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吕剑彪:大家看到我应该很开心,终于到最后一个了!讲旅游之前,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现在最火的共享单车。大家有没有想过,它的原形在哪里呢?20年前,我在西湖边想过这个问题,那时候很多饭店小卖部门口放着自行车,在西湖旁边租20块钱一个小时。我当时就想着这个商业模式真的太好了,我大概花200多块钱买一辆车,2-3天时间我的成本就回来了。但是再往后细算,西湖边房子房租多贵?我需要有人在那里收车、发车,这些成本有多贵呢,所以说这个事情就在我脑子里面抹掉了。今年看共享单车一下子爆发,这个自行车已经有了这么多年,为什么在今年爆发?其实更多的还是因为技术上的创新。现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这些技术真正给产业带来了变化。所以现在共享单车摩拜、ofo在西湖旁边随便放,车子买来一扔就完成了它的事情。
所以旅游业一样,我只想表达旅游行业,其实从徐侠客开始,旅游业是一个很长的产业。接下来怎么爆发呢?我觉得,我们用新技术、用智慧旅游的产品,可以引领这个行业的爆发。什么是智慧旅游呢?我们理解智慧旅游是通过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接下来可能有AR、VR以及未来先进技术,我们都应用在旅游行业里。比如说,我们从景区现在最核心的电子票务来说,最早的时候,在景区门口设置一个售票窗、排队、买票、检票,后来出现线上订票,客户网上买完票到售票窗口取票,再往后出现了自助取票机,客户现在从网上买票,游客去取票机取票,甚至有些景区门票网上买完票刷身份证、二维码就可以入园。现在微信、支付宝支付如此方便的情况下,我们把售票、检票全部一体化,就是在闸机里,我们扫支付码,可以直接入园。前一段时间,还有合作伙伴在推电子票窗这样的产品,其实往后票窗就不需要了,全部操作都在闸机上一次性完成。
前面基本上把我们对旅游行业理解和逻辑讲了一下,后面主要讲一下产品。这是行业的发展形势,在座应该都都非常清楚。每个地方都在做产业升级,比如到山西,你会看到旅游局像重视煤炭一样重视旅游,其实旅游产业在接下来会是各个地方支柱产业。
这个图,旅游局和景区可能会更熟悉一些,也就是《智慧路由5A+标准指示细则》。在新的创A标准里,其实原来没有信息化,更不用说智慧旅游。相比来说,前面李总讲城市基建花20亿,其中花1亿做灯光工程,市民幸福指数也会高很多,同样适用景区,整个景区打造花10亿甚至20亿,但是我们花两千万做智慧旅游,在A级景区评定里可以得100多分。
讲一下我们理念:为什么做智慧旅游?我们核心是帮助景区、旅游目的地带来更多的游客,让游客在景区、旅游目的地玩得更开心,然后自然会在景区、旅游目的地花更多的钱。我们理念确定之后,我们接下来的所有产品,我们都可以按照这三个理念进行:为景区带来更多游客,为景区内管理提高接待能力,为游客在景区做更多更开心的体验,当然核心是一种业态,即让游客在景区、旅游目的地花更多的钱。
我们现在有三大板块主营业务:第一块是智慧旅游的建设,即帮旅游目的地和景区做信息化;第二块是全域旅游的运营,接下来2-3年,这块会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大板块,因为我认为这里面机会非常大,可能会涉及到在座的任何一个行业,可能是旅游+亲子、旅游+体育等等。虽然现在国家已经确定了500多各全域旅游示范点,但是这个示范点工作是落在旅游局,旅游局其实没有运营职能的,所以说目前这里面主体缺失;第三块是旅游投资管理。
智慧旅游建设部分,基础逻辑是基于物联网跟景区基础信息化,我们把景区内所有设备,包括无线、闸机、摄像头、停车场等全部物联网化,把所有数据都归到我们云数据。相对来讲这是看不到的虚的数据。
全域旅游方面,有一种面向游客的,可能更多是手绘还有内部管理的,把整个景区做3D建模,把前面讲的数据做可视化管理,这样基于云数据中心和我们这图可以在四个体系当中做各种应用,包括景区管理,游客服务。基于景区方面,我们有20几个产品,这是数据中心、智慧中心、各种停车导航、投诉、广播、导览等等;营销方面有多媒体的展示系统、全员营销系统,可以进行精准投放,旅游门户,旅游分销等。其实,全域旅游的核心就是旅游可以“+”任何的行业,包括泥泞跑(前段时间在杭州也做了一场)。
旅游投资方面,我们参与了浙旅集团的一个基金,今年我们也会跟其他地市成立2-3亿元基金,来做产品端改造升级。
主持人:感谢吕总,下面把时间交给台上投资人。
程岩:我们客户早期是2B2G为主,我们如何规避他们?那能力如何?我们面向这类有个性化、定制化需求的用户,我们规模化能力怎么样呢?
