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旅游景点忙涨价?无异于杀鸡取卵

文旅惠报 本文作者:刘雪松 2015-08-25
国内旅游景点不断涨价,一方面说明旅游景点价格规范与控制的基本法治,在国内还没有真正形成,所谓的价格听证还只是逢听必涨的一个漂亮牌坊。另一方面说明,杀鸡取卵式的背后,是没有一个有效的机制能够兜得住急功近利的贪婪欲望。

迫不急待。又到了“解禁年”,国内一批风景区终于熬过了“禁涨期”,只等时间一到,立马宣布涨价。

昨天澎湃新闻梳理了近来已经解禁、或正要解禁的国内景点发现,一大波4A级和5A级景区近期已经确定将涨价,还有许多景区准备涨价。
自国家发改委2007年规定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频次不低于3年之后,解禁必涨,已经成为游客无法承受的魔咒。景区出于保护、建设与管理,对于游客适当收点钱,放之四海都没人会有意见。但圈个地涨价,三年涨一次,并且只见价格涨不见服务升级,这已经不是在拉内需,而是在搜腰包了。在这个价格涨势面前,所谓落实带薪休假、所谓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夏季实行两天半休息,对于绝大多数工薪没明显涨上去的中国家庭来说,旅游的愿望倒是有了,但真正舍得把钱塞给涨价无止境的旅游景点的能力,却是相当有限的。这个良好的休息制,完全有可能没拉动多大的内需,却拉大了游客与美好江山的距离。

景区涨价的理由,不外乎扩建园区、提高服务质量,或者称观光人数已经多到需要“以价制量”的地步。但事实上,人们见到最多的,是园区圈大了,服务却没提高;旺季人山人海了,淡季却门可罗雀。很多景区的所谓“以价制量”,其实是只看到了长假的集中消费能力,没看到一旦带薪休假成为常态之后,人们对于高不可攀的景区票价,可能产生的性价比挑选,与承受能力的不足。

事实上,国内景区的价格短视,已经暴露出杀鸡取卵的严重弊端。根据国家旅游部门的发布,即便在飞机失事等影响出境旅游意愿的客观背景下,去年内地公民出境旅游总量突破了1.17亿人次,出境旅游花费约1400亿美元。它至少说明两个方面的问题,一、国内旅游的成本核算已经不再有价格优势,有消费能力的国人在国内旅游消费的意愿大减。二、没消费能力的国内游客,面对国内旅游景点的消费价格,更加呈现出望景兴叹的无奈。

去年全国全年旅游总收入为3.25万亿元,这里面应该包括了国外游客给中国旅游所作出的贡献。其实如果兑换成美元,你会发现这个数字,仅相当于上面中国游客出境旅游消费的三四倍。也就是说,中国旅客将大把的钱,花在了国外。这就像中国的消费者,将大把的钱花在日本买马桶盖的道理一样。消费者看上去是在用脚投票,其实是在用钱投票。

按照国内景点“以价制量”的理论,按说日本的马桶盖也应该暴涨的。国外最吸引中国旅客的景点,也应该见利就涨,把门票拉高了去的。但是,人家没这么短视,没像国内景点一样把赚钱的欲望撑到无边无际。

国内旅游景点无上限的涨价,其实是欲望无下限在价格上的直接反映,是将旅游资源权力化了的一种极其任性。许多景区,宁愿放弃“全国旅游价格信得过” 的这块牌子,也要没完没了涨价的票子,这一方面说明旅游景点价格规范与控制的基本法治,在国内还没有真正形成,所谓的价格听证还只是逢听必涨的一个漂亮牌坊。另一方面说明,杀鸡取卵式的背后,是没有一个有效的机制能够兜得住急功近利的贪婪欲望。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钱江晚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