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
当旅行者带着对世界的好奇,小心翼翼地迈出旅行的第一步时,就和这个世界产生了必然联系。旅行,正在给环境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近日,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WWF)的支持下,作为“可持续联盟”成员的穷游网于北京大庆朗读书店开展了主题为“一起去野,做可持续的旅行者”的线下沙龙活动。此次活动邀请了动物生态学博士何长欢、WWF北京代表处品牌传播高级经理李晓嘉、自然观察者、野生动物摄影师、穷游网TOP50年度旅行者徐可意进行内容分享。
活动现场,何长欢带来了“最熟悉的陌生象”的主题分享,介绍了当前世界仅存的3种大象,及如何区分不同种类的大象。此外,他还详细讲解了大象的衣食住行,如大象的皮肤虽然很厚,但仍然怕晒,需要洗泥浴;其大耳朵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但这里的皮肤也是最薄弱的部分等。去往大象活动范围地旅行前,旅行者们需提前做足功课,遵守当地出行规定,关注野象活动信息。如果在野外遇到大象怎么办?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观察它的状态,避免发出噪音、挥舞手臂刺激大象,也不要试图阻挡大象,尽量避免夜间出行等。近年来,日益严峻的盗猎现象,威胁到了整个象群的生命安全,也增加了象群间的近亲繁殖,无牙雄象增多,给种群的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影响。我国已于2017年底全面禁止象牙贸易,旅行者们在外旅游时千万注意不要消费相关制品。
李晓嘉则以“用可持续旅行守护地球生命力”为题,解读了地球生命力报告2022,并分享了大象、犀牛、虎、穿山甲、海龟等常见濒危物种的非法贸易现状。报告显示,通过对包括5230个物种,近3.2万个种群的监测发现,1970-2018年间,全球监测范围内的野生动物种群的相对丰度平均下降了69%,热带地区野生脊椎动物种群数量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急剧下降。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因为人类以不可持续的方式使用地球资源。作为旅行者,在旅行中可以采取可持续的方式,共同守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如旅途中不购买、携带、运输非法象牙、犀牛角、穿山甲等濒危野生动植物制品;尽量选择对环境友好的、可持续材质和来源的产品;选择当地通过公平贸易标准或者有公益组织支持的旅游纪念品,回馈目的地社区;在旅途中不乱扔垃圾,包括食物垃圾,以避免人类食物被野生动物误食并导致野生动物到人类生活区域活动,带来危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