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特色小镇成产业地产新风口,但房地产模式走不通

大景区 本文作者:刘力 2019-10-04
如何破解同质化和缺乏产业支撑的难题?如何打造名副其实的特色小镇?当然要从“特色”二字入手,纠正各类偏差与无效模式。重点要纠偏三种模式——“地产模式”、“烧钱模式”和“硬件模式”。

今年9月,国务院连续发布两个文件推动体育产业发展,要求全国打造十个体育特色小镇的示范样板。体育特色小镇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自国家2016年提出发展特色小镇以来,盲目跟风使得小镇建设陷入“千镇一面”的尴尬局面。如何破解同质化和缺乏产业支撑的难题?如何打造名副其实的特色小镇?当然要从“特色”二字入手,纠正各类偏差与无效模式。重点要纠偏三种模式——“地产模式”、“烧钱模式”和“硬件模式”。

体育特色小镇成产业小镇新风口

为了落实国家体育强国战略,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2017年,在全国范围内初步选定96个国家级体育小镇示范性试点。

2019年9月,国务院再次强化示范引领,打造发展载体,要求全国打造十个体育特色小镇的示范样板,并且打造一批体育产业创新示范试验区。

而且,这次国务院明确要求各部委和地方政府出台包括金融、税收、土地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支持体育小镇等载体的建设。扶持力度之大,堪比之前对于科技产业的支持。所以,可以说体育特色小镇是新的产业小镇建设风口。

一些体育产业较为先进的省市走在了前列。江苏省是全国第一个建设体育特色小镇的省份,自2016年起,江苏省体育局创新性地提出“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思路和做法,采取省地共建模式,目前已有21个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在建设中。

套用文旅地产模板,但房地产模式走不通

目前国内众多的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表面上看是进展缓慢、缺少产业、缺少投资、缺少建设指标和配套政策等,深层次还是架构设计问题和对产业理解深度的问题。尤其需要重点纠偏的是以下三种模式。

一是“地产模式”。最突出的问题是缺少顶层设计和产业规划,往往套用文旅地产模板,以空间规划和营销策划代替产业规划。只是把体育作为特色标签,主要的投资回报模式指望房地产,而多数小镇选址偏远,房地产模式走不通;同时,所选择的体育项目又无法形成健康产业生态。

二是“烧钱模式”。大量体育特色小镇对体育产业缺少研究,把传统体育、竞技体育、体育场馆、赛事活动等体育元素作为小镇的产业支撑,把打造体育事业的模式套用到体育产业领域。传统的田径、三大球、羽乒等项目,如果缺少产品和服务的衍生创新,难以拉动体育旅游和消费,叫好不叫座,与特色小镇的客群定位错位,造成投资难以兑现。

三是“硬件模式”。还有不少体育小镇,缺少顶级体育资源,缺少龙头项目,无法形成产业拉动。虽然建设了大量场地、绿道、营地等基础设施,硬件很不错,就是没人流、没消费。引进的赛事等活动又往往影响力一般,投入很大,不可持续。从根本看,还是缺少重量级的产业头部资源。

以“体育+”模式,走跨界融合道路

体育特色小镇要素的核心是产业融合。由于体育产业难以依靠自身实现盈利,因此体育小镇必须进行跨界融合,采取“体育+”模式,共生发展。体育作为一个端口,通过产业吸引社会企业,以文化为特色,以产品为盈利点,催生巨大的品牌效应,其对旅游、家庭、培训与课外活动、文化产品、周边产品等方面的消费不容小觑。

江苏开创性提出七个“体育+”理念,具体模式包括:“体育+旅游”,“体育+赛事”,“体育+休闲”,“体育+制造”,“体育+培训”,“体育+健康”,“体育+互联网”。跨界方式与程度可分三个层次:类型组合、业态组合、产业组合。仅就体育项目内容细分,还可有不同类型的专业方向与特色主题。体育产业链条既要充实拓展自身相关的配套环节,也要深度嫁接其他产业。

特色小镇发展体育产业,必须抓住体育改革的契机,通过小镇管理体制创新、组织模式创新、运行机制创新,有效融合承接体育体制改革释放的优质资源。各地情况不同,创新路径不同,融合资源的模式也不同,需结合具体特色小镇的资源条件,探索创新结合模式。

国务院明确要求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要以创新引领。体育改革的突破口选在了体育特色小镇,而小镇的建设必须得到地方主政领导支持,土地、建设指标、税收等资源都不在体育部门,没有其他各部门的配合,没有创新性政策的支持,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不可能成功。这系列举措就是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

国务院继46号文发布5年之后,密集重磅发文,力推体育消费和体育产业的发展。重点解决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瓶颈问题,体育特色小镇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也将成就一批先行先试的示范样板。(刘力,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研究基地江苏省体育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本文来源:新京报,作者:刘力,原标题:《建设体育特色小镇 须纠偏“地产模式”等三种模式|快评》。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