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发布《旅游绿皮书》:​国内跨省游将是2021年旅游市场主旋律

文旅惠报 本文作者:新浪旅游 2021-04-28
《绿皮书》围绕“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对2020-21年中国旅游发展进行透视和前瞻。

2021年4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了《旅游绿皮书:2020~2021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

《2020~2021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即旅游绿皮书No.19),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组织编撰的第十九本旅游发展年度报告。全书围绕“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通过三篇主报告和近20篇专题报告,对2020~2021年中国旅游发展进行了透视和前瞻。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全球宏观经济和旅游市场造成重大影响。我国作为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新阶段,在经历产业变革与重塑的同时孕育了复苏潜力。各级政府积极出台纾困政策,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旅游市场复苏韧性,并通过加强编制规划工作、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深化旅游市场对外开放、加速智慧旅游转型等方式,为旅游业实现复苏提供支撑。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十四五”期间,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成为重要任务。

2020年,我国旅游发展高潮迭起,热点频出。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的梳理和提炼,该年度中国旅游十大热点为:纾困政策推动旅游市场复苏;诸多国字品牌优化旅游供给;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破题;旅游企业有为担当共克时艰;海南离岛免税吸引消费回流;科技助力防控加速发展变革;文博搞活尝新焕发空前魅力;数字赋能产业促动旅游转型;直播电商出圈试水旅游销售;丁真新晋顶流引发营销热潮。

为全面揭示我国不同社会群体旅游状况的变化及未来预期,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联合腾讯文旅产业研究院、腾讯CDC(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中心),通过网络开展全国性调查。《中国国民旅游状况调查(2020~2021)》从旅游时间、活动、消费、动机等方面系统反映了我国不同性别、代际、收入、教育水平、职业以及区域国民的旅游状况。研究发现:我国国民旅游半径扩大,逐步从周边游走向省外游,自然观光游最受欢迎;一部分出境游转化为国内游,高端游、小众游和定制游成为重要挖掘点;以00后为代表的Z世代旅游群体消费特点鲜明,更关注旅游目的地的娱乐和购物条件。

围绕“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这一年度主题,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从行业、资源和区域等角度进行了全方位分析。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新的发展背景、格局和形势下,景区、旅行社、邮轮、酒店、网络预约等核心行业和关键领域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二是国家公园、国家文化公园与世界地质公园等如何处理好资源管理与旅游开发的关系;三是从区域层面来看,如何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更好地发挥旅游的作用、旅游如何促进区域平衡发展、高铁旅游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等等。作为“旅游绿皮书”的传统优势板块,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港澳台旅游等报告则为读者了解相关市场发展提供了翔实数据和系统分析。

《旅游绿皮书:2020~2021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指出——

全球旅游将在变革中迎来复苏

2021年4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了《旅游绿皮书:2020~2021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

绿皮书总报告执笔人宋瑞、冯珺指出,在世界经济增长动力疲弱、发展格局重塑、全球化进程面临高度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新冠疫情对全球旅游经济形成冲击。根据世界旅游组织(UNWTO)2021年1月发布的数据,疫情共造成8.5亿至11亿人次的国际游客损失、9100亿至1.2万亿美元的旅游收入损失以及1亿至1.2亿个工作岗位损失。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与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WTCF)《世界旅游经济趋势报告(2021)》课题组的研究,2020年全球旅游总人次同比下降40.8%。在悲观、基准和乐观情境下,2021年全球旅游总人次将分别恢复到2019年的67.7%、77.7%和86.5%,全球旅游总收入将分别恢复到2019年的65.4%、76.5%和84.7%。

2021年和未来一段时期,全球经济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第一,疫情防控带来经济重启的不确定性。目前,全球新冠疫情依然处于大流行时期,“不能急于重启经济”成为全球权威疾控专家的共识。而疫苗作为重要的全球卫生公共物品,在提升产能和优化分配方面依然面临较大挑战。第二,受疫情影响,行业复苏存在结构性差异。即使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不同行业的复苏程度和速度亦存在差异,以面对面人际交流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生活服务业复苏相对迟缓,跨国境的旅行更是面临重重挑战。第三,全球债务违约风险增强。自2020年以来,众多国家为应对疫情冲击,竞相出台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提升了杠杆率。若经济复苏进程未达预期,则债务违约风险将相应增强,从而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

