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4月7日,由执惠、趣旅联合主办的《2017年首届国际海岛游资源对接大会》,以“时代创蓝海,连接‘岛’未来”为主题,汇聚20个海岛国家、地区,30个海岛城市,25个国际代表团,以及旅行社、OTA、航空、度假酒店、旅游投资机构和研究机构等500余名中外嘉宾,为海岛游资源、渠道、产品和资本搭建连接平台,为产品结构升级、营销手段创新、服务体验提升、多元市场培育提供解决方案,共同开启海岛游的新纪元。
以下内容根据现场嘉宾演讲整理而成:
刘照慧:首先特别感谢各位领导!尤其是来到深圳这个宝地,深圳来了很多次,给我越来越深的印象是深圳非常有活力,非常开放,包容,除了很舒服的天气之外还有很难忘的美食,还有一个最最打动我的,也是我非常崇尚的一种精神,就是实干精神,做实事。
我昨天去拜访邹会长的时候聊到这一点,执惠是一个产业媒体和服务平台,有服务奉献的精神,为行业做一点小事情是我们巨大的荣耀。来到深圳这个宝地得到各位领导和各位的支持,我也是非常感激。执惠刚刚起步的时候,第一次活动就是在深圳办。深圳的创业公司也好,各行各业的从业者也好,旅游业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有非常多扎实、做实事的企业。趣旅也是我非常认可的一个团队,栾总带领这个团队发展非常快,也非常务实。深圳是个非常新的城市,中国改革开放第一批走向世界的城市,我也特别荣耀,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们对于旅游业的一些观察。也希望将来有更多的机会能够服务于深圳旅游业者,服务于全国的旅游业者,也和各位领导们一起做更多实在的事。再次谢谢大家!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国际海岛游资源对接大会”。为什么突出“资源”?我们看到旅游业过去十年、二十年的变化,更多是在营销和渠道,尤其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化发展带动了携程等等一批OTA的发展,但是在OTA之前更多的是旅游业勤勤恳恳的深耕。
以前有很多争议,说线上和线下如何激烈地竞争,其实我们发现旅游最终还是一个产品和服务的事情,不全是营销的东西,也不全是邹会长说套路的东西,更多还要回归到它是一个让人幸福、让人有体验的行业,让人在里面感受到我们除了庸碌生活之外那点美的东西,这是旅游业让我们应该铭记的东西。
另外,旅游还是一次非常深刻的文化交流,我们到任何一个国家去都是民间大使。我是学外交出身,一直想做官方外交官,但是做旅游是曲线救国,实现民间外交,所以旅游我会作为终身的事业去做。我发现旅游完美诠释了文化交流的使命,细小之处体现出国民的尊严,这是旅游业和其他任何行业所不同的东西。
以前有人说这个行业非常浮躁,有很多套路,我们也看到很多资本进入,以及对这个行业一些破坏的影响,但是我们发现还是要回归到这个行业的本质来。我今天来分享,包括我们跟栾总一起设计这个主题,就是想能不能更实在一点,不要讲太多虚的东西,回归到行业本质,能不能去连接全球资源,为业者提供更好的有价值的服务。这是这个会议的初衷。
演讲现场
我今天的演讲是“全球海岛游已成风潮,模式创新势在必行”。执惠作为一家产业的研究平台,在做很多行业研究的事情,我们是以媒体作为基本载体,去挖掘、了解、研究这个行业发生的事情、创新点以及未来的价值所在。
我今天抛砖引玉分享三点。第一,出境游增速放缓。待会儿我会分享一个数据让大家看一下整体的局势判断。今天是国际海岛游资源对接大会,将更多从国际、国内海岛资源角度来探讨,中国有非常丰富的海岛资源,但是在发展程度上和国际海岛还是有一定差距,所以我们今天视野集中在出境。海岛游热度不减,但是我们今天包括昨天晚上趣旅和我们团队都说场子小了,明年希望做更大的平台。第二,游客变了,传统模式面临一些挑战。第三,海岛游的模式创新,要有一些不一样的做法。
第一,这个数据是高盛的研究。在这个曲线下来的时候,在2016年、2017年交界的地方整个曲线有下滑。众所周知,整个出境旅游受海外安全局势包括GDP下滑都有非常大的影响。我们看到出境旅游增速第一次下滑到4.3%的增速,也就是2016、2017年交界的时间,我们发现出境游的增速放缓,但并不意味着出境旅游没有增长,像北京和深圳的房价,涨得慢但不意味着不涨。从2015年到2025年出境旅游依然有非常快速的增长。但是中间这个部分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因素和前提条件在变化。我们以前的营销和渠道之间的创新并不能真正革新和变革这个行业、并不能真正带来价值,从2015年-2025年,中间实现出境游的增长和香港、澳门1.3倍的增长,实现的是资源的创新和产品的创新。
