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
近日,A股文旅上市公司陆续发布2025年三季度财报。头部旅游上市公司呈现出 “整体承压,但亮点频现”的局面。
随着暑期旅游旺季结束,2025年旅游市场的整体轮廓逐渐清晰:整体而言,国内旅游上市公司第三季度和前三季度,规模性营收同比下降,增长乏力感比较明显;盈利能力有所回升,但空间有限。
本文旨在为即将到来的第九届龙雀奖评选提供一份前瞻视角,聚焦于文旅上市公司,通过分析文旅板块各细分领域业绩表现,探寻行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发展韧性与结构性机会。

业绩排名
2025年1 -9月,A股上市旅游企业营收总额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为:中国中免(营收398.62亿元,同比减少7.34%)、华侨城A(营收170.25亿元,同比减少41.5%)、
锦江酒店(营收102.41亿元,同比减少5.09%)。其中,约四成(16家)A股上市旅游企业在营收规模方面实现了正增长。
2025年1 - 9月,A股上市旅游企业净利润总额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为:中国中免(净利润30.52亿元,同比减少22.13%)、首旅酒店(净利润7.55亿元,同比增长4.36%)、
宋城演艺(净利润7.54亿元,同比减少25.22%)。其中,约六成(24家)A股上市旅游企业实现了盈利。
从旅游企业财报看行业趋势
透过旅游公司的业绩数据,我们可以观察到当前旅游消费市场的一些显著变化:
航空业:集体扭亏为盈,成最大亮点
2025年前三季度,以南航、国航、东航为代表的七大上市航司首次实现集体盈利,标志着航司已进入全面盈利阶段。不过,民营航司格局生变,海航控股净利润超越春秋航空成为新晋“盈利王”,而春秋航空的净利润则有所下滑,反映出廉价航空在全民盈利环境下反而面临更激烈的价格竞争。
景区与目的地:冰火两重天
强者恒强:如同长白山和祥源文旅这样通过产品创新(如平滑季节的冰雪旅游、徒步路线)或资源整合(收购打造综合目的地)的企业,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双位数增长。
“网红”失灵:西安的三家旅游上市公司(西安旅游、西安饮食、曲江文旅)共同陷入亏损,显示出“网红城市”的流量光环如何有效转化为企业业绩,仍是一个待解的难题。
酒店板块:提质增效与数智化赋能是关键
酒店方面,锦江酒店是“提质增效”的典范。在营收微降的情况下,通过提升中央预订率(达69.6%)、深化数智化应用(如AI语音系统降本)等手段,实现了净利润的大幅跃升。首旅酒店则聚焦中高端市场的结构性升级,通过优化门店布局、强化会员体系运营(付费会员数量同比增长23%)以及推进“云PMS”系统的全面落地,有效提升了单店营收和利润率。
华住集团则在数智化赋能方面持续加码,其自主研发的智能客房系统已覆盖全国超80%的门店,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还通过个性化服务推荐(如基于用户历史偏好的客房温度预设)提升了客户复购率,前三季度旗下中高端品牌营收占比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
旅行社板块:盈利能力修复是关键
旅行社方面,众信旅游的状况颇具代表性:营收增长但净利润大幅下降,说明当前仍处于通过降价促销来换取客源的“以价换量”恢复阶段。
凯撒旅业则通过调整业务结构,缩减低毛利的常规跟团游产品,加大定制游、高端研学等高附加值业务的投入,三季度定制游收入占比提升至35%,带动整体毛利率环比增长2个百分点。中青旅依托旗下景区资源与旅行社业务的协同效应,推出“景区+住宿+体验”的打包产品,有效降低了单一线路的营销成本,同时通过线上直播带货等新型营销方式扩大客源,前三季度旅行社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8%,净利率较上半年提升1.5个百分点。
此外,各大旅行社普遍加强了供应链管理,通过与航空公司、酒店集团签订长期合作协议锁定采购成本,并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线路设计,减少资源浪费,部分企业的运营成本率已较年初下降3-4个百分点。
免税与消费:需求持续放缓
免税龙头中国中免和王府井的营收与利润均出现下滑,表明高端消费和免税购物需求仍在放缓,消费需求继续放缓。珠免集团的情况更是堪忧,受地产业务拖累,第三季度净利润亏损达2.91亿元,加速去地产化已经成为其当前核心任务。
总体来看,2025年第三季度文旅行业呈现“整体承压中孕育分化”的格局:航空业集体盈利成为最大亮点,景区板块凸显产品创新价值,酒店业通过提质增效实现逆势增长,而免税与消费领域仍面临需求放缓压力。
未来,行业竞争将更聚焦于差异化产品打造、数智化技术应用及盈利能力修复,具备资源整合能力与创新基因的企业有望在结构性机遇中实现突围。
附:2025年1-9月部分A股旅企业绩排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