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恐龙馆终身名誉馆长季强获2025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主题娱乐 本文作者:执惠 2025-08-11
该奖项旨在表彰他们“发现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

8月6日,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正式公布本年度获奖名单。著名古生物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河北地质大学终身教授、中华恐龙馆终身名誉馆长季强,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院士、周忠和院士共同荣获2025年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该奖项旨在表彰他们“发现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

而在中华恐龙馆里,连接起恐龙与鸟类之间演化桥梁的中华龙鸟化石在展厅中熠熠生辉,它见证了一位古生物学家与一座恐龙主题博物馆之间的双向奔赴。

Tips:

未来科学大奖设立于2016年,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该奖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以奖励在中国内地(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做出杰出科学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据悉,本次是古生物学家首次获得未来科学大奖。

一枚化石点燃火种

1996年,适逢第三十届世界地质大会在北京召开,有个东北老乡带着一块化石找到时任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的季强。这是一块来自辽西四合屯的化石标本,化石上的动物体态很小,从骨骼形态来说是一头小型的食肉类恐龙——口腔里有锯齿;前腿短后腿长;它的尾巴实在是太长了,有足足57节尾椎骨,一般的恐龙是二三十节,这就说明它具有原始性。显微镜下,这只小型恐龙体表覆盖着单根分簇像羽毛的皮肤衍生物——这极可能是连接恐龙与鸟类的关键证据!随后,季强和同事联名在《中国地质》发表论文,将之命名为“中华龙鸟”,开启了长羽毛恐龙化石发现的序幕。

以“中华龙鸟”为起点,季强和其他中国古生物学者在辽西义县、北票、凌源等地区陆续发现更多长羽毛的恐龙和原始鸟类化石,进一步完善了鸟类起源于小型兽脚类恐龙的理论。其中,来自中科院北古所的徐星和周忠和发现并研究了一系列从恐龙到鸟的过渡物种。他们通过系统发育分析、解剖学研究和功能推测,从形态和功能上建立了恐龙和鸟类之间的链接,为鸟类是兽脚类恐龙的一个演化支系提供了确切证据。他们的系列工作将“鸟类起源于恐龙”从假说转化为被广泛接受的科学理论,结束了国际科学界140多年未能解决的鸟类起源问题,季强也因此被冠以中国“龙鸟之父”的称号。

除此之外,季强还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有胎盘类和有袋类哺乳动物化石——攀援始祖兽、中华侏罗兽、沙氏中国袋兽等,提出真兽类“东亚地区起源中心”的假说;发现了中华古果、始花古果等原始被子植物化石,推动了国际被子植物起源研究;近日,季强又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付巧妹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科学》和《细胞》同步刊发重磅研究——中国哈尔滨出土的14.6万年前“龙人”头骨,经 DNA 和蛋白质双重铁证确认为神秘的丹尼索瓦人,改写了教科书上的古人类迁徙史。

芦苇滩上开疆拓土

1997年,在国家地矿部的支持和常州市委市政府、全体常州人民的努力下,中华恐龙园项目建设铲下了第一锹土。即便如此,反对的声音还是一浪接着一浪,一批老学者反对将恐龙化石放到地方上去,说到底,大家还是信心不足。

null

时任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的季强第一次踏上恐龙园园区建设地块时,还是一片荒滩芦苇地。但他坚信,作为长三角中心地区,常州大有可为。他力排众议,亲任地博馆馆方领导小组主任,鼎力支撑中华恐龙馆落地实施。

“当时地博馆存储空间和展示平台有限,如何让‘沉睡’的化石发挥更大作用成为一直萦绕我脑海的大命题。因此,我们在常州建一座恐龙博物馆,初衷便是传播恐龙文化,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恐龙和古生物科普知识。”季强感慨道。

不负众望,今日的中华恐龙园,早已超越“一馆”的构想,“科普+娱乐”模式孵化出占地600亩的恐龙王国,并聚焦恐龙文化积极开展“科学、科研、科技、科普”的深化实践,为中国主题公园行业探索出可持续发展的“恐龙模式”。

廿五载同行守护

从2000年开园时外界的质疑,到如今成为常州的城市名片,季强始终是恐龙园最坚定的“科学守护者”。

null

2002年12月5日,季强亲自护送世界上最古老最原始具有角喙和飞行能力的原始鸟类—东方吉祥鸟(新属、新种)化石“入住”中华恐龙园,并在中华恐龙馆举行了东方吉祥鸟化石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

2007年9月,季强为恐龙园出品的科普书籍《恐龙王国》作序;

2010年9月24-26日,中华恐龙园开园十周年之际,闪亮推出大型科普论坛——“论道:恐龙的力量”,老、中、青三代“龙王”——董枝明、季强、徐星和多位享誉古生物学界的专家出席了论坛;

2011年4月10日,2011(中国·常州)首届国际恐龙节开幕式在常州科教会堂举行,三代“龙王”董枝明、季强、徐星再次聚首常州,同日,《来自恐龙家乡的问候之珍奇恐龙化石展》在中华恐龙馆对外开放,季强被聘为中华恐龙馆名誉馆长;

2011年4月10日,以国内外相关科研机构及专业博物馆领域专家为基础成立的“关注恐龙、保护地球”中华恐龙园恐龙科研科普专家团召开首次会议,包括季强在内的12名专家团成员几乎代表了当时国内恐龙科普研究的最高水准。

null

2016年8月25日,为进一步优化中华恐龙馆内容,强化恐龙科普内涵,中华恐龙馆名誉馆长季强赴常,会同科普部、规建部、设计公司等有关职能部门,对现有恐龙馆改造方案、各个展厅科普展示内容进行全面梳理,为中华恐龙馆进一步改造提供专业指导;

2017年4月15-16日,中华恐龙园举办恐龙文化节之恐龙大师课,季强担当主讲,以“鸟类的前世今生”为题为游客上了一节生动的古生物课;

2022年9月20日,中华恐龙馆推出“中华龙鸟数字藏品”,以3D建模还原其色彩和形态,让中华龙鸟以数字形态获得重生,季强及众多行业领袖和专家学者线上、线下共同出席,见证中华龙鸟“重生”的精彩时刻;

2024年10月9日-11日,科普领域产业交流活动暨《寻龙之旅》主题纪录片首发仪式在中华恐龙园举办,季强不仅参与了纪录片的拍摄,同时也到场见证了中华恐龙园科普工作新进展;
……

“当年中国人都很少知道恐龙,现在连幼儿园孩子都能对恐龙如数家珍,恐龙园功不可没。”季强感慨。从芦苇滩上的拓荒者,到科学殿堂的守护人,再到点亮未来的引路者,季强不仅以开创性的研究奠定了这座恐龙王国的科学基石,更用廿五载如一日的热忱与智慧,将严谨的学术精神深深植入了中华恐龙园的发展脉络。

而中华恐龙园,也有幸见证了一位学者如何将探索远古生命的火种,锻造成照亮公众科学认知的永恒火炬,点亮了每一个求知的心。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执惠
作者
17469
文章/篇
52004808
阅读/次
小编推荐
推荐报告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上一篇
2024-11-20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