我们在最近一年时间研究这个行业的时候,我们从七个新的维度重新看这个行业,分别是资源、产品、营销、渠道、互联网、用户和资本。这七个维度再重新看的时候,大家发现从过去一年到今年,明显的感受是大家在探讨资源的价值重新挖掘,以及对资源附加值的重新认知、产品方面的创新,以及服务价值的回归,这变成整个行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如果实现中间这个月签,这几条必须做到。如果还是停留在渠道和营销层面的创新,这个月签是很难实现的。2025年出境旅游做到2.2亿,海外出境旅游花费450亿美元,今年过年国人半个月时间花掉1000亿人民币。这是万达过去三年在海外的投资总和,145亿美元。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我国游客的消费能力是惊人的。所以整个出境旅游未来的增长速度依然会非常大。深圳作为全球出境最重要的出发地和客源地,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世界对中国越来越友好,蓝色的是我们获得签证和免签的,尤其是以海岛为核心,很多海岛国家和目的地对中国的签证大量放开。同时看到灰色部分还是要求我们签证的。这个过程中可以注意到,中国现代公民拥有签证的比例只有7%,也就是说我们93%的国人还没有走出过国门。未来发展空间随着签约政策放开会有更大爆发的可能性。
海岛,这是TripAdvisor(猫途鹰),是全世界最大的旅游点评网站,2017年发布了一个名单,全球25大目的地里面有9个的海岛,这个网站相对公平,而且数据非常庞大,有4.6个亿的点评数据,所以这个数据还是非常可信的。海岛目的地占比将近一半,全球五分之一的人选择海岛游,海岛游的魅力热度越来越强,而且未来短期内不会衰减。如果说实现邹会长提到的可持续发展的话,这个事业够我们做一辈子的。
第一名是巴厘岛,是全球目的地的一个排名,海岛从业者应该非常熟悉。海岛游为什么热度不减?为什么五分之一的游客选择海岛游?我们对于海岛的认知和了解,海岛是一种最具自由行精神代表性的城市,它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闭环,能让人真正享受休闲时光和度假时光。
我们到任何目的地,大家的感受大多是匆忙的,赶路、拍照、购物。但到海岛是让人真正放松身心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昨天和邹会长探讨我深有感触,实际还有更高的高度,需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我们不要涸泽而渔,我们要可持续的。这些海岛,包括珊瑚、蓝天、沙滩,希望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我们的旅游方式,能够在海岛这个环境里,这个场景里有更好的展现,有更好的让我们感受到旅游的幸福感。
海岛游可能未来更多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我们如果只是观光,很难体会到真正的度假之美。我去年在塞舌尔,发现中国人在海滩上包得严严实实打着太阳伞漫步、拍照就走了。我发现很多欧洲人躺在沙滩人认真看书,在享受那个时光。那个差异让我们感受到,是我们匆忙的心还没有安定下来,是我们匆忙的脚步没有在那里驻足,没有享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不是我们要买东西,而是那段时间我们怎么度过,这是海岛游的精髓。
未来人与自然和谐的共处方式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海岛游未来如何变化,可能是消费群体年轻的变化。传统模式面临三大挑战。如果提到游客的变化,不得不提的是消费升级。我们人均GDP2016年底刚刚过了9800美金,实际上到了度假时代,享受我们的闲暇时光,不一定要买什么东西,不一定要赶路,不一定非要吃什么,不一定非要拍什么照片,而是在这个场景下,你的身心、灵魂能否真正地安静下来,这是海岛游的精髓。
我们看到千禧一代的人群,看到1984年-1995年,或者从1980年-2000年,2000年之后的年轻人群消费方式有了巨大的变化,可以用几个字概括:个性化、体验化和移动化。右边这个图是他们对于移动端的使用和对于移动应用的使用,对于旅游方式、预定方式、体验方式、感受方式、分享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个人群目前也是中国中产阶级,目前是2.2亿,占总人口的16%左右。这个主流的中产阶级消费人群代表未来的消费趋势以及未来代表整个产业链里面主流的消费群体,这个群体不管是我们做产品还是服务必须要考虑的新的元素。传统层面上,我们服务老一代跟团的方式,大家是赶鸭子式的,观光式,实际可能和主流的消费人群的特点有很大的脱节。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对于整个传统的渠道和商业模式都有非常大的挑战。