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舜礼:旅游年终盘点应实事求是、避虚就实

旅游业 本文作者:高舜礼 2022-01-04 09:55:23
旅游企业怎么才能挺过来,还是要处理好外因与内因的关系。

年终情况盘点是必要的,说大了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说小了就是风水流年、翻篇就过。实事求是、避虚就实,会有一个好处,不欺天、不犯众、不违心,有利于在疫情阴霾之下,不迷失、不摔跤、不重创,能够劫后余生,再图重振。

岁末年初做一下对全年情况的盘点,应是中外各国通行的做法,不论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是各类媒体、公众号,都相沿成习、一年一度。

然近日浏览发现,一些媒体(包括专业的)所做的年终盘点,既水分偏大、又虚飘如絮。或许这既是一种长期的积习,也是受了官僚不良习气的熏染,让人看去有些不忍卒读。

就以即将过去的2021年来说,纵观全年旅游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到底有哪些值得盘点,肯定是见仁见智的,既受行政隶属和依附关系的掣肘,也与采编者和审定者的专业水平密不可分,但总的来说别太离谱,否则就不像是2021年了。

我认为,除了那些上行下效、各业雷同、锦上添花、皆大欢喜的大事亮点以外,以下的这些是跑不掉的,起码是应该加以关注的。

旅游业遭遇疫情影响持续加重,全行业奋起抗御但收效甚微。

现已持续2年的全球新冠疫情,旅游业是遭受冲击最直接、最普遍、最深重的,除了商务、公务和生活必需的人流,观光、度假、休闲性的人流大幅减少,有组织的跨市游、跨省游也因疫情散发而时断时续,全国性旅游活动停多于开,旅行成本明显增加,旅游企业嗷嗷待哺、朝不保夕,数以万千计的企业难以熬过严冬而命丧商海。行业之难、产业之难、企业之难,既是本世纪以来的至暗时刻,恐怕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为煎熬的漫长严冬。对此,各级政府、旅游部门和相关方面奋力抗击,做了大量工作,对纾困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至于这作用是杯水车薪,还是大饱饥腹,就难以再加具体了,既具体不了,具体了也很麻烦。就在年底(12月28日),文旅部又召开了再部署纾困政策落实的专题会议,对内蒙古、吉林、上海、浙江、江苏等11个省市文旅厅局提出表扬,它们在对疫情之灾纾困上做得好。作为涉旅的诸多媒体,应该明白一个基本道理,年景的丰歉变化是自然之事,人在绝大多数时候是做不了主的,“人定胜天”只是哲学命题,根本用不着丰了就高兴、歉了就讳言,总不能把丧事办成喜事吧,太过粉饰和忌讳都是没有必要的。

若干年之前业界就有近乎一致的共识,那就是旅游是一个脆弱+韧性的产业,既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看上去很是正面的世界级赛事、重大庆典),也容易在影响因素消退以后就迅速恢复,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秉性。这一点已在过去几十年屡试不爽。这就注定了旅游业一旦遇到各种危机,便很容易蔫了,想避免和应对都是无能为力的,之后不久又快速恢复了。杞人忧天,对旅游业无大必要。

“十四五”规划调整旅游市场战略,入境旅游重回受重视的轨道。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文化和旅游部在“十四五”旅游规划中,明确将三大旅游市场战略调整为“做强国内旅游,振兴入境旅游,规范出境旅游”,这在我国旅游业发展史上,已属于旅游市场战略的“第四版”。这次调整的最大看点是“振兴入境旅游”,它既是对2009年以来“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战略的重大调整,也是对10年来入境旅游市场疲软、萧条、停滞局面的“绝地反击”。从上世纪90年代三大旅游市场形成直到2009年,行业主管部门都曾给予入境旅游以“大力发展”的市场定位,后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国内强调扩大和刺激内需,入境旅游的市场位次有所下调,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实绩也就令人悲哀了。期望通过对这次市场战略的重大调整,全行业进一步提升对入境旅游的认识,切实加大入境市场的培育和开拓,刹住入境旅游的低迷和衰颓之势,以高于全球和亚洲地区的旅游接待增幅,争取在“十四五”期间赢得一个积极的转机,从而提升中国旅游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旅游行业能够有所作为、有所贡献。