总体而言,全球旅游业将在经历产业变革与重塑的同时实现复苏。变革与重塑体现在内外两个方面。从旅游业内部来看,国际国内旅游发展的关系面临变革。新冠疫情的防治要求限制了游客跨境流动,国际旅游复苏面临障碍更多,旅游业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形成以国内旅游为主的市场格局。从旅游业与宏观经济的互动联系来看,旅游业复苏受到需求侧因素的显著影响。面对疫情冲击,此前增长速度更快的新兴经济体,旅游经济降幅反而超过发达经济体。这说明,需求侧的市场基础是旅游业复苏的必要条件,未来旅游业的重塑前景与各国宏观经济的韧性和稳定性密切相关。

《旅游绿皮书:2020~2021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指出——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2021年及“十四五”时期我国旅游业的核心

2021年4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了《旅游绿皮书:2020~2021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

绿皮书总报告执笔人宋瑞、冯珺指出,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全球宏观经济和旅游市场造成重大影响,致使二者在短期内出现普遍衰退。我国作为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现代化国家的发展新阶段,旅游业在经历变革与重塑的同时孕育了复苏潜力。我国积极出台纾困政策,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旅游市场复苏韧性,并通过加强编制规划工作、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加速智慧旅游转型等方式,为旅游业实现复苏提供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是2021年及“十四五”时期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核心。

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角度而言,要特别关注三个问题。

其一,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旅游为民,发挥旅游带动作用。一是要丰富优质旅游产品供给,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与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深度结合有助于促进旅游业发展质量的提升。应加快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要着力满足大众旅游特色化、多层次需求,坚持旅游为民。随着“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胜利达成,旅游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支撑消费升级的作用更加突出。应充分调动小微企业积极性、鼓励旅游细分市场创新,使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均能实现有效供给。三是要助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发挥旅游业综合带动作用。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应通过发展旅游业塑造区域比较优势,充分吸收劳动力就业,发挥旅游业对其他生活服务业的辐射作用和综合带动作用。

其二,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文旅融合,激发旅游行业创新。一是要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旅游业国内市场巨大、开放程度高,在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应进一步破解阻碍旅游市场发育的体制机制桎梏,深化旅游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旅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是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通过增加文化内涵来促进旅游发展,通过旅游发展传播和彰显文化。从产品层面向业态层面和公共服务体系层面推进文旅融合,不断拓展文旅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三是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加强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落地,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在线直播等形式不断创新旅游消费场景,形成旅游行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其三,立足国内大循环,释放旅游消费潜力。“十四五”时期,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双循环相互促进依然是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从疫情带来的旅游需求变动来看,短途游、自驾游、生态游、康养游等有望成为中短期旅游市场支撑国内大循环的典型形式。旅游业应主动适应消费需求变化,进一步用好金融财税、用地规划、人才培育等政策工具,更好地实现复苏和发展。要从提升消费品质出发,关注市场需求变化,提升旅游服务品质,释放旅游消费潜力。

(参见《旅游绿皮书:2020~2021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p16-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4月)

《旅游绿皮书:2020~2021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指出——

“十四五”时期我国旅游业将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和类型

2021年4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了《旅游绿皮书:2020~2021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

绿皮书总报告执笔人宋瑞、冯珺指出,“十四五”与2035年中国旅游业发展要围绕一些重点项目展开,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三。

一是建设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2035年旅游业发展的远景目标提出了清晰要求。建设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要点有三。其一要做好旅游产品和服务开发,提升游客综合体验。坚持文旅融合发展,加强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文化底蕴建设,就是要克服过于侧重观光游览的产品形态弊端、提升游客综合文化体验。其二要继续深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旅游业综合效益。更加重视旅游目的地对于周边消费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增强对于过夜游客的消费吸引力。其三要坚持高质量发展,优化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数量规模与空间分布。目前我国已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45家,仅相当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数量的16%左右。有条件的旅游景区通过全域旅游发展实现升级转型,有望进一步提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和发展质量。

