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飞机头等舱发展史:它的最终结局可能是消失

大交通 本文作者:丁皓辰 2017-11-21
在舒适程度相当的商务舱和越来越低的票价面前,价格高昂的头等舱正在失去优势。

32寸高清显示屏、双人洗手间、全尺寸衣柜、实木地板、情境氛围灯光、平躺双人卧床、40平方英尺的独立隔间……如果看到新加坡和阿联酋两家航空公司最新的头等舱设计和硬件配置,相信没谁不想体验这种云上的舒适。

民航几乎就是高品质出行的代名词,它比地面和水上交通更快捷高效,机上体验和服务的品质稳定又优良,是不少人的出行首选。而头等舱作为机上最高等级的舱位,又比商务和经济舱享有无可比拟的资源:最豪华的环境、最宽敞的空间、最精美的餐食、最优质的服务……仿佛就连坐头等舱的乘客也比其他人拥有更特殊的身份。

1930年代的机舱内部

民航是西方世界的产物,在最早期的阶段,飞机上是没有舱位区分的。那时候的飞机又窄又长,机舱内的布局和现在的大巴车很像,机头的操纵台坐着驾驶飞机的飞行员,在他们身后乘客们坐在两列简易的座椅之上,没有上下层也没有空乘服务,就连独立的驾驶舱也没有。之后受到豪华列车和邮轮上根据不同功能划分不同区块的启发,民航也开始给乘客划分了独立的乘机区域,并依不同航线和乘客的需求而设立了可以平躺的卧铺、给客人社交喝酒抽雪茄的酒廊、供应五六种高级菜品的餐吧,以及供女性乘客整理衣着妆容的化妆室,慢慢地乘机体验也变得很舒适了。可即便如此,当时的飞机上仍然不分舱位,任何乘客都平等享有使用机上设施和服务的权利。

早期苏联国家航空的头等舱

到了1950年代中期,俄罗斯航空公司的前身苏联国家航空为了让机上体验和西方航空公司的一样好,于是把国际航线上的部分座位隔离开来,又用木材和皮革等装饰让隔间内既高级又舒适,这就有了更加高级的舱位。之后“头等舱”和“经济舱”两种舱位就被发明了出来,这一做法也逐渐被西方航空公司效仿。

但当时头等舱的价格是大部分人无法承担的:在1973年坐苏联国家航空从莫斯科飞到东京,单程头等舱的票价相当于普通工人14个月的工资;同时到了1980年代,很多美国航空公司的头等舱也面临着无人问津或折价销售的局面。所以慢慢的,航空公司也开始把部分头等舱的空间改为介于头等舱和经济舱之间的商务舱和超级经济舱,以满足希望舒适飞行又不愿支付太高费用的旅客。

商务舱足够舒适,也比头等舱占用更少的空间

而再往后,航空公司间激烈的竞争和廉价航空公司的出现让机票价格比以前更便宜了,越来越少的人不愿为独立空间和更好的餐食而支付高额的价格,于是最近二十年里头等舱的数量也随需求的减少一同缩水了。

目前为止,新西兰航空、菲律宾航空、智利航空、土耳其航空、达美航空等国外航空公司,以及中国的天津航空、中联航、海南航空都已全部或者部分取消了航班上的头等舱舱位,仅有国航、全日空、新加坡航空、美联航、阿联酋航空、英国航空、法国航空等30家左右的航空公司仍然维持着头等舱的运营。

同时头等舱的缩水也将成为民航未来的趋势,美国航空和美联航都将在2018年减少头等舱的数量,仅在部分航班提供头等舱给乘客。

所以从这个趋势看来,飞机上的舱位是更平民化了,没准到更远的将来机上软硬件设施再提升一个档次,那时候又会回到不分舱位的情况。

*本文来源:界面新闻,作者:丁皓辰,原标题:《飞机头等舱发展史:它的最终结局可能是消失》。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