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研习舍 | 探究袁家村的创新内核,为什么说它是中国式创新的代名词?

创新 本文作者:执惠 2019-03-04 08:49:34
袁家村成功背后,我们能学到什么?

2月27日,执惠“文旅研习舍”线上公开课邀请到了袁家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想大学创办人、耕心乡村众创创始人兼CEO车明阳进行主题分享。本次分享中,车明阳详细讲解了袁家村的创新内核,以及如何获得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商业创新力。

车明阳表示,创新的本质是“以人为本”,要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 袁家村是“中国式创新”的典型代名词,它的关中民俗是来自农民的,基于在地的文化、社区和生态资源。共同富裕是它的初心,也是它一直坚守的准则,它的“共生”和“共享”都是根植于本土的、以人为本的实践。

对于袁家村是否能照搬和复制,车明阳表示,袁家村之所以成功,本质原因是它的创新。想要学袁家村,最根本的还是要学袁家村的创新。真正能够去“被学习”和“被复制”的不是小吃街,也不是固定的制度和组织,而是在变化的条件中,怎样能设计出适应当地发展的、比较独特的模式、产业和产品。

车明阳认为,袁家村是胡想出来的,“胡想”这个词可以代表袁家村的一种精神,“胡想力”是袁家村在发展过程中体现的是“中国式”的创新力,这个是绝对可以复制的。她表示,袁家村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也是由一个个“胡想者”带动后面的人,让这种创新能力、胡想力创造不同,使不可能变成可能,然后在这个村庄、组织里扩散出来。

阅读之前,请先思考:

1. 为什么说袁家村是中国式创新的代名词? 

2. 什么是袁家村创新的内核?

3. 如何获得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商业创新力?

以下车明阳主题分享内容精编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在执惠平台给大家做分享。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从大学开始学习商科,后来因为对商业创新特别感兴趣,所以获得全额奖学金受邀在斯坦福设计学院创新大师班进修。我之前在全球一家顶尖的管理咨询公司就职,给一些公司和院校做过相关的创新咨询和培训。

在和袁家村的连接与合作过程中,我发现它有很强的创新基因,尤其是和我们在斯坦福所讲的创新和设计思维非常一致,所以我们做了“胡想大学”这样一个机构。胡想大学以袁家村为主体,现在由我们这个比较有趣的跨界团队在运营,希望通过这种中国式的创新来开启美好未来生活。

今天的分享包括三个主题,我会更多的从商业创新、共创的层面去看文旅产业的创新。先分享第一个话题。

一、为什么说袁家村是中国式创新的代名词? 

为什么说袁家村是中国式创新的代名词?这个可能和很多人的视角不一样,在这里我通过我的视角来进行分析。

“创新”是什么?其实在斯坦福设计学院有一个对创新的界定,我们所讲的创新是要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兼具技术的可行性和商业的可持续性。

从我的角度来理解,创新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用更低成本更高效地解决问题。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解决问题?我觉得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才是真正的解决问题。这个听起来很简单,但是我们发现,在我们的世界里弥漫着大量的不能满足服务对象需求的产品或解决方案,有大量的商业因为没有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而失败,而自己还觉得好像是已经满足了服务对象的需求。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创新的本质其实是“以人为本”。

我在回国以后之所以步入乡村领域,也是因为我觉得,西方把创新方法进行总结,导出了设计思维。那么中国的创新方式又是什么呢?什么是更符合中国本土的方法呢?我开始寻找一些中国本土的案例,尝试探寻这个问题,因为乡村有诸多的系统性问题,也必然成为未来创新的重要场景。我认为这些案例要符合以下一些条件。