红色旅游发展声势再攀新高,但硬件投资过旺也存泡沫隐忧。

2021年是建党百年大事,属百年一遇的盛典;即在疫情阴霾之下,纪念活动也显得格外耀眼,各地掀起了红色旅游又一拨排浪式的新高潮,成为少有的年度性旅游闪光点。但也要实事求是地看到,一些地方红色旅游也潜在着投资过热问题,如红色文化广场、红色体验基地、红色旅游景区、党性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小镇等,正在雨后春笋般地崛起。由于红色纪念地对公众参观实行免费开放,如何在这之外开辟旅游合法收益的渠道,正在成为各地探索的课题,目前尚未有可以简便复制的做法;一些拥有红色资源的县市大都建设了党性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不乏是新建的、高档次、大体量的培训场所,而每年能够接纳受训的党员干部不会是无限量的,这便产生了未来“生源”短缺的隐忧;占旅游市场主体的是大众散客,他们对红色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主要基于个人喜好和市场影响力,就使得产品开发一般化、红色文化影响不够大的一些红色旅游地面临着客源不足,一些过度投入的新建旅游吸引物和接待设施就会过剩,这类问题在一些地方(包括知名的红色旅游地)已经开始出现。

对于红色纪念场所的配套设施的建设,中央领导同志早已有明确论断(国家旅游局2017年11月编《习近平论旅游》 P.64-65),指出红色纪念地和红色旅游是两个范畴,应该做好统筹工作,并要求纪念场所和旅游配套要保持适度规模;2019年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印发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备案目录的通知,要求省(部)级党委(党组)批准的教育基地不能超过3家,也反映了中央有关政策的明确导向。

冬奥会虽吹热冰雪旅游,但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尚需脚踏实地。

再有40天就将在北京张家口举办冬奥会,对于提升国人冬季旅游、冰雪旅游的热情,推动体育旅游、健康中国是重大利好。但是对于冬季奥运会的助推效应,应该秉持理性和冷静的预期。作为正在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举办重大国际体育赛事已不是稀罕事,此前已经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并在北京、广州、杭州数个城市举办亚运会,还有其它世界级的大型专业运动会,它们对体育旅游发展的推动作用如何,业界应该是了然于胸、不应擅忘的。

未来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的优化路径,主要应从市场培育、市场研究、政策突破、产品开发加以推进,也就是要厚培体育旅游的根基,而不是急于求成、揠苗助长。一是要从娃娃抓起。培养儿童养成爱好运动的习惯和技能;大力宣传体育健身的益处,在全社会养成全民性爱好体育的习惯,提高国民参与体育运动的技能,缩小与国际水准的明显差距。二是要深入研究市场。对于体育运动、体育旅游一定要加强研究,避免“拍脑袋”“浮夸风”,防止给决策和投资造成误判;要深入研究市场的专业特点与发展规律,探寻投资回报的利润点和风险点,不要一味唱赞歌、喜歌;在发展布局上要体现差异和突出优势,发展节奏上要循序渐进,防止乱刮一阵风和轻率浪进。三是抓好政策突破。我国国民体育运动中的技能性参与者比例很低,原因之一是天、地、水上的限制太多,若开发体育运动项目和基地难度极大,例如自驾车营地、海上垂钓基地甚至划船、“野泳”等都不是轻易就可批准的,只有实质性地放宽放松管制,才可能迎来一个好的发展局面。四是做好产品开发。产品是体育旅游发展的龙头,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是业界真正应该很好努力的。一项产品的开发成功,有诸多的关联性因素,如市场定位、品牌影响、宣传营销、客源导入、服务配套等,统筹把握好绝非轻而易举,值得全行业人孜孜不倦地协同努力。

