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太空旅游”苗头出现
我国自2016起开始鼓励商业性质的企业进入航天领域,到2019年下半年为止,我国商业航天企业的数量达到200家。
“目前的商业航天事业还不成熟,以卫星制造为主业的商业性质的航天企业初始资本虽然来自民间,但是这些企业的任务来源仍然主要是政府项目。”吴季调研发现,还有部分来自教育领域,但是教育领域的经费主要来自政府的教育经费,只有极少数来自市场。
吴季认为,如果因为成本低,吸引了地方政府新的投入,把政府投入这块‘蛋糕’做大了,也许可行。但必须看到地方政府在航天领域的投入有没有泡沫,有没有与中央政府的投入重复。如果上面两个任务方向都不可持续,那么投资人的经费将会逐渐撤出,刚刚蓬勃发展起来的商业航天事业必将走入低谷。
面向民众的商业航天之路
吴季认为,可以尽快开辟能够直接面向一般民众的太空旅游航天服务项目。
吴季建议:鼓励以太空旅游为目的的科普、科幻和教育类的宣传出版事业的发展。通过设立政府鼓励政策,支持以太空旅游为目标的商业航天企业的发展,包括对廉价的、创新的运载技术,以及可回收航天器创新技术的特殊支持等;鼓励旅游业、金融业参与到太空旅游事业中来,共同推动太空旅游的发展。
“我国如果抓住了太空旅游这个‘牛鼻子’,就能够在这个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带动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吴季认为。
*本文来源: 人民政协报,作者:文旅产业评论 ,原标题:《《长恨歌》遇上《千年情》,西安旅游演艺再添“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