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雀年鉴 | 中国酒店业大重构:迎来“价值深耕”时代

大住宿 本文作者:王怡婷 2025-11-21
酒店行业的规模红利正在消退,价值深耕的时代已经到来。

2025年,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国酒店业,正上演着一场静水流深的变革。

全国34.87万家酒店、1764万间客房——这两个数字背后,将是中国酒店业规模扩张的巅峰,也是传统发展模式的终局。

当“开更多店、造更多房”不再带来利润增长,一场从“量”到“质”的价值重构正在全行业悄然展开。据中国饭店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酒店业整体投资回报周期已延长至6.8年,较五年前增加近两年。与此同时,行业平均入住率在65%左右徘徊,较2019年下降7个百分点。

这些数字背后,是行业必须直面的事实:规模红利正在消退,价值深耕的时代已经到来。

null

从“空间出租”到“场景运营”

酒店业的本质,正在被重新定义。

在亚朵,客房成了生活方式的展示厅。一只“深睡记忆枕”不仅让客人一夜好眠,更成为带回家的品质好物。2025年第二季度,亚朵零售GMV突破11亿元,同比增长84.6%,证明酒店可以同时是精品买手店、文化空间和社交场所。更值得关注的是,亚朵的会员复购率达到惊人的45%,远超行业平均的28%。

华住将会员积分打造成“生活货币”,打通八大消费场景。目前,华住会积分已可以在全国超过5万家合作商户使用,涵盖餐饮、出行、娱乐等各个领域。这种跨界不仅增加了用户粘性,更重构了酒店的价值链——住宿成为流量入口,后续消费才是利润源泉。数据显示,华住会员的年均消费额较非会员高出42%。

技术的融入让这种转型更加深入。香港富豪酒店与VSING已签署谅解备忘录,计划合作打造香港首个“酒店娱乐元宇宙”,通过引入互动娱乐系统将酒店大堂转变为融合科技与社交的沉浸式空间。双方将在大堂及酒吧区域部署AI驱动的音乐互动体验,并联合举办明星演出及主题活动,旨在将传统酒店场景升级为数据驱动的社交娱乐生态。该合作项目预计2025年底前在香港五家富豪酒店落地,标志着酒店业从物理空间出租向数字体验运营的转型探索。

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念加速了这一进程。首旅“嘉虹”电竞主题客房比普通客房溢价30%仍一房难求,证明Z世代愿意为认同感买单。
数据显示,2024年Z世代贡献了62%的中高端酒店间夜量,他们选择酒店的标准,从“睡得舒服”升级为“玩得尽兴”、“拍得好看”、“找到同类”。

轻资产——在重压下的智慧转身

面对高昂的OTA佣金和资产负担,酒店业学会了“轻装上阵”。

锦江酒店2024年财报显示,其直营店比例已降至5.11%,当年有限服务型酒店直营门店减少75家。华住集团更是在2024年将轻资产门店占比提升至89%,新签约项目中92%采用特许经营模式。这些数字背后是行业共识:与其负重前行,不如借力而行。

2025年6月,京东带着“0佣金三年”政策杀入酒旅市场,联合12家头部酒店集团成立“京东酒旅生态联盟”。这一举措在短期内为酒店带来了15%的新增订单,但也倒逼行业加速构建自有渠道。聪明的酒店早已布局自己的护城河:华住2.7亿会员贡献了76%的间夜量,会员复购率达41%,这种深度连接让平台佣金谈判有了底气。

技术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独立性。华为AI客服系统已在亚朵、君澜等200余家酒店落地,将响应时间压缩至8秒,准确率达到85%,试点酒店的人工客服工作量减少了60%。自助入住终端让check-in时间缩短至30秒,较传统流程提速70%。
这些创新不仅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让酒店重新掌握了用户触点。

轻资产模式越来越获得资本市场青睐。据《中国旅游报》统计,2024年酒店业轻资产项目签约量同比增长35%,融资规模突破80亿元。海友全自助酒店作为典型案例,以300万元投资门槛、45天开店周期在二三线城市快速复制,已签约门店超150家,单店平均18个月回本,较传统酒店缩短近两年。