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日显重要,也要谨防跨行业的一些玄虚概念。

旅游是高科技、新理念运用的前沿阵地,我国40多年旅游产业的发展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如高端酒店、大型游乐园,还有旅游交通的出行工具、通讯器材等,都是高新科技应用的前沿领域;但是创新发展既有对高新科技、网络运用的一面,更多的则是在策划、创意、开发、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创新,这个方面的呼吁和强调明显偏弱。

由于旅游业具有明显的融合性特征,汇集了诸多领域、行当、产业的知识和人才,“跨行业”“跨学科”“跨领域”的特点十分明显,既有利于启迪思路、开阔视野,但搞不好也容易鸡说鸭说、引发混乱。目前,应该说是良莠参半、泥沙俱下的。一曰刻意求新、标新立异。10年前就有专业领导人士提出过“太空旅游”,论其理念之先进那是空前绝后了,但是全人类到底能够有几个人做得到啊,这类观点应该归之于“旅游科幻”。后来又举全国旅游行政系统之力大搞智慧旅游,至今推行也该有10年,但“智慧”的程度到底如何了?如今又有饱学之士高唱“沉浸式”、“数字化”、“元宇宙”,是否也有类似的问题呢?二曰线上旅游、网上旅游。听上去很是新颖和时髦,但说到底是否就是居家浏览荧屏景色、过一下眼瘾呢?那与全身心实地感受的旅游活动怎么可同日而语?就是在疫情影响之下,有点旅游常识的人都会很清楚,这是肯定替代不了的,其差别就是让你看人家吃宴会与你亲自参加吃喝的差别,那充其量只是画饼充饥、自娱自乐、打发时光而已。三曰以数字技术开发旅游资源,打造旅游新亮点。到底能不能、能的范围有多大?不应该空泛地去鼓吹宣传,要有落地的成功案例才行。现在能够看到做得出来的,一是迪士尼乐园、方特乐园这些;再是大型游乐园如长隆、欢乐谷等;之后就是AR、VR单独观赏一类的。旅游者的欣赏口味的确在不断更新,但这种更新很可能就像是对食物之需,变来变去还都是以粮食、果蔬为原材料,数字化对旅游的参与及其作用,也应是有一定区域和界限的,颠覆性和大面积的替代性现在一时还看不出。这类观念的宣传,还是应以案说事、举例为佳,而不是简单的概念炒作、概念放大、概念游戏。四曰网上推介、线上营销。2020年以来一些大型企业(尤其是网企)很是火了一阵,2021年倒是显得冷静和平淡许多,一个原因就是由于疫情仍在蔓延、依旧难得见底,便使这类营销的影响在云中烟消雾散得差不多了。这种方式对旅游企业度难关来说,只能算是自我救赎的“小乘”,对绝大多数旅游企业来说是无缘参与的围观者,若说它也是一种应对疫情的创新,那也仅局限于少数之少数企业。五曰预测疫情、预言趋势。疫情发生之后,业界人士对其做过预测的不算少,乐观者有之、悲观者也有之,现在看大多是失算了。也不乏对旅游市场变化的预测者,明明只是暂时的一些市场现象,却断言是新趋势、新发现,听上去很新颖、很睿智,如什么城市周边休闲替代了长途游、国际游之类。到底什么是趋势、趋势与现象有什么不同,《新华字典》应该有所注释,但在这儿概念却被更换了。也有很多针对疫情的各类处方,包括“宽心丸”、“救命散”之类,现在看大多是不顶用的,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在旅游产业的基本特征。现在看,旅游企业怎么才能挺过来,还是要处理好外因与内因的关系,关键是要打起精神、咬紧牙关、八仙过海、开源节流、吃糠咽菜,只有尽量苦熬下去,就会有复苏和复兴的希望。

年终情况盘点是必要的,说大了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说小了就是风水流年、翻篇就过。实事求是、避虚就实,会有一个好处,不欺天、不犯众、不违心,有利于在疫情阴霾之下,不迷失、不摔跤、不重创,能够劫后余生,再图重振。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旅思马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原标题:高舜礼:旅游年终盘点应实事求是、避虚就实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