二是打造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围绕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建设,此前进行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创建、“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创建等实践探索。从2035年远景目标来看,在着眼旅游经济指标的同时,应更加强调旅游和休闲福祉的本质属性,更加强调城市本地居民与外来旅游者对公共基础设施、城市资源和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在打造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的过程中切实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和文化软实力。文化和旅游部于2021年1月颁布《旅游休闲街区等级划分》,明确了旅游休闲街区分类,并对街区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旅游、节约饮食和绿色消费等方面做出了规范。应以此为契机,更好打造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尤其应着力彰显街区的地方文化和创意文化业态,实现面向现代化的文旅融合发展。

三是积累中国经验,讲好中国故事,促进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发展。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成就具有世界意义,而旅游扶贫在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求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提炼和分享中国经验促进红色旅游发展的重点在于补齐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短板,从丰富资源业态、吸纳属地就业、财税政策倾斜等多个角度保障红色旅游规模扩大和质量提升。2021年2月,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未来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依然是提升乡村经济自生能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重要载体。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关键在于突出地方旅游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着力开发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乡村旅游产品和业态模式,塑造适应不同层次游客群体和产品需求的乡村旅游供给格局。

(参见《旅游绿皮书:2020~2021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p17-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4月)

《旅游绿皮书:2020~2021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指出——

国民出游从周边游走向省外游

2021年4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了《旅游绿皮书:2020~2021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

为全面揭示我国不同社会群体旅游状况的变化及未来预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联合腾讯文旅产业研究院、腾讯CDC(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中心), 通过网络开展全国性调查,借此客观记录我国国民的旅游动机、旅游时间、旅游活动、旅游方式和旅游消费等方面的现状及未来一年可能的变化趋势, 为旅游相关行业提供趋势前瞻和发展之策。

本调查问卷发放时间为2020年8月7~11日,面向14岁及以上用户投放,覆盖全国范围内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用户,通过主问卷和补充问卷配合的方式展开。调研采用“抽样框+事后配比”的方式,保证用户性别和年龄符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报告中的中国网民结构。经过样本回收与清洗,共收集主问卷(A卷)8686份,其中有效问卷6383份,主要聚焦于旅游活动、旅游时间和旅游消费;共收集补充问卷(B卷)8413份,其中有效问卷5837份,主要聚焦于旅游动机、旅游障碍和旅游关注因素等。

调查显示:过去一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跨区域跨省旅游恢复时间较晚,旅游者出于安全考虑,出游半径缩小。因此,过去一年选择周边游的受访者居于首位(64.4%),其次为省内游(42.5%)和省外(境内)游(25.9%),有出境旅游活动的受访者仅占9.2%。未来一年的调查结果则不同。未来一年计划进行周边游的受访者下降至48.1%,计划进行省内游的受访者增加至47.4%,计划进行省外(境内)游的受访者增加最多(达到45.8%),未来一年计划进行跨境旅游活动的受访者将近翻一倍。可见,旅游者对未来一年国内疫情管控的能力以及旅游安全的提升有信心,扩大出游半径的意愿强烈,跨省国内游将是未来一年的旅游热点。从出游次数来看,过去一年的旅游者选择与未来一年的旅游者意愿具有一致性,指数值由大到小均为周边游、省内游、省外(境内)游、港澳台游、出国游。与过去一年出游次数的指数值相比(见图7),未来一年周边游上升1%,省内游上升0.2%,而省外(境内)游、港澳台游和出国游指数值均下降,从低到高依次下降0.2、0.6和3.6个百分点。

《旅游绿皮书:2020~2021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指出——

60后为个人旅游消费主力,80后为家庭旅游消费主力

2021年4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了《旅游绿皮书:2020~2021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