吕剑彪:前期我们做现场,项目要跟大半年时间甚至一年多。刚才大家看到我们产品分几种,有一种产品化的,可以基于我门的产品做定制的二次开发,我们大部分产品是基于我们平台的,就像数据中心。此外,有时候数据可以汇总到我们这里来,刚才应该有看到云PMS,这也是基于云的。
程岩: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在这个平台之上,进一步衍生出来智慧旅游产品,面向C端吗?
吕剑彪:智慧旅游行业是面向2B和2G端的,全域旅游会站在全域旅游运营商角度面向C端,但我们站在旅游目的地的角度面向C端。
蒋雨潇:我一直在思考迪士尼精细化人员运营,甚至比如说每一个馆是什么样的游客,多少分钟排队,精细化管理非常好在国外。我特别想找您了解一下,国内景区你们做的话能做到什么样地步,怎么样做数据中心?
吕剑彪:其实数据采集方式有很多种,刚才前面讲了一些理念。基于所有东西我都需要物联网化跟数据化,比如说停车,车牌以前可能只是为了停车收费,现在我们把停车数据取出来我们做客源分析,景区内部也一样,客流统计有很多方式,有wifi、红外摄像头等。我们根据不同场景用不同产品做应用。接下来是数据应用下了,其实这是智慧服务,每一个不同类型景区有不同需求,大部分景区只要人员不要超负荷就可以了。我们会针对性的做分析,比如很多主题乐园累的,就需要监控每一个馆,每个人排队需要多少时间等。
蒋雨潇:现在这一块有数据型应用产品吗?通过数据提炼做分析,然后把这个做成一个产品,有这个方向的吗?
吕剑彪:数据产品方面,我们基于云的,已经产品化平台化了。你刚才讲的那种其实是需要做定制的,每一个地方需要的环境是不一样的,比如说这个馆团队10分钟还是20分钟,这跟项目也有关系的。
蒋雨潇:这块市场需求大吗?
吕剑彪:中国主题乐园为什么做的没有国外做的精细化呢?一方面是内容没有做好,另外一方面一个是做的比较糟糕,入园体验特别差。
蒋雨潇:政府或者机构大概有多少需求?
吕剑彪:现在景区对运营需求非常强烈,刚刚时间太紧了,我们最后有一页讲的其实是我们三个业务板块。第一,资本在做产品端改造;第二,就是技术构建通道,第三,就是运营是燃料,而且运营是最重要的。如果所有技术产品不是基于景区运营管理需求来做的,都是耍流氓,因为根本就不站在景区真正服务游客的角度来考虑这些事情。
蒋雨潇:做数据化运营,可以规模化吗?我们做这个景区和那个景区之间的定制,大概比例有多少?
吕剑彪:数据都可以标准化,然后我们产品设计都是平台化的,比如说我现在是停车场数据、电子票务数据、还有wifi数据。中间有一层数据存储,再往下数据报表,数据报表我做简单拼凑就可以了。我们做景区大数据中心的定制,可以根据客流的层次等做相关分析,客流的数据跟票务系统对接,原来只是为了收票和检票,现在身份证里面的性别、区域、年龄全部都有,不同的景区可能会有不同的数据需求。但核心的需求,第一步是把基础的信息化做好了,原来的发卡或者手工记录改成了摄像头识别。对应的我们可以延伸很多系统,包括智能导航、导览系统等,这些都是基于景区的,原来都只能第三方做。现在还有VR导航,拿着手机开着摄像头就可以知道哪个方向有什么东西。或者去厕所该往什么方向走,对着镜头在可以看到的范围就可以把线路绘制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