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那一场风花雪月

文旅惠报 本文作者:执惠旅游 2015-01-27
苍山之麓,洱海之滨的大理,自古弥漫着”风花雪月“的自由清新和佛国宁静幽远,来这里就只为体验当年的寻觅和修心。

大理市是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地处云贵高原上的洱海平原,苍山之麓,洱海之滨,是古代南诏国大理国的都城。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简称叶榆,又称紫城,素有“文献名邦”美名,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大理古城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今城之西三塔附近),为其新都。1982年,重修南城门,门头“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书法而成。

现存的大理古城是在明朝初年阳苴咩城的基础上恢复的,城呈方形,开四门,上建城楼,下有卫城,更有南北三条溪水作为天然屏障,城墙外层是砖砌的。

城内由南到北横贯着五条大街,自西向东纵穿了八条街巷,整个城市呈棋盘式布局,素有九街十八巷之 称。

城内由南到北,一条大街横贯其中,深街幽巷,由西到东纵横交错,全城清一色的清瓦屋面,鹅卵石堆砌的墙壁,显示着古城 的古朴、别致、优雅。

南诏国

南诏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公元737年(唐开元二十六年)蒙舍诏首领皮逻阁在唐朝支持下,几经战争兼并了被吐蕃征服的其他五诏,统一整个六诏,建立南诏国,并将都城从蒙舍(今巍山)搬迁到太和城(今太和村),并以此为基地。

南诏国历时253年,与唐代相始终。公元779年,任南诏王皮逻阁之曾孙的异牟寻将都城从太和城迁到羊苴咩城(今大理旧城)。到南诏国第十代君主丰佑在位期间,南诏国强盛一时。

这段时期,崇佛之风特别兴盛,佛寺遍布云南境内,有小寺三干,大寺八百,著名的崇圣寺三塔、石宝山石窟,以及建于唐大中十年(856)的五华楼等,都与丰佑有着密切关系。

羊苴咩城作为南诏国中晚期的都城达123年之后,以后郑买嗣的“太长和国”,赵善政的“大天兴国”,杨干贞的“大义宁国”以及段思平的“大理国”,都以羊苴咩城为国都。

今南诏太和城遗址位于大理市七里桥乡太和村西的鹤顶峰麓,是一座山坡上的城市。现存苍山顶的金刚城及南、北两道城墙。城墙多依山势用土夯筑而成。城内立有著名的《南诏德化碑》,属于唐碑中的精品。

大理国

西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刺激汉武帝探索从西南方前往印度的“蜀身毒道”,经营西南边疆。前109年(汉武帝元封二年)在大理地区遥置叶榆县,是中原王朝最早在云南设县的地区。

大理国整座古城背靠苍山面对洱海,城内街道呈棋盘式分布,石板路面青瓦坡顶的民居为白族建筑风格。古城南北保留着完整的城楼,巍峨的南城门有块匾,上书“文献名邦”。

公元937年(后晋天福二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洱海地区贵族高方、董伽罗灭大义宁国,定都羊苴咩城,国号“大理”,史称“前理”。疆域覆盖今中国云南、贵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缅甸、老挝、越南所辖北部地区。

公元1095年,宰相高升泰篡位,改国号“大中”,翌年薨逝后,归政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为大理皇帝,史称“后理”。

至1108年,段誉(又叫段正严段和誉)接替其父段正淳为大理国第16代国王,直至南宋高宗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禅位为僧,在位长达39年,是后理国诸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死后谥号宣仁皇帝,庙号中宗。

段誉重视加强与宋朝的关系,向大宋称臣建立友好关系,并大力推行汉文化,与南宋遣使通商,是个有所作为的君主。公元1253年,历经了316年的大理国,为元世祖忽必烈亲征时所灭,原大理最后一任国君段兴智,被任命为大理世袭总管。

