实践教育活动课程的实施是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一项举措,是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的一种创新形式。学校教育大家都比较熟悉,那么,校外教育有哪些呢?综合实践活动、研学和营地教育都属于校外教育。

校外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校外教育是我们国民教育体系当中的社会教育。也就是说,校外教育从广义讲,应该属于社会教育范畴,因为它不只是针对青少年,它也针对成人,包括我们从学前一直到我们的老年人,都在我们的校外教育范畴。所以它是从社会教育的角度划的领域。但是我们现在做的研学和营地教育,它针对的对象主要是中小学生和青少年儿童。

青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是狭义的校外教育,属于基础教育范畴。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社会资源都是我们的公共教育资源,它既有社会教育的范畴,同时它针对少年儿童、中小学生为主,又有狭义的校外教育,有基础教育的特点在里面。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属性

刚刚讲到了研学营地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关系,接下来说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属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它是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校的课程是并列设置的,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要全面实施。 

第二,它是跨学科的实践课程,注重的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服务、制作、体验中学习,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它可能涉及到多门学科知识,但不是某门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也不同于某一门学科中的实验环境。 

第三,它是动态开放性的课程,强调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选择并确定活动主题。 

动态开放性的课程应该是走在社会和教育发展前沿的。前沿的课程都可以很好的在我们的综合实践、研学和营地教育当中体现。所以根据社会和科学的发展,要对活动的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课程实施不是以教材为主要载体,不是按照相对固定内容体系进行教学,在这点上,它与学科课程有显著差别。研学旅行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是都要体现集中旅行、集中食宿、研究性学习、旅行体验、学思结合、知行统一。这些研学旅行的标志性特点一定要有。

 

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也好,研学营地教育也好,要以教育部提出的六大核心素养为基础,让学生亲眼所见、亲身体会、亲自动手为理念,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的能力。 

那么,组织学生进行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它是与自然和社会的深度接触,让学生们在真实世界中去亲身感受所学所知。研学旅行是以广泛的社会资源为背景,强调与社会多层面、多维度的接触和联系,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生活体验。

我们经常讲到,研学是旅行的目的,旅行是研学的载体,也就是我们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它也是孩子们去用脚去丈量世界,用手和眼睛去感受世界。带着孩子们踏上旅途,看看大千世界,他才会知道人生有着无穷的可能。

那么,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的是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的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它是高度综合,具有独特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的独立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和互补性,是学习之外,以能力为导向,更贴近真实生活的活动课程。研学旅行的内容应该是非常丰富的,它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很重要的形式。

三、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

综合实践活动是中小学生教育延伸拓展的一个领域,应该是常态化的。我们说的“常态化”,就是课程实施相对稳定、规范、朴实、具有计划性、可预见性和普遍的意义,能够持久、能落地。

课程的常态实施也是一个系统工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课程体系中的确立,不仅意味着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的诞生,更主要的是标志一系列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课程理念的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课程结构的一项重要改革,是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举措。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才能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生命力和持续发展的动力,才能构建充满活力的新的课程运行机制。

我们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的过程中,碰到过很多问题。

第一是观念和认识问题。

1、对课程不重视。包括社会层面、政府行政层面、中小学的教师。有相当一部分的教育工作者做了很深入的研究,但从整体来看,大家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有很多处于执行上级主管部门的行政命令而随大流、跟形式。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观念和认识问题,在教育观念上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和功利性。

2、对课程认识上有偏差。有的教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研学营地教育是活动课程的翻版,认为课程就是综合学习,把课程作为学科课程的拓展。还有一些人把学校的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混为一堂,对课程改革实施只停留在学科课程改革上。这显示出人们对综合实践课程的认识还有很多偏差,这些偏差严重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研学营地教育常态化的实施。

第二个大的方面是政策支持问题。制度政策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常态化的关键。

1、制度建设严重滞后。在国家宏观层面,教育部发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只是一些纲要性的内容,而且体系复杂、内容宽泛,实际落实时,对实施单位和教师的要求很高,对课程的弹性表征出现很大的不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升学考试还没有建立密切的联系,所以导致课程被边缘化。另一方面,在地方政府教育行政层面,缺乏保证综合实践、研学营地教育实施的各项政策。比如没有出台与之相关的实施方案、教师政策、评价机制、管理制度等等,主要体现在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研学和营地教育相关课程的制度不健全。 

2、资源条件得不到保证。由于缺乏政策支持和保障制度,社会公共教育资源与学校无法有效对接。这就进一步导致综合实践和研学营地教育,特别是可利用的资源严重不足,导致课程建设制度的严重滞后。 

第三个大的方面就是课题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和常规建设是课程常态化落实的关键。主要有几个方面的研究,包括活动常态化的研究、资源常态化的研究、评价常态化的研究。所以,课程进入常态化,就要求我们要学习政策、研究政策,对综合实践教育活动进行反思,对实践行为和实践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不断从活动中归纳。

