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家通航企业被民航局处罚,近半因涉嫌“黑飞”

大交通 本文作者:肖玮 2018-01-05
“黑飞”已经成为通航企业的顽疾。根据民航局政策法规司最新公布的《民航局行政处罚信息清单》,31家通用航空企业因违规行为被民航局处罚,其中近半数因“未经批准飞行”等原因涉嫌“黑飞”遭处罚。

“黑飞”已经成为通航企业的顽疾。根据民航局政策法规司最新公布的《民航局行政处罚信息清单》(以下简称“处罚清单”),31家通用航空企业因违规行为被民航局处罚,其中近半数因“未经批准飞行”等原因涉嫌“黑飞”遭处罚。

处罚清单中列出了2017年1月1日至12月26日期间所有的民用航空行政处罚信息,基本上每个月份都有不同的通航公司上黑榜。据不完全统计,受罚的通航企业主要涉及了以下问题,包括违法飞行、未经许可飞行、未取得适航证航空器进行飞行、涉嫌超范围经营、超越运行规范、未经空中交通管制单位许可开展飞行活动以及违反《通用航空经营许可管理规定》等。

为形成运输航空、通用航空两翼发展格局,我国不断推进通用航空发展。根据此前发布的《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500个以上通用机场,通用航空器达到5000架以上,年飞行量200万小时以上,通用航空业经济规模超过1万亿元。

但让通航真正能够“飞起来”并非易事。近两年来,一面是事故频发、“黑飞”不断,另一方面是不少通航企业抱怨由于审批等限制,通航飞起来并不容易。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通用航空器已经达到了2205架,比年初增长了15.7%,通航企业达到345家,比年初增长了7.8%,但通用航空飞行总量37.3万小时,仅同比增长1%。

对此,民航专家綦琦坦言,目前制约通航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空域开放推进较缓慢,而随着低空飞行的实现,未来更多空域开放也有期可待。此外,他还提出,除了通航安全以外,我国通航产业发展还受市场有待成熟、基础设施条件有待提高、通用航空器研发与制造尚需加强和政策与法规仍需完善等因素影响,通航产业的发展还面临不少挑战,不可一蹴而就。

事实上,为扶植通航产业,民航主管部门将通用航空与运输航空、经营性通航业务与自用性通航业务、通航载客类飞行与非载客类飞行进行分类管理。取消通用航空工商登记前置审批、航空器引进备案审批,开展通航经营许可和运行许可联合审定试点,全面放开通用机场投资限制,施行市场调节的通航收费政策。同时,也简化通航飞行计划审批程序等。

不过,民航局运输司副司长于彪也曾坦言,虽然民航局一直在推行公共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分类管理,但是由于目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所以在有些环节上还存在套用公共航空运输的一些标准和规范来管控通用航空,造成通用航空的成本相对比较高,活力还没有完全激活,这也是民航局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文来源:北京商报,作者:肖玮,原标题:《黑飞屡禁难止 31家通航企业遭处罚》。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