1274年,元朝为便于统治,在押赤城(今云南省昆明市)设置了云南行省,同时设立大理路及太和县,隶属于云南行省。从此云南的中心城市便由大理转移到了昆明。

风花雪月

在大理当地,白族人民有一首世世代代传诵的谜语诗,诗曰:“虫入凤窝不见鸟(风),七人头上长青草(花);细雨下在横山上(雪),半个朋友不见了(月)。”

这首诗谜的谜底就是大理最著名的“风花雪月”四景,即:“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和“洱海月”。

下关风:每年春、冬是下关的风季。下关风的形成是因为苍山十九峰太高,挡住了东西两面的空气对流,而苍山斜阳峰和哀牢山脉者摩山之间的下关天生桥峡谷,便成了下关空气对流的出口,所以下关的风特别大。下关因此赢得“风城”的雅号。

上关花:上关位于大理苍山云弄峰之麓,是自唐代以来形成的拱卫大理的要塞。在关外花树村有棵名“十里香”的花树,传说为仙人吕洞宾所种。白族人民养花爱花已成习惯,“上关花”是木莲花,此花在大理境内到处都可以见到。

苍山雪:因苍山海拔高,山顶气温低的缘故,积雪较厚,长年不化,即使到了夏季也是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灿烂炫目。观赏苍山雪,要在一定的位置、较远的距离,才可以全面看到这一壮观奇景。

洱海月:洱海的水,透明度较高。每当风和日丽的夜晚,行近洱海之滨,仰望天空,一轮明月在海中随波飘荡。每到农历八月十五日的中秋节晚上,居住在大理洱海边的白族人家都要将木船划到洱海中,欣赏相映在海中的金月亮。

1962年1月,著名作家曹靖华游过大理之后,对大理的风、花、雪、月四景感慨万千,赋留风花雪月诗一首:“上关花,下关风,下关风吹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

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是南诏国第10代国王劝丰右时(公元824—859年)所建,位于大理古城(中和镇)西北的苍山应乐峰下,背靠苍山,面临洱海。它曾经是南诏的象征,为大理市“文献名邦”的象征,是云南省古代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之一。

三塔原是南诏时期一组规模庞大的佛教建筑的一部分,后因战乱等原因,其他的建筑被毁,只剩下了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座佛塔组成,主塔又名千寻塔,正东砌照壁,镌有“永镇山川”4字。

崇圣寺建成之后即为南诏国、大理国时期佛教活动的中心。崇圣寺所崇之“圣”为观音。三塔呈鼎立之态,远远望去,玉柱标空,雄浑壮丽,是苍洱胜景之一。

南诏国中期崇佛之风兴起,到丰右统治时已达极胜,佛寺遍于云南内。经南诏之后的大理国,佛教较南诏更为发展。因此,大理国就有“佛国”、“妙香国”之称。

南诏国时期的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骠国(今缅甸)国王雍羌和王子舒难陀,在南诏王异牟寻的陪同下到三塔崇圣寺祈拜敬香,因而崇圣寺三塔成为东南亚、南亚崇尚的“佛都”。

苍山洱海

苍山,是云岭山脉南端的主峰,由十九座山峰由北而南组成,北起洱源邓川,南至下关天生桥。

”苍山十九峰“,巍峨雄壮,与秀丽的洱海风光形成强烈对照,其峰自北而南依次为:云弄、沧浪、五台、莲花、白云、鹤云、三阳、兰峰、雪人、应乐、观音、中和、龙泉、玉局、马龙、圣应、佛顶、马耳、斜阳。

苍山十九峰,每两峰之间都有一条溪水奔泻而下,流入洱海,这就是著名的”苍山十八溪“,溪序为:霞移、万花、阳溪、茫涌、锦溪、灵泉、白石、双鸳、隐仙、梅溪、桃溪、中溪、绿玉、龙溪、清碧、莫残、葶溟、阳南。

洱海古称为洱河、叶榆河、叶榆泽、弥河、“昆弥川”、昆明池等,由西洱河塌陷形成,高原湖泊,外形如同耳朵,故名洱海。洱海还是白族人民的“母亲湖”,白族先民称之为“金月亮”,为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她风光明媚,素有“高原明珠”之称。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