第四个大的方面就是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有很强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我们做研学也好,做营地也好,中小学的学科课程考核这么多年已经总结了很多好的经验,也建立了完整的体系。那么,综合实践研学和营地教育的考核如何进行,这都是大家尝试做的,而且也是这项工作推进和落实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着课程实施的方向和质量,也是我们开展研学实践活动、营地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比较大的难点。

第五个大的方面就是专业师资问题。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学和营地教育这种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以及生成性,都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六个大方面是课程设计。据我了解,我们全国各地的研学营地、学校,很多相关系统都做了课程研发,也有很多好的经验,但都是碎片化的,零散的,很多是重复研发,可以借鉴参考的优秀课程案例相对较少。

其实我们应该整合一下资源,多方面的合作,树立一种大的教育观、资源观、人才观。如果我们都从头研发,从头做起,那就是在低水平徘徊,很难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研学营地有大的提升。其实国外的很多教育我们可以借鉴,能少走一些弯路,因为我们国家的校外教育最早还是沿袭苏联的教育体制。但不能够完全照搬。

国家行政层面应该加大这些工作的推进力度。指导纲要、文件、相关政策有了,但如何把这些工作落到实处,让我们的学校、社会、行政领导都关注社会公共教育资源。所以我们在多次的研究探讨中也都特别提倡,我们的学校、社会公共教育资源、综合实践教育基地、研学和营地教育的基地,应该联盟发展。因为单靠某一方面,我们这项工作很难推进。所以我觉得应该有一些具体的措施,把我们的课程理念、课程研发的内容,相对的整合一下,这样才能更清楚你的定位。

我们要重视课程研发,完善课程评价体系,不能用成人的角度来设计课程,忽视孩子的真实需求,忽略活动的教育意义。我们要以国际化的视野来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学营地教育的课程体系。

四、校外教育实践模式

校外教育目前有三种实践模式,但碰到的问题比较多,形式还比较单一。 

一是行政模式。也就是校外教育学校化,校外教育机构借助教育行政部门赋予的一些考核权和管理权来吸引甚至迫使学校与其衔接。 

二是人脉模式。我们校外机构的负责人通常都是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与学校建立联系、开展活动,特别是我们的社会教育资源单位,相关的制度瓶颈难以深入。人脉模式下的这种校内外教育衔接浅表化,学校之所以顾虑与校外机构的衔接,部分原因在于制度上的瓶颈。 

第三是自我耕耘的模式。包括政府办的和我们社会资源的这种公共教育资源,在突出育人守信、建设团队、梳理核心价值、建立活动体系、走专业化之路,为校内外教育先去打下坚实基础这些方面,大家做了很多尝试。但是还有很多不理想的地方,有很多对这个领域专业化的东西了解较少。 

校外教育这些资源如果得不到行政权力的支持,就很难与学校形成制度化、常规化的衔接,这样就形成了我们的校外教育资源、公共资源的浪费。比如我们做研学营地教育,学校应该排出课表,课时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分散使用,我们怎样和学校合作,设计出更符合学校自身教育规律,又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学和营地开展的方法和制度。

正是由于校内外教育政策上常常缺少一致性设计,在国家层面缺少宏观统一的决策和管理机构协调指导管理机制,导致校外教育发展滞后,定位还不是很明确清晰,校内外沟通不畅的问题还存在。针对现在我们国家校外教育已经形成管理模式,怎么能让它形成教育合力,也是我们需要研究的一个方面。

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深层原因就在于旧的教育体制,一方面是教育经费来源单一化,中国的教育既存在经费不足问题也存在经费浪费的问题,既存在人员不足问题也存在人才浪费问题。由于教育管理体制不顺,教育结构还有很多不合理,社会效益还是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

所以,校外教育要有效衔接,应该关注学校,遵循学校的教育规律,同时也考虑校外教育的自身规律和特点,从学校教育更多地了解校外教育,校外教育也更多地了解学校教育,大家才能在很多问题上形成共识,在校内外协同育人的视域下探讨校外教育。在国际教育机构的比较研究当中,课外补习、校外培训其实在很多国家都存在。我们应该研究它存在的必要性,在政策层面怎么形成大的教育合力,来共同为青少年成长建造一个好的平台和环境。

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在发展当中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我们必须要改变这种落后、保守、简单的校外教育模式,构建体现时代性、符合规律性、富有创造性的实践育人体系。少年儿童校外教育的发展是要融于社会发展之中的,我们应该利用好自身的优势和现代教育接轨,解决好不适应不协调的问题,理性认识校外教育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准确的把握实施,深刻认识加快校外教育发展转变方式的客观必然性。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注:王振民的线上分享全部内容将在执惠文旅研习舍《大咖说》呈现,音频、图文全公开!!扫码一站直达↓↓↓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