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演艺困境背后:谁能走出文旅演艺的困局?

主题娱乐 本文作者:执惠 2025-09-23
文旅演艺的未来不在于重资产硬件堆砌,而在于轻量化运营、在地文化挖掘与科技创意结合。

近期,《只有峨眉山》宣布停演,引发了行业广泛关注。这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项目,最终因市场反馈不佳而走向暂停,折射出文旅演艺在当下所面临的一些共性难题。

行业痛点集中暴露

从《只有峨眉山》的案例可以看到,当前文旅演艺普遍存在几个结构性问题:

•重资产压力大,运营风险高:前期投入过高,导致项目难以长期维系。

•客群定位错配:内容形式与实际到访游客的需求脱节,缺少精准对位;

•内容艺术性强但缺乏共鸣:叙事抽象,不够接地气,游客难以理解或代入。

•票价门槛高,转化率低:动辄数百元的票价让大部分游客望而却步。

这些问题不仅是个别项目的困境,而是行业在探索“沉浸式演艺”过程中的共性挑战。

轻量化正在成为行业解法

面对痛点,行业正逐渐转向轻资产、轻量化运营模式。相比依赖庞大场馆与巨额投资,这种模式更强调:

•以创意与科技驱动,而非重资产投入;

•以在地文化为核心,强化与游客的情感共鸣;

•以精准客群定位,提升转化率与复购可能性。

这一转变并不是停留在概念层面,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实践项目印证了它的可行性。近年来,行业中的沉浸式演绎不断尝试以轻量化模式结合数字科技,在不同类型的场景中落地,并展现出良好的市场效果与示范意义。

「知道老君山」:轻资产模式下的深度文化演绎

null

在河南老君山景区,金东数创打造了沉浸展演《知道老君山》,这是全国首个以视听艺术语言呈现老子思想的舞台作品。项目运用妙幕投影系统、全息与裸眼3D结合、8K超高清数字互动技术、4D动感影像等多项数字科技,将空间、光影与音乐的效果发挥到极致,提出“打破第四面墙”的理念,让演员与观众实现深度互动:

•轻资产落地:避免重投资,运营成本可控;

•在地文化共鸣:以道教文化为核心,游客代入感强;

•客群对位:契合年轻人和家庭游客的休闲期待;

•内容创新:通过科技赋能,呈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

该项目不仅在市场表现突出,还成功入选文旅部、发改委、工信部联合评定的“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自落地以来,年综合收入接近1000万元,成为老君山新的增长引擎。

null

「再现 · 大邑商」:数字科技让历史“活”起来

在安阳殷墟,金东数创运用AI虚拟角色与多维互动投影打造了沉浸展演《再现 · 大邑商》,以数字复原还原商代盛景。不仅让观众置身其境,还实现了与历史场景的即时互动。同时,项目还推出了VR全感剧场《巴方伏击战》,通过沉浸交互数字演绎再现中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伏击战,让观众从“旁观者”变成“亲历者”,显著提升了互动性与代入感。

•创意表达:把静态文物与历史记载转化为沉浸式、互动式叙事;

•文化深度:历史厚重与现代科技交融,让游客既“看得懂”又“记得住”;

•客群覆盖:同时满足研学群体与大众游客的需求;

•轻资产优势:不依赖大规模硬件投入,却能带来高效体验。

该项目还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数字环境下保护与促进文化多样性示范案例”,成为国际认可的典型。在实际运营中,项目自上线以来已累计接待观众超过18万人次,其中研学团队占比近三成,不仅增强了公众吸引力,也成为研学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

null

null

行业趋势已然明晰

null

从《只有峨眉山》的停演,到金东数创在老君山与殷墟的创新实践,可以看到一个明确趋势:文旅演艺的未来不在于重资产硬件堆砌,而在于轻量化运营、在地文化挖掘与科技创意结合。这不仅是行业的转型方向,也是文旅演艺能否走得更远、走得更稳的关键答案。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