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到底该做微信还是做APP?可以先看看两者的优势:
APP:
1.彰显企业的实力
2.提供针对其用户群体更精准服务及更好的用户体验
3.凝聚目标用户群
微信公众号:
1.开发和维护成本很低
2.不需要占用用户手机内存
3.借助于微信的用户和生态体系容易推广
二、案例分析
这样看来各自的优势都非常清晰,但是到底如何抉择还需要通过一些实际案例综合来看:
做APP:让创业陷入沼泽
曾有一家创业团队,他们的设计产品时,定位以移动端为核心,于是网站(Web)做得很简单,主要是提供后台和接口。Web的开发很早就做好了,结果苦等了客户端几个月才得以联调。
客户端开发是怎么陷入泥沼了呢?因为创始人是拿在“大公司”(相对大)的经验惯性去筹划,但资源投入却跟不上。
他们找的兼职,时间不太能保证,各家的客户端开发人员似乎都在一刻不停地迭代产品,加班。再加上APP软件开发的琐碎性:一个像素一个像素地调样式,做兼容,还涉及到和服务端、Web交互和同步信息就更麻烦了。
等到解决差不多的时候,还要准备上线后的推广。而一个大众性APP用户的获取成本,线上差不多是两块钱,线下的成本通常是线上的一倍以上。这样来的用户,其中还往往有水分,如果产品对其本身不是有很大的吸引力,将来留存也是问题。
产品上线推广以后,为了提高留存,必须要不停地改进产品,进行迭代,这也需要有很大的投入。
像这种情况,在创业公司不在少数,那么不做APP,只做微信号行不行?
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中:微信的风险
1、被封号的“灭顶之灾”
随着微信公众号的不断发展,微信的监管力度也不断加大,曾经有朋友看到一些账号搞新年签活动很火,于是他也策划了一个类似的活动,就是让用户回复数字进行抽签,获得内容。他准备了一个多月时间,结果,刚推出不久,他的账号就被封了。
一开始的理由是内容存在色情、淫秽等违法信息,被永久封禁。这个朋友急了,他之前就在网站负责过多年的内容审核工作,怎么能有色情或者违法信息呢。后来经过他一番努力,申诉,理由改成了诱导分享,封禁一个月。这个朋友说可能一开始理由写错了,真要感谢不杀之恩,因为运营了好几个月的微信号如果被永久封禁,之前的努力就全都白费了。
其实,即使被封一个月,也有不小的损失。记得一些大号比如大象公会、钛媒体也被封过,一篇文章描述大象公会被封后创始人黄章晋的糟糕心情:走神,在网上看看东西,呆了。钛媒体2014年的年会上还为导致他们被封的作者颁了一个奖——年度最具破坏力奖,那作者的一篇文章让钛媒体微信号“阵亡”一个月。
也许做活动前,你已经仔细阅读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协议》、《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还有历来发布的公告。但评判的权力是在腾讯官方的,这就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2、把自己产品的命运押在另一个平台
众所周知互联网时代的格局瞬息万变,即使是微信,所有人都看好,也依然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强大不是不败的理由。当年MySpace红极一时,在2005年以当时的天价5.8亿美元被新闻集团收购。后来被Facebook取代。而Facebook这两年也变成老家伙了,年轻用户纷纷选择新的产品。于是Facebook开始了疯狂收购:以10亿美元收购Instagram,190亿美元收购WhatsApp。
你把全部的宝都押在一个人人看好的平台上,可是用户终究会老的,有一天这个平台不行了呢?你怎样再分享这个平台的红利?
3、微信平台怎样才能做大
现在微信平台做的比较大的大概有三类:主题内容明显有调性的传统媒体,具备个人魅力的自媒体,微博上转移过来的段子手。
假设你的微信号现在才推出,或者现在粉丝还很少,你的微信号要做大,显然要需要付出比先行者更多倍数的努力。因为,微信号的内容已经极大丰富,马太效应越发明显,用户对微信号越来越挑剔,订阅号的打开率也很低,微信的管理趋严。
而你能投入多大的力量去做自己的微信号?
三、干货论点
所以综合来看,要做APP还是做微信应该想好以下问题:
1、没有服务端y+客户端开发的双重专职人员时,不要轻易考虑做APP。
2、不要轻易放弃Web,电脑网页的用户数没有跌到那么惨,至少大家工作还得用电脑,还有搜索引擎的流量。有条件Web要能够适配手机,方便用户移动设备访问。
3、越早运营微信公众号越好,其他平台媒体号也可以考虑,比如今日头条、搜狐、网易等,启动成本低。等于是把你的想法用简单的方式去试运行,你能获得用户的直接反馈。所谓运营,无非是把尝试成功的模式放大,更深、更广、更系统。
当你有足够力量做APP的时候,还要看你的产品特性。如果纯资讯内容,做APP意义有限。用户阅读资讯更倾向于选择门户型的资讯APP,比如新浪微博、网易新闻这种。
如果要做工具型的或者社区互动型的,做APP就有意义了,因为这两种在微信里回旋空间小,属于带着镣铐跳舞。如果做APP你能获得比较多的用户,那必然是忠诚度很高,价值也更大。总之,选择适合自己的路,不断校正,一寸一尺地去走,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