为全面揭示我国不同社会群体旅游状况的变化及未来预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联合腾讯文旅产业研究院、腾讯CDC(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中心), 通过网络开展全国性调查,借此客观记录、全面揭示我国国民的旅游动机、旅游时间、旅游活动、旅游方式和旅游消费等方面的现状及未来一年可能的变化趋势, 为旅游相关行业提供趋势前瞻和发展之策。

调查发现:60后为个人旅游消费主力,80后为家庭旅游消费主力。

调查共分9个消费区间以了解受访者的旅游消费情况,分别为“0元”、“1000元及以下”、“1001~3000元”、“3001~5000元”、“5001~8000元”、“8001~10000元”、“10001~20000元”、“20001~40000元”、“40000元以上”。根据这9个区间形成“0元以上”、“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上”、“8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上”和“40000元以上”8个累计分类区间。

从8个累计分类区间来看,不同世代受访者旅游消费存在差异。个人旅游消费开支方面,60后为消费主力,8个区间中有6个区间累计人数比例位列第一名(见表7),相比于其他世代受访者,60后处于财富积累和休闲时间都更为富足的年龄段。家庭旅游消费开支方面,80后为消费主力,8个区间中有5个区间累计人数比例为第一名(见表8),其余3个区间均排第二名。

(参见《旅游绿皮书:2020~2021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p43-4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4月)

《旅游绿皮书:2020~2021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指出——

国内跨省游将是2021年旅游市场的主旋律,高端游和小众游或将成为国内游新挖掘点

2021年4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了《旅游绿皮书:2020~2021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腾讯文旅产业研究院、腾讯CDC(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中心)联合进行的《中国国民旅游状况调查:2020-2021》显示:国内跨省游将是2021年旅游市场的主旋律。

随着国内游的全面开放,一系列安全保障政策和措施让人们对旅游重提信心,周边游向国内跨省游转化,国内游市场将成为中国居民旅游目的地的绝对主场。周边游由64.4%下降至48.1%,省外(境内)游从25.9%上升至45.8%。

以中西部自然风光为主的目的地将是旅游热点。从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亲近自然,感受山水”)、出游考虑因素(“自然景观”)和旅游类型(“自然观光类”)选择来看,自然是旅游者选择目的地时首要的考虑因素。受访者出游考虑因素情况说明:指数由不同选项选择比例加权计算而得。一是受疫情影响,居家隔离使人们对自然环境更为向往;二是旅游者对人群密集可能引起的旅游安全问题仍然很重视,自然观光类旅游目的地往往人口密度较低、环境开阔、更为安全。

高端游和小众游或将成为国内游新挖掘点。后疫情时代,游客更加重视出行的安心安全,越发追求高品质的旅游服务和体验。旅游行业需要“修炼内功”来留住消费存量,激活旅游增量。一方面,一部分出境游需求将转化为国内高端游,大量拥有丰富经验,尤其是高端旅游服务经验的出境游旅行社将业务中心转向国内。另一方面,国内人流较少、体验更为独特的新兴小众目的地更多地被挖掘出来,中国“新秘境”备受关注。

(参见《旅游绿皮书:2020~2021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p47-4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4月)

《旅游绿皮书:2020~2021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指出——

“无预约不出游”将逐渐成为社会新风尚

2021年4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了《旅游绿皮书:2020~2021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

绿皮书撰稿人赵立松、刘佳昊指出,“无预约不出游”将逐渐成为社会新风尚。

从2020年美团门票的景区预订数据来看,在提前一天以上预订的订单中,提前1天、提前2天、提前3天、提前4~7天和提前7天以上的景区门票订单均呈现同比增长趋势,分别上升0.1个、0.51个、0.27个、0.66个、0.68个百分点(见图1)。其中,提前4~7天以上预订门票的订单占比上升最快。

