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有错吗?

旅行团 本文作者:肖远山 2021-11-09 11:57:35
坚持我所坚持,热爱我所热爱。

这是我川西考察总结的第一篇,看似题文无关,我认为有关。

川西我不是第一次去,但秋季去是首回,在接待方Charles细致周到的安排下,我们一路上有幸饱览了川西秋色最精华的部分。

第一天在毕棚沟雾蒙蒙什么都看不清,次日从米亚罗偶遇初雪,再到丹巴藏寨落了几滴雨,之后都是好天气,雅拉雪山、贡嘎神山、新都桥红叶逐个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除了绝美的风景,我们更庆幸这一路上服务大家的两位嘉绒藏族师傅,车技好人品佳,服务热情又有分寸,晚上用餐时还发现他们的才艺跟颜值一样出众。

我们大都是入行十几年的老鸟,但不影响我们都沉浸在这旅行的快乐中,同时我们也一路在焦虑这一轮疫情来势汹汹,确诊人数每天都在增加。

我完全认可并遵守国家统一的防疫政策,但在很多疫情相关新闻下方的留言里,也能听到一些刺耳的声音,那么我就用首篇考察总结的篇幅,来做次个人的回应。

各位同业如果也如我一般热爱并愿意坚守这个行业,欢迎转发和点赞。

——肖远山

厘清几个概念

11月3日上午看到朋友的朋友圈:“我是对的,你也可以是对的。当你愿意去接受跟你不一样意见的人也是对的时候,你的生命的另外50%就圆满起来了!当不再站在彼此的对立面,世界就和谐了!”

我特别欣赏这种对世事通透的心态,非黑即白的价值观,会无端产生很多矛盾,在网络释放情绪的键盘侠们,我能理解你们以下言论的出发点,但是否你们也认同,你们观点的对立面,其实也没有错呢?

null

中国最不缺的就是无脑喷子

疫情源头是边境而非“旅行团”

自从北京某媒体在疫情传播图里首次提出“旅行团疫情”以后,这个大帽子,就被本行业戴上且摘不下了,其实旅游业就像“香港脚”一样,比窦娥还冤。

图片null

这就是那张传遍全中国的图

早在10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本次疫情的病毒为德尔塔变异株,现有流调和病毒测序结果提示,本次疫情由新的境外输入源头引起。

额济纳旗的策克口岸距离胡杨林景区仅几十公里,德尔塔病毒到底是怎么越过口岸传给了那里的游客,我们不得而知,但肯定不是包括上海二位退休教师带过去额济纳的。

从10月16日以来,最开始的确诊病例确实是旅行者(包括自驾游和跟团游)居多,但最近这一周的流调数据显示,疫情传播基本上都是公务出差的跨区域移动导致。

但我不认为就要改名为“出差者疫情”,更不会因为他们曾在拉面馆、火锅店有过交集,同乘过一个航班,去人为的加上一个对某行业某区域的头衔。

只用归纳法很容易导致偏见,你见过了一万只天鹅都是白色的,其实世界上也有黑天鹅,你总在拉萨烧水,水的沸点也肯定不是100摄氏度。

哪怕确诊病例大部分都是旅行者,但疫情并不一定就是旅行所导致的,正如爱因斯坦说的“在引起问题的框架内的思考,将永远无法解决问题本身”。

null

归纳法和演绎法结合,才是完整的逻辑模型

全民静止不动无法实现

那好,不管你旅行团也好,出差者也好,大家都静止不动,全部待在原所在地不动,不跨省甚至不跨市,每天家里单位(学校)两点一线,是不是就可以消灭疫情了。

流行病传播领域我不敢妄言,只是从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来说,恐怕无法实现吧?我们可以不旅行,甚至不出差(去年春天大家都经历过),不探亲不访友不回老家,那与人的长途移动有关的从业人员怎么办?空姐们都继续直播带货吗?

就算人能忍住静止不动1-2个月,货物呢?北方供暖用的煤炭,所有人都需要的蔬菜水果,都由无人货车去运输吗,似乎中国的科技还达不到这样的水平。

社会发展到今天,退回去到原始社会中,所有人的生活半径限制在30公里以内,难度不亚于马上让德尔塔病毒消失。

极端观点的背后是自私

周易水老师在他的文章《五问疫情传播链上的旅游业》写到,极端太有诱惑力了,它的确定性以及确定带来的自信,它的简单以及简单带来的省心,它的易辨识以及因为辨识度所迅速集结的情感群体,充满着无穷的诱惑力。

我认为,除了确实有些人注定无法理解另外一些人的生活方式以外,轻易站队极端观点的人,背后的底层逻辑是自私,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我也照着极端思维来举几个例子,绝不代表我本人观点:

本小区有狂犬病传播风险,为了保证所有业主的健康,需要扑杀所有宠物,能接受吗?有些人能,有些人不能,对不?

不养狗,不去主题乐园的人,很容易就打着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让自己站到道德的高度去指责对立面。

但如果是要键盘侠放弃你的工作和收入,你跟家人相处的机会和时间,你所热衷的游戏和爱好呢?

