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6月7日,“中国实景演出华清宫峰会”在西安市市华清宫景区举行。本次峰会旨在借助实景演出三项国家标准的首次修编讨论会议,正式启动行业标准的编制工作,加快舞剧《长恨歌》的国家标准立项发布工作,进一步树立《长恨歌》演出在中国旅游文化演艺领域的标杆地位。
文化盛宴献策中国实景演出市场
中国实景演出创始人,著名旅游演出总导演,国家一级编剧梅帅元在峰会上结合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菩提东行》等实例指出,实景演出是以自然山水为演出的舞台背景,借助高科技的声光电手段,将当地的民风民俗、神话传奇等人文资源进行表演和诠释,力求达到“天人合一”,从而给游客带来艺术享受的一种演出项目。
“《印象·刘三姐》没有任何范本。实景演出是对旅游业的一种贡献,是一种世界级的创新。实景演出打破了传统的舞台限制,将自然山水与文艺演出结合起来,融入当地文化传统,达到了‘此山此水此人,真正原生态的演出’,再经过商业的包装,就可能艺术、经济、文化‘三赢’:演出本身是个艺术品;给投资人带来经济回报;为当地政府树立文化品牌。”梅帅元说。
实景演出成功与否受到客流量、气候、文化、市场运作、交通基础设施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梅帅元说,做实景演出首先必须具备两大条件:
第一,游客要够,动辄四五百人的演出,需要强大的观众人气支撑;第二,当地要有核心强势的文化资源。因此,各地政府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切忌盲目上马。
“长恨歌模式”填补国家实景演出标准空白
实景演出作为一种新业态赋予了旅游产业新的附加功能和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了旅游产业链的升级与延伸。但伴随着众多实景演出项目的问世,实景演出行业标准缺失,演出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实景演出业的健康发展,业界对行业标准的研讨与出台也显得更为迫切。
据了解,在华清宫上演的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以白居易传世名作《长恨歌》为蓝本,在故事发生地重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从《长恨歌》正式推向市场以来,本着制造精品,打造经典,雕刻百年品牌的理念,从硬件设施的管护到管理运营,从演出服务的管理到市场的开拓营销,从演员队伍的建设到演出品质的保障,年年持续提升,年年创造亮点,使《长恨歌》不断臻于完美,成为陕西文化旅游的“金字招牌”。
到西安旅游观看《长恨歌》已经成为广大游客的共识和向往。8年时间里,《长恨歌》累计演出近2000场,接待观众300多万人次,演出综合收入每年以千万元速度递增,2014年演出收入突破亿元大关。
由陕西旅游集团公司出品的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在制度建设、流程控制和标准化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引领着陕西旅游标准化建设,为陕西乃至全国实景演出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和规范发展的依据。
《长恨歌》是以“旅游资源+文化创意”模式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成功实践,强化了华清宫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西安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地位和影响力,实现了陕西乃至全国演出市场上的一次突围和旅游文化产品的一次质的飞跃,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诸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