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坐落在南山科技园的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相比两年前的低调,如今已是闻名遐迩。昨日,深商联第七届“深商风云人物”评选现场调研组走进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记者随行采访了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光启科学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刘若鹏。据其现场透露,受到极大关注的临近太空旅游项目,未来2至3年可真正实现送人去近太空旅行。
临近空间市场潜力无限
“在航空航天领域,光启的超材料技术被应用于尖端装备的制造。”出现在记者眼前的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光启科学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刘若鹏长着一张娃娃脸。这位80后的年轻创始人带着爽朗的笑容,非常自信地表示,光启的临近空间飞行器不久就要试飞了,将来有望在高于飞机、低于人造卫星的空间,提供互联网接入、监控观测、旅游观光等服务。
据刘若鹏介绍,临近空间是距地面20至100公里的地球大气层区域,高于商用飞机但低于轨道卫星,是人类尚未开发的一片空白空间。临近空间飞行器的物料成本以及发射和运营成本远低于卫星,运载量较高,可持久驻留,并执行多种任务。
刘若鹏认为,预计临近空间平台成本是同步卫星平台的1/10,光缆通信的1/5。“既能从航空市场获得一大部分市场空间,又能从航空市场攫取相应的份额,临近空间的市场价值潜力无限。”
今年9月,国信证券曾发布一份研究报告,题为《光启,飞在临近空间的“特斯拉”》,报告指出,临近空间的市场规模将是航空、航天、通信等多个行业的合集,而以美国为代表的其他全球尝试者在临近空间的探索尚未商业化。报告认为:“对于光启科学而言,其可比公司可参照世界级创新公司特斯拉。
理由是:它们都在尝试改变人类的生活,它们都是所在领域的领导者,以及它们的创新当量都是世界级的。”“但另一方面,光启所面对的市场是人类从未涉及过的领域,一旦成功,将广泛地改变人类的生活并替代若干行业,市场空间巨大且罕有竞争对手,这又是与特斯拉的外围环境无法简单比较的原因。”
光启要做舒适的太空旅游项目
“外面的空间好像离我们很近,但又很远,到目前为止,全球只有400多人到外面的空间进行过访问,我们普通人有没有机会去外空间看一下外边的世界呢?”刘若鹏表示,为了更近距离地去开发这个空间。光启与相关科研机构研发载人系统,并定位要做舒适安全的太空旅游项目,在未来2至3年可实现送人去临近太空旅行。
据刘若鹏透露,与国外的载人系统相比,光启的太空旅游项目的优势在于,他们并没有采用火箭载人技术,而是利用浮力系统以缓慢的方式升入太空。他认为,尽管火箭载人升空方式很好,可以去到更高的太空。但同时也需要足够大的动力及加速度推动火箭升空。这样一来,前期的训练要求也相应提高,因此对大部分普通人仍不太现实。
“我们光启要做的太空旅游项目,则是定位为舒适及安全。”刘若鹏表示,光启的太空旅游项目,对升空的对象身体素质要求相对较低,几乎是任何体质都可以上太空。他更形象的形容,“我们升空的方式,仿佛像坐快速观光电梯一样参观外太空,十分美妙。另外,在定价方面我们也将远低于国外太空旅游的价格。”
刘若鹏还透露,早前,光启科学与Airways Corporation of New Zealand Limited及鹏欣资源在新西兰订立了三方合作备忘录,协力合作在新西兰进行临近空间飞行器试飞。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非常顺利,在等待新西兰方面申请空运,及做好一切准备以备满足新西兰国家飞行的要求。
“光启”从做超材料起步,到云计算、大数据再到近太空开发的研究。刘若鹏透露,未来他的目标是用高科技改变未来人类的生存条件,让人们在更广阔的空间“玩耍”。
超材料技术改变生活方方面面
昨日,在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内的“未来光子时代”体验馆内,记者看到了超材料平板卫星天线、光子支付解决方案、超材料WIFI无线覆盖等,超材料已对人们生活方方面面产生了改变。
在参观中,记者还看到了与太空旅游项目密切相关的超材料太空气球模型。一个外表看似普通的巨大“气球”,却可以升上太空。据光启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款表层摸起来薄于纸的“气球”,实际是由上千层的超材料压制而成,坚硬程度与铁相当,可以经受住很大的压力。
随后,另一位工作人员指着一幅看上去像油画的薄薄的板子给记者看:“这就是卫星入户天线,像油画一样,直接贴墙上就可以接收信号。”在记者惊奇之余,该负责人进一步介绍,传统技术造出来的天线就是一个‘铁锅’,下雪了不能用,弄不好还挨雷劈,但超材料就不存在这些问题。相比于传统锅式天线,光启的超材料天线的优势体现为高通信性能、更轻薄,而且在户外安装可以抗击各种恶劣气候。
“光启成立后,我们便将自己的定位明确为超材料技术,而非仅仅是超材料本身。一切与驾驭电磁波相关的技术都可以被称为超材料技术,而超材料仅仅是驾驭电磁波的手段之一。”刘若鹏曾说,超材料技术在全球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其中有大量的底层专利可以申请。通过专利申请,一方面可以构筑企业在知识产权领域长久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这些专利还可以转化为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
记者昨日采访时了解到,目前光启的专利总量已突破2600件,占全世界超材料领域近10年申请总量的86%,让中国在超材料领域形成了绝对的技术优势。超材料等先进技术除了运用在尖端的航天科技领域,还广泛运用于与千家万户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