但我也同样认为,部分同行把矛头指向自驾游,甚至认为应该取消自由行,以免过程不受控加剧疫情传播,同样是另一种极端观点。

同行之间当笑话消遣一下无妨,当真你就输了,它跟全民静止不动一样无法实现。

旅行的意义和价值

因为我的从业身份,容易让人有屁股决定脑袋之嫌,如何证明我所言不是立场所致,也在犯极端观点的错误呢,说几个歪理吧。

一个意味深长的小故事

有个小镇来了一位旅客,他走进一家民宿,拿出1000元钞票放在前台,说想先看看房间,合适就在这过夜。

就在此人看房的时候,店主抓着这1000元钞票,跑到隔壁屠夫那里支付了他欠的肉钱。

屠夫有了1000元钱,横过马路付清了猪农的供货款。

猪农拿了1000元钱,出去付了他欠的饲料款。

那个卖饲料的老兄,拿到1000元钱赶忙去付清他的房租。

而他租住公寓的房东,正好就是这家民宿的老板。

民宿老板忙把这1000元钱放回前台,以免旅客下楼时起疑。

此时那位旅客下楼来,拿起1000元钱,说没有让他满意的,把钱收进口袋就走了。

这一天,大家都很开心。

如果没有旅客,小镇居民的生活,会怎样?

部分人要生存就必须上路

疫情爆发以来,我们经历了近两年的抗疫历程,这是我们根据国情选择的抗疫模式,整体上执行得很到位,深得民心。

与某些国家那些自由散漫的民众相比,我们执行政府的政策完成得很严格,这种抗疫的态度可以排在全球前列,中国的老百姓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好的民众。

我们特别认可党和政府提出的最基本的人权是生命权和生存权,当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存在风险的时候,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去挽救。

同时随着疫苗的逐渐广泛普及,生命安全已经不再是疫情的首要风险,千千万万人的生存权也必须被重视,相声里不是说了“人这一生最最痛苦的事你知道什么吗?是人活着,钱没了。”

那些发表极端观点的键盘侠们,是不是都可以半个月、一个月、半年、两年没有收入仍然可以在键盘上指点江山,还是他获得收入并不需要出行,如果是后者,这不是自私是什么?

除了空姐,还有货车司机、酒店服务生、列车长......无数人要靠着自己或者他人的出门上路才能生存,不管是因私还是因公。

旅行有错吗?

它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有一点是确定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旅行还谈不上刚需。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之时,就有一些人把脏水泼给了旅行者和旅游行业。

但旅行是否活跃,是该国(地区)经济的风向标,也是社会人心的风向标,是社会文明发达程度的衡量标准之一。

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到“在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彰显了我党最温暖民心的目标追求。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我想在很多人甚至包括键盘侠的梦里,是不是都会有他乡和远方?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旅行早已不再是少数人精神层面的需求,它是拉动城乡发展尤其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工具,也是千万人生存的饭碗,还是中国梦的一部分,社会发展不可倒退,旅行没有错。

除了委屈我们还能做什么

说了那么多不能一棒子打死旅行,如果我也只是释放情绪,那就与键盘侠无异了,有什么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吗?

null

11月3日一早又熔断了好几个省

用科学防疫保护自己和他人

对旅行者而言,在政府允许的地域范围和时间周期中去旅行的话,充分了解新冠病毒的防疫知识,坚持用科学的方法保护旅途中的自己和他人,我认为是必要的。

这个方法包括全程接种疫苗、公众场合带好口罩、勤洗手勤消毒、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有关规定、发生异常情况及时上报等,这些细节到处都查得到,只是我们要坚持去做到。

你爱你家的柯基,那么你遛狗的时候就应该系好牵引绳,携带保洁袋,是一样的道理。

在政府允许的框架内拼命自救

对旅游企业而言,我觉得也需要提升对疫情带来影响的认知,摒弃侥幸和等待的心态。

马云常说,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常变就是常态。疫情发展到今天充满不确定性,很可能没有明确的节点,告诉你“熬过这一段就好了”。

我们必须学会适应随时可能袭来的变化,去寻找变化中的生机,在政府允许的框架内拼命自救。

卖包子的幼儿园老师,卖特产的旅行社导游,其实跟最美逆行者的白衣天使一样值得称赞,我们都是平凡的普通人,但我们都曾为了生活而竭尽全力。

像瑞丽市民一样以大局为重

瑞丽前副市长的一篇推文,把这个边陲小城所遭受的痛苦和惨状暴露在了所有人的面前,当我看到有人留言说,他1岁多的孩子,核酸今年已经做过70多次,作为拥有同龄孩子的父亲,我心里很难受。

在这里举出瑞丽、伊犁、额济纳等旅游同业耳熟能详的地名,我是想告诉大家,要是真运气不好轮到了我们那里,仍然要以国家大局为重,中国自古以来都是舍小家为大家。

同时要看到,相比他们,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只是不能热爱我所热爱,只是生活上暂时拮据但至少不会饿死,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总有时机可以坚持我所坚持。

光荣正确的党和政府,英雄伟大的中国人民,必将能在不远的将来,让所有人的生产生活秩序,回到我们所希望的轨道上来。

总结

现代社会有一个基础理念,就是社交与交流,是人员、物品、信息的流通。个人社死,不过是个体遭殃;而城市社死,便意味着整个城市居民沦入生存与发展的困顿。

中国在过去的41年里,整个国家已经走出了封闭与孤立,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也让城市之间走出了封闭与孤立,选择了更高效的分工与合作。

每个城市,在自我的优势资源放大之后,又逐渐形成了特征鲜明的城市分工,因此,动不动“封城”和限制人员流动,从根本上不可行,这样的短期政策绝对不可持续。

基于以上逻辑,我认为所有同行业者都可以坚定信心,展望未来,旅行不可或缺,旅游行业也一直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

就算我预测错了,未来我们像科幻片里那样,每个城市都因为环境污染而密闭在极小的范围之内,但至少我们80岁行将就木之时,可以播放手机里的视频跟孙辈们说:你们看,我曾经去过那么遥远的地方。

(执惠对本文内容略有删减)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肖远山,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原标题:旅行有错吗?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