首先它要根植在中国的文化、社会、经济土壤的条件里。第二,它要从本土的环境中,用本土的方式生长出来。第三,它可以适应本土的变化,并且可以持续生机勃勃。

我觉得我发现的、如获至宝的就是袁家村。我发现袁家村之后,对袁家村12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解读,从中摸索袁家村在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创新精神、创新方法、创新工具。我发现,其实袁家村是基于农民的、本土的、在地的文化社区和生态的。共同富裕是它的初心,也是它一直坚守的的准则,并且它的共生和共享都是根植于本土的、以人为本的一个实践。

其实很多人在问“袁家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有说是小吃街和作坊,袁家村的农产品,袁家村的城市店……但这些只是最表层的部分。也有一些专家说是袁家村的组织和制度。那么,袁家村的组织和制度是否可以真正照搬到另一个地方呢?大家会发现是不可以的,因为这是基于本土被设计出来的。也就是说,真正能够去“被学习”和“被复制”的不是这个小吃街,也不是这个固定的制度和组织,而是在变化的条件中,怎样设计出适应当地发展的、比较独特的模式、产业和产品。所以我觉得袁家村是“中国式创新”的典型代名词,我们真正应该学习袁家村的是它接地气的创新能力。

二、什么是袁家村的创新内核?

到底什么是袁家村的创新内核,什么是袁家村的成功要素?我相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结论,那么我将从自己的角度来进行解读。

其实大部分人来到袁家村只看到它的发展历程和业态,再往下一层你会看到它的运作机制和机理,但是很少有人去解读“是怎么产生这种机制和机理的”,以及“我们如何能够产生这种机制和机理”。那么我会结合下面的手绘图和大家进行分享,来探寻袁家村的创新内核。

 

目前袁家村主要涉猎的板块有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袁家村的“进城”和袁家村的“出省”。

在“关中印象体验地”这一块,其实袁家村整个的发展不是一开始就做了一个大的规划,然后按照这个规划一步一步去建设。你会发现,袁家村的发展是一个特别迭代式的发展,而且迭代得很快。他们会从特别小的一个“点”开始,通过这个小的“点”来测试市场,来测试反馈,然后快速进行调试,再进入下一个阶段。袁家村整个的开发模式是一个特别迭代的过程。

那么在不同阶段所配套的业态,我在手绘图里也进行了勾绘,主要是第一个阶段“愿意来”,通过关中民俗主题的部分来确立这个品牌的特色,来吸引城市的人群。在第二个阶段“留得住”,其实是通过民宿、酒吧、艺术等形式提升整体品味,来丰富业态。在第三个阶段“走出去”,对所有的业态进行更深度的一个连接、串联和补充。

在“进城”方面,袁家村一二三产融合的设计是一个链接非常紧凑的设计。因为主打的品牌是农民捍卫食品安全,当消费者来了以后,相当于花了钱给袁家村,接受了袁家村的广告。也就是说,你来旅游以后,你认识到了袁家村品牌的产品很好。所以,袁家村开了体验店就非常非常火。 

此外,袁家村现在“出省”的开发项目是基于袁家村对在地文化和资源的挖掘,对在地相关的多元力量进行整合,以及通过平衡的利益体系设计导入外部力量,实现共同富裕。通过这种利益设计和机制设计,包括袁家村品牌所带来的影响力,进行民俗体验地的开发和对外输出。经过12年的发展,袁家村也向下沉淀了袁家村的产品,袁家村的品牌,和袁家村每年500多万的流量。

这是袁家村最表层的部分。袁家村底层的操盘机制或者操盘的重点是什么呢?这也是现在很多人所关注的,开始从表层部分进入底层的操盘部分。

在这一部分,很重要的就是,在研究袁家村这一套操盘方法形成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思考,为什么袁家村会打造这样的一个核心操盘能力。其实这个必须要回问袁家村的初心。郭占武书记打造袁家村最开始的初心就是“共同富裕”,这个“共同富裕”里有非常重要的两部分,我们俗语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认为一个村庄的富裕可以用两块来解读。一是如何用好一方水土,也就是产业设计的问题,第二个就是如何组织调动一方人,就是制度和组织的问题。

