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目前,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和省发改委《关于公布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的通知》,首批37个特色小镇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其实,从今年上半年我国、浙江经济发展所呈现的新特征、新态势来看,创新驱动已“真的”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
“浙江特色小镇这种试验值得肯定。”著名经济学家、50人独立经济学家论坛副主席宋清辉表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模式一直是各地方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开发区(园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毋庸置疑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随着经济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时,开发区旧的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的发展需要。浙江这种以一个龙头产业为主,延伸产业上下游,并与文化、旅游、社区功能融为一体的做法,对于“十三五”时期我国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很好的示范意义。
也正因近年来继续加大创新驱动建设,发明专利授权数、新增企业数等全国领先,浙江经济才得以率先“触底反弹”。对应,新时期特色小镇建设,本质上应是浙江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新路径、新形态。
同时,较10年乃至5年前的创业创新环境,新时期“互联网+”战略实施条件已成熟、工业4.0战略方向已明确,品质生活要求与品质革命内涵已清晰。对应,浙江特色小镇建设还需坚持“五突出”。
1、突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载体特色。
特色小镇不仅需在选址上靠近中心城市或有快速便捷交通,以便于创业创新要素集聚;还需在平台构筑、文化培育、社区建设等方面,支持企业、社会组织、从业者等小镇主人们充分参与。
例如,对小镇孵化器、居住小区、休闲空间等的规划设计,需让小镇主人全程参与,提出更具亲和力的设想、建议。同时,在投资便利化、商事仲裁、负面清单管理等改革上,小镇要走在前列,以让创业更自由、创新更自信。
2、突出互联网思维与+行动计划落实。
作为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的新平台,特色小镇不仅需在规划建设上突出互联网思维,即需有机集聚各方智慧,通过大数据应用等来科学确定小镇最优规划方案,并能实现智能化、动态化调整。
还需把产业互联网的建设及其带来的系列新产业门类与业态培育、新商业或制造运营模式创新、新经济“蓝海”开辟等,作为特色小镇发展重中之重。对应,特色小镇不仅需是“智慧小镇”,也需是信息经济、工业4.0培育壮大新阵地。
3、突出牵头企业或商会协会主导地位。
在政府和牵头企业、商会协会充分协商,科学选址、明确框架基础上,政府应尽量谦虚些,以充分发挥前者的专业化知识与经验,来科学、前瞻地谋划特色小镇建设方案。
至于小镇可望投资的规模与时序、形成的产业形态与产值规模等,考虑到未来不确定性,应允许有相当弹性。类似,入驻小镇项目选择标准,可由专业的项目遴选委员会来主导。
4、突出生态环境建设与宜居环境营造。
充分考虑到特色小镇所优先发展的产业基本为智慧密集型,且从业者多为高收入群体,故小镇主人们通常对工作、生活、生态、休闲等环境要求较高。故富有特色和品质的宜居宜业环境营造需是特色小镇建好的重要前提。但是否要把特色小镇作为景区来建设和考核,还需慎重。
5、突出社区自治与自我服务魅力。
区别于大中城市和专业小镇,其行政、社会、社区等管理基本由政府来主导,特色小镇若要增强对人才,特别是国际化程度高、领军性强的高端人才的吸引,还需突出社区自治与自我服务建设。
前者有助于增强小镇从业者的主人翁意识与感知,通过社区治理活动的充分参与、社区文化的共同培育;后者有助于增强从业者对小镇的感情认同,通过社区公益服务的互助提供、社区朋友圈扩大。
总之,特色小镇建设是项创新性、示范性强的战略工程,政府、企业、从业者均需把创新驱动放到更突出位置,保障小镇建设能与时俱进,有足够创新活力、成长动力、发展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