2020年美团研究院同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合作,开展国内景区预约旅游的便利度研究,从信息获取、预约购票、交通、游玩等维度开发了预约旅游便利度指数的测评工具,并对国内4000余家5A级、4A级景区和一级博物馆的预约便利度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各地5A级景区成为预约政策落实的先行者,其便利度最高,在全行业中发挥着显著的带头作用。疫情发生以来,一级博物馆、4A级景区也开始推行预约和限流措施,尤其是对以室内场馆为主的博物馆,预约措施的需求最为迫切。从区域比较来看,北京市、上海市和陕西省等地的预约旅游便利度在全国名列前茅。相比于预约购票、交通和游玩的便利度,旅游景区信息获取的便利度仍是各地预约便利度评估中的主要短板(见图2)。

(参见《旅游绿皮书:2020~2021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p43-4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4月)

《旅游绿皮书:2020~2021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指出——

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趋

2021年4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了《旅游绿皮书:2020~2021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

绿皮书撰稿人张树民、王勇指出,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趋。

其一,时代发展需要,景区高质量发展是人民美好生活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实践表明,旅游景区的建设和品级已经突破了旅游行业范畴,成为衡量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全社会形成了强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推动景区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要求,将促进我国的供给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其二,产业升级需要,景区高质量发展是创新驱动的供给侧改革。近年来,虽然我国旅游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低质乱象,如产品形式雷同、跟风发展现象严重,盈利模式单一、景区资源挖掘不够,服务意识不强、管理混乱无序,商业气息浓重、文化内涵不够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资源受到破坏等。景区发展亟待升级,传统资源驱动需要向创新驱动升级,应深化旅游景区供给侧改革,以提供优质旅游产品为核心,大力提升旅游景区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突破对门票经济的过度依赖,加快推进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

其三,消费升级需要,景区高质量发展是满足高品质旅游体验。中国旅游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日益成为大众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旅游市场不断升级,呈现出主题化、小众化、定制化、碎片化、生活化的消费特征。游客从关注风景到追逐生活,希望有更多高质量的产品出现,创造更为美好的旅游体验和生活体验。在疫情等综合因素影响下,游客消费决策从价格敏感型转向安全敏感型、品质敏感型。消费结构的升级变化,倒逼旅游景区必须深化改革、创新转型,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充分挖掘消费潜力,着力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

(参见《旅游绿皮书:2020~2021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p79-8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4月)

《旅游绿皮书:2020~2021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指出——

旅行社在未来仍将不可或缺,其发展需要更多支持

2021年4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了《旅游绿皮书:2020~2021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

绿皮书撰稿人郭东杰、彭亮等指出,旅行社在未来仍将不可或缺。

经历疫情之后,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旅行社作为专业的旅游服务提供商、服务者,将为游客提供保障,并且解决旅行者全方位的问题。旅游者对旅行社在安全保障上的信任,是这一行业复兴的基石,而这需要旅行社形成最严格的安全标准,唤起旅行者的出行信心,包括旅游从业者和参与者打疫苗,以及与国内外目的地建立安全机制。期待回归旅行的本质,提供有意义的旅行与人生体验。同时,旅行社发展需要更多支持。根据目前的严峻形势和旅行社面对的问题,2021年依然建议政府部门能够重点、有针对性地对旅行社行业给予政策扶持,帮助行业渡过难关。参照行业专家的研究观点,以及国内外部分地区的做法,有以下建议供参考:对因为疫情受政策限制的旅行社给予财政补贴;继续实施社保等税费减免以及金融融资政策;支持旅行社保留业务人员,不裁员,可以针对导游、外语导游等发放在岗补贴;制订政策以及实施办法,鼓励旅行社承办会议、展览、接待等公务活动,发挥旅行社核心优势拓宽业务;支持职业技能提升和就业,比如实施网约导游、定制师、向导、研学师等新职业的培训认证和就业,许可和鼓励导游人员做“司兼导”,为私家团、小包团提供个性化的旅游服务;发放针对旅行社的专类消费券或精准收客的补贴;开展创新产品、服务的评选认证,给予奖励;帮助旅行社行业率先打疫苗;探索旅行社出境游、入境游的防疫保障机制。

(参见《旅游绿皮书:2020~2021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p114-1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4月)

(摘选自文章原文部分段落)

*文来源:新浪旅游,原标题:《旅游绿皮书 2020~2021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