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津:投入15亿保护文物古建,加快打造4大文旅项目

大景区 本文作者:钟旖 2020-05-14
江津将创新开展“一镇一品”文旅活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重庆市江津区政府副区长吴晓琳13日在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介绍,重庆市政府近日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江津市级历史文化名城,这使江津区成为自2018年9月1日《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施行以来,诞生的第一个市级历史文化名城。

江津是古代重庆文化发源地之一,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古往今来,江津孕育出名人文化、爱情文化、长寿文化、古镇文化、楹联文化、抗战文化等“六张文化名片”,获评重庆首个“重庆诗城”、首个“中华诗词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江津现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5个,数量居全国区县第一,当地已基本形成“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传统村落,传统风貌区,历史建筑”的空间保护架构。截至目前,江津区已累计投入15亿元,采用排危保留、修缮保护、改善利用等不同方法对文物和历史建筑进行整治,较好地守护了古镇风貌。

据介绍,江津区申报创建重庆市级历史文化名城工作启动于2015年。期间,该区对全区古镇古村、传统建筑等进行了全面普查,成功申报重庆市级历史建筑22处,出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方案》《江津文物保护管理网络制度》等一系列文件,完成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的保护规划和《江津区文态规划》。5年来,江津区累计投入约2.47亿元,对历史文化街区、文保单位、历史建筑等进行保护修缮和综合整治工作。

吴晓琳说,江津区将以此为契机,全力把江津打造成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重要支点和重要旅游目的地。当地将加快推动历史文化保护“1+2+4+N”工程,编制完成《江津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启动2个市级传统风貌区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实施历史文化名城风貌提升、四十里滨江文化长廊打造、石佛寺遗址考古公园建设和诗联文化城市形象打造4大文旅项目。

同时,当地将结合江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的非遗传承、乡风民俗等,创新开展“一镇一品”文旅活动,大力推进“旅游+”,持续丰富旅游业态,加快推动江津与渝川黔毗邻地区文旅融合发展。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钟旖,原标题累计15亿元投入保护文物古建 重庆“首个市级历史文化名城”花落江津》。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