存量时代——在红海中开辟蓝海

当增量市场见顶,存量优化成为新的战场。

行业数据显示,中国目前仅25%的酒店拥有40间以上客房,其余75%均为小微单体酒店。这些酒店普遍面临运营成本高、服务标准不一、品牌影响力弱等困境。以某三线城市单体酒店为例,其客房数量32间,年均入住率不足50%,GOP率(经营毛利润率)仅28%,远低于连锁品牌的45%-55%。

这恰恰成为连锁酒店集团的新机遇。华住推出的“模块化改造”方案,能在21天内完成单体酒店翻牌,改造后RevPAR提升35%以上。首旅如家通过“特许加盟+托管”模式,为加盟商提供全流程支持,使小微酒店采购成本降低30%以上,会员输送占比提升至50%。

技术在这个进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华住AI系统年处理2.8亿间夜预订,动态定价系统通过机器学习算法使客房收入提升5.2%。华为智慧酒店方案运用Wi-Fi通感与IoT技术联动,通过人体红外传感器监测客房状态,无人时自动关闭非必需电源,结合AI算法优化空调运行,实现能耗降低30%,单个酒店年均节省电费超10万元。据统计,成功实现数字化改造的单体酒店,平均人房比从0.25优化至0.18,能耗成本下降22%-30%,客户满意度提升15-20个百分点。

在微利时代,这些“精打细算”正是盈利与否的分水岭。

出海——带着中国方案走向世界

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推动着中国酒店品牌扬帆出海。

锦江酒店宣布“东南亚突破+欧洲焕新”战略,计划在马来西亚、印尼等6国拓展超180个项目。华住集团2025年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开设20家全智能门店,引入面部识别和AI客房控制系统,首店首月入住率超过90%。首旅如家通过收购法国雅高20%股权,将如家商旅模式植入欧洲市场,巴黎、里昂的5家试点门店会员复购率达到35%。

亚朵与日本东急集团的合作尤为引人注目。其在东京银座开设的旗舰店,巧妙融合阅读与住宿场景,带动文创销售占比提升至28%,成为跨境文化融合的典范样本。该店开业三个月以来,平均房价达4.2万日元(约合2000元人民币),仍保持85%以上的入住率。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出海项目的平均毛利率达42%,高于国内业务的36%。这证明,在中国这个全球最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磨练出的酒店模式,在国际上具有独特竞争力。中国酒店集团正在实现从“资本出海”到“模式出海”的跨越,将经过国内市场验证的数字化运营经验、会员管理体系和成本控制能力输出到全球市场。


静水流深,价值重生


这场变革的表面是经营模式的转变,深层则是价值逻辑的重构。

酒店不再仅仅是住宿的空间,而是成为连接生活方式的节点。从亚朵的零售生态到华住的积分体系,从元宇宙大堂到电竞主题房,酒店正在重新定义自己的价值边界。

投资者的心态也发生着深刻变化。“投二代”等新一代业主更看重实际回报率,而非国际品牌的虚名。据行业调研,超过60%的酒店投资者将ROI(投资回报率)和合同灵活性作为首要考量因素,品牌光环的重要性已降至第三位。

酒店集团的角色定位也在重构。从重资产持有者转型为品牌和管理输出者,这种转变不仅降低了资本负担,更提升了运营效率。2024年,主要酒店集团的管理输出业务毛利率普遍在45%-55%之间,远高于直营业务的25%-35%。

在这个价值重构的时代,真正的赢家将是那些深刻理解用户需求、善于运用技术赋能、能够构建生态价值的企业。他们不追求规模最大,但求价值最深;不盲目扩张,但求连接最牢。

当酒店超越“一夜栖息之地”,成为每个人旅途中的温暖驿站、城市中的精神角落,这个行业才真正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据毕马威预测,到2027年,中国酒店业中将有30%的收入来自非客房业务,这一比例较2022年翻了一番。

这场静水流深的变革,不仅关乎企业的生存发展,更关乎整个行业的价值重塑。在这个从“规模扩张”到“价值深耕”的时代转折点上,中国酒店业正在书写新的篇章。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