袁家村在产业设计和制度组织这两个板块做的非常巧妙。由这两个内核性的东西所衍生的,无论是我们后面看到的这种多元利益主体的有效协调(不用招商的模式,而是用招人赋能的模式来培养袁家村的商户),还是整个食品安全体系和质量体系的建设,包括非常自然的、不经意的场景营造,产品和体验的设计。其实这一系列方法的实现,都是由最开始非常有效制度和组织的设计,还有这个产业思维,所带来的后续连带的经验和思路的发展和积累。

但是很多人即使了解了这一部分,他也会问,“袁家村可以复制吗?”。从创新的角度来看袁家村这个案例,我的一个观点是:我们永远都不能通过复制创新的结果来创新,我们只能学习创新的能力来创新。袁家村之所以成功,我觉得本质原因是它的创新能力。所以,想要学袁家村,根本还是要学袁家村的创新。可能有人认为袁家村的产业设计可以学,袁家村的制度和组织可以学,但是你会发现,即使你把袁家村的制度和组织设计通过一定的调试放到自己的项目上去,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因为问题是动态产生的,创新是动态发生的。

在袁家村,我们真正要学习的是创新内核里一些比较本质的文化和价值观、创新方法。

上面的手绘图上我写了一句话:袁家村是胡想出来的。 “胡想”这个词可以代表袁家村的一种精神,这个词在陕西的语汇里相对有点褒义,就是说为了把目标实现,你要绞尽脑汁去想。

我们觉得,“胡想”在我们的界定里,它代表着一种中国式的创新。除了我们在表层所看到的部分,我们在袁家村的案例里更多地看到了袁家村的运营和它的团队本质里所具备的一些精神,就是我们说的5“有10“能””——要有光,要有爱,要有胆,要有劲,要有料。

我觉得,“胡想力”就是袁家村在发展过程中体现的这种中国式的创新力,这种能力是绝对可以复制的。

三、如何获得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商业创新力?

如何获得这种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商业创新力?这一部分我将基于袁家村的发展历程和大家做一些分享。

上面这张手绘图中,最左边是商业创新力或者是组织创新力的培育,无论是从斯坦福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对所有创新组织的研究,还是我所做过的一些创新机构的咨询,包括对袁家村的沉浸研究,我们发现,所有的创新机构都有一个非常宏大的愿景。构建愿景的能力非常重要。这个愿景就是come from people,for people, by people ,with people,就是“它从人中来,它是为了大家,它是可以和大家共创、由大家共同参与的”。

第二点,其实在一个组织里有很多 “胡想”的人,很多有创新能力的人。我觉得袁家村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也是由一个个 “胡想者”带动后面的人,让这种创新能力、胡想力创造来不同,使不可能变成可能,然后在村庄、组织里扩散出来。

第三点,就是能够搭建一个支持的平台。这个在袁家村模式里处处可见。比如说袁家村的小吃街,袁家村的城市店。为什么袁家村这些新老村民和商户能够在平台上共同的、比较相融的去发展?我觉得这个平台从平衡的利益分配角度、从赋能成长的角度,创造了一个共创共享的氛围。从“一个愿景”、“一个人”到“几个人”到“一个群体”,最后就形成了一种文化氛围。那也就是上图我在中间写的:一个念头,就是一个小宇宙。就是从2007年郭书记的一个念头开始,最后打造了一个特别有能量场的犀利小宇宙。

所以,我们想通过胡想大学搭建一个平台,能够和咱们业内更多的、认可中国式创新的,或者我们所说的有“胡想力”的个人和机构建立连接,来共同为中国的,无论是文娱产业还是生活方式创新产业也好,带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我们和执惠文旅研习舍共同推出了《袁家村乡村振兴共创营》的体验,非常希望大家来到营里为我们做指导和推介。大家可以点击下方图片了解课程具体内容。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