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酒店在过去错过了两次机会,一次是2000年左右在线旅游崛起之时,酒店沦为了OTA的供货商,自此以后一直处于乙方的劣势地位,即便近来集体与OTA掐架,也依旧没有改变自己的角色;而第二次则是“限奢令”和“国八条”的出台,在政令出台之前,没有意识到消费变革的时期到来,如今,当初死抱公款消费大腿的酒店举步维艰,而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的酒店如今门庭若市。
“互联网+”来了
在今年的两会上,被提及最多的“互联网+”,一时间成为各行各业转型变革的热词。一个新的时代诞生,必将牵动各行业的变化,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形成一个新的生态系统,继而形成了各种“互联网+”模式: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生活服务、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旅游……而互联网+酒店也在行业内被津津乐道。
“互联网+”并不等于“移动互联网+”
“互联网+酒店”让未来酒店充满了想象空间:自助化的预订方式、自动化的入住过程以及智能化的入住体验。但就目前酒店“拥抱”互联网+的现状来看,酒店对互联网+的应用仅仅停留在微官网、服务号、订阅号、手机开锁等移动互联网层面。
移动互联网在当下尽管是趋势,但并不能说明移动互联网就是“互联网+”的全部,尤其是通过移动互联网上的某一个平台去操作,其结果是这个平台在未来很可能变成第二个OTA。
而从客人的需求来看,尽管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很高,通过智能手机去实现一些功能也是大势所趋,但客人在入住酒店时同样也希望感受到不一样的智能化体验,喜达屋在客房安装了智能镜子,涵碧楼为每间客房配置了“智慧e房”酒店智能互动电视,美国雅乐轩甚至使用机器人当客房服务员……
总之,互联网+将带给酒店更多的机会,但这些机会说不定也会像前两次一样,成为悬挂在酒店头顶上的达摩斯之剑。而要杜绝这种可能,酒店应该利用互联网在管理上、在入住体验上下功夫,而不是只抓住某个方面不放。酒店为主导,服务商,包括互联网服务商根据酒店的需求提供产品和服务,这才是“互联网+酒店”应该成为“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