左边这这幅图是中国所在的位置,体量巨大,但是整个互联网的渗透率非常低,只有15%左右。如果中国有9.8亿网民,在渗透率上只做到15%的层面,实际我们和大部分的消费者有很大的脱节。这个数据在亚太区是29%,在美国是45%,在欧洲是49%-50%。这样一个数据对整个产业链有一个思考的起点,对于年轻人群,主流消费人群在哪里,在哪里做营销,我们服务于什么样的人,他们喜好什么,他们为什么点赞,他们会吐槽什么。这是我们不得不了解不得不查的东西。移动端的预订中国远远超过日本、美国、英国、印度,这块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一直到2020年,这是通过中间商预定产品,有一个巨大的变化。通过移动端预定达到51.6%,通过传统的供应商,不管是零售还是批发还是旅行社,在这个端上会有比较大的变化,渠道的价值要重新挖掘,产品的价值要重新认知,服务的价值要重新回归。我们看到这些的时候应该考虑如何从模式上变革做生意的方式。
盈利水平,对国内几大主流旅行社集团做了财报分析。中国的旅行社,刚才周处提到一个数据,旅行社的密度在深圳居全国之首,但是很多没有上市的公司看不到盈利水平和数据,如果对比,综合毛利水平在7%-15%之间,大部分在7%-8%,我们现金流很好,但是盈利水平有待提升,所以资源端价值需要重新认知,在服务端的价值要做出衍生。在产品深度价值的挖掘上要更进一步努力,才有可能提升整体盈利水平。
在模式创新方面,第一,产品能否做深厚一点,突破轻模式盈利困境。我们如果去看旅行社和OTA过去十年二十年的发展的话,我们的产品十年二十年没有变过,我们产品层面上只有线路间的拼接,只有各地旅游团的项目的简单推荐,甚至不负责任的推荐,这个时候产品很薄,在盈利水平上很难赚到产品附加值的钱,也很难赚到资源重新挖掘价值的利润。
第二块,注重服务,旅游业第一是产品,第二是服务。我们对于所有产生的感受方式都是通过服务在做,业者、导游、地接,所有环节的人都在为旅游产品的体验做传导的事情。我们把我们对于旅游精神的理解传达给消费者,传导给游客。如果我们传达失当,这个体验是糟糕的,这个体验是破坏性的。所以在服务层面上,能不能提升用户的粘性,能不能做到一个海岛去完之后,我想邹会长可能再不会住周润发酒店,可能那种破坏让他心有余悸,所有游客都感觉到去一次再也不想去了,这种涸泽而渔的做法在服务端的薄会造成用户粘性的缺失。以前我们可能通过投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现在消费者直接用脚投票,朋友圈直接吐槽你,直接拉黑,直接告诉大家这个产品不好,大家不要买。这种传播性对整个业内的影响是颠覆性的,我们没有时间慢慢处理一起纠纷,没有时间慢慢应对消费者的投诉,消费者马上可以给你投否决票,也可以说是否决。这种层面上,口碑传播的影响带来的波及性甚至是破坏性的,我们防不胜防。几乎消费者里面投诉率最高的集中在旅游业,服务部分需要思考怎么做到更加有人情味、有体验性。
第三,把握散客化和移动互联网的趋势,重塑海岛游产业链。从原来传统产业链里,在地接、零售、批发之间有很多中间环节,这些中间环节对于价值的传导和服务的传导都有或多或少的缺失,都有或多或少的急功近利,都有或多或少的涸泽而渔。这种价值之下如何去重新认知资源,重新创新产品,重新用服务打造整个产业链深度价值传导,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如果从整个价值重塑层面,从原来旅行社到OTA,后来到MTA,未来更多在渠道创新上,以前的分销、地接在要素重组上要发生重大变化。
我们看到散客的比例,2013年出现倒挂,这几年会更加明显。很多专项2B,但是并没有改变,我们最终还要面临消费者,可能你面临的是业者,但是产品还是面对消费者。最终受到检验的还是我们对需求的了解是否深入和细致。再往后推,从旅行社层面需求是第一考虑,借助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我们对资源的禀赋能否重新打造我们对于产品的认知。现在问题在于,资源如何变成好的产品,好的产品能否符合消费者深度的需求,变成很好的服务体系。这是我们面临的长久课题。营销和渠道端不缺,携程、阿里、天猫、京东,所有的电商平台,都在争抢客源,但是谁在创新产品,谁在挖掘资源?是业者踏踏实实深度连接这些资源,以及对这些资源珍惜、保护、可持续发展和利用,这个时候才能让我们的游客感受到更多的旅游之美,体验之美和文化之美。
执惠是一个以旅游媒体为载体的旅游创新平台,我也希望我们能够践行这个使命,用创新驱动大消费的产业升级。我们也提了一个小的愿景,心存大爱,从点滴做起,做更多踏踏实实的事情。今年6月份我们在北京还有中国文旅大消费的创新峰会,希望各位到时候一起探讨我们行业最前沿、最深度、最有价值的课题,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