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深度报告:下一个万亿级市场,缘起 动力 未来(上)

产业投资 本文作者:中银国际证券旷实团队 2015-10-21
共享经济在旅游、住宿、交通,教育服务以及生活服务领域,优秀的共享经济公司不断涌现,它将成为社会服务行业内重要的一股力量。

“共享经济”从狭义来讲,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商业模式。这其中主要存在三大主体: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方、供给方和共享经济平台。共享经济平台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产物,通过移动LBS应用、动态算法与定价、双方互评体系等一系列机制的建立,使得供给与需求方通过共享经济平台进行交易。据统计,2014年全球共享经济的市场规模达到150亿美金。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3350亿美金,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6%。与传统的酒店业、汽车租赁业不同,共享经济平台公司并不直接拥有固定资产,而是通过撮合交易,获得佣金。这些平台型的互联网企业利用移动设备、评价系统、支付、LBS等技术手段有效的将需求方和供给方进行最优匹配,达到双方收益的最大化。

主要观点

共享经济的本质——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或服务者,让他们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产品或服务。对于供给方来说,通过在特定时间内让渡物品的使用权或提供服务,来获得一定的金钱回报;对需求方而言,不直接拥有物品的所有权,而是通过租、借等共享的方式使用物品。共享经济的发展——去中介化和再中介化的过程。去中介化:共享经济的出现,打破了劳动者对商业组织的依附,他们可以直接向最终用户提供服务或产品;再中介化:个体服务者虽然脱离商业组织,但为了更广泛的接触需求方,他们接入互联网的共享经济平台。共享经济平台的出现,在前端帮助个体劳动解决办公场地(WeWork模式)、资金(P2P贷款)的问题,在后端帮助他们解决集客的问题。同时,平台的集客效应促使单个的商户可以更好的专注于提供优质的产品或服务。共享经济生而逢时:“共享”概念早已有之,信息共享是web2.0时代最大的特征之一,而共享经济则彻底是移动互联网下的产物。1)全民移动化,尤其是服务提供者(如出租车司机)开始接入移动互联网,打开共享经济的前端供给;2)移动支付:移动支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而普及,支付的全面应用成为保证共享经济平台的便利性、中介性的最重要条件;共享经济平台提供了供给方与需求方的互相评价机制、动态定价机制,成为共享经济发展最佳的注脚。

共享经济龙头已现。Uber和Airbnb作为全球共享经济产业内的龙头,在过去3年迅猛发展,两家成立不到10年的企业,当前估值已经分别达到510亿美金和255亿美金。其中,Uber公司成为全球估值达到500亿美元用时最短的公司(5年零11个月),并超过小米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非上市科技公司。

共享经济将成为社会服务行业内最重要的一股力量。在住宿、交通,教育服务以及生活服务及旅游领域,优秀的共享经济公司不断涌现:从宠物寄养共享、车位共享到专家共享、社区服务共享及导游共享。新模式层出不穷,在供给端整合线下资源,在需求端不断为用户提供更优质体验。

共享经济:从Uber、Airbnb说起

提及共享经济,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以Uber为代表的打车软件。Uber自2009年成立以来,以一个颠覆者的角色在交通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Uber打破了传统由出租车或租赁公司控制的租车领域,通过移动应用,将出租车辆的供给端迅速放大,并提升服务标准,在出租车内为乘客提供矿泉水、充电器等服务,将全球的出租车和租车行业拖入了一轮新的竞争格局。

与Uber类似,Airbnb源于的两位设计师创始人在艺术展览会期间出租自己的床垫而引申出来。Airbnb,意为在空中的“bed and breakfast”,旨在帮助用户通过互联网预订有空余房间的住宅(民宿)。同样由于供给端的迅速打开,以及Airbnb所提供的各具特色民宿,Airbnb在住宿业内异军突起,预定量与房屋库存开始比肩洲际、希尔顿等跨国酒店集团。

根据统计,2014年全球共享经济的市场规模达到150亿美金。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3,350亿美金,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6%。

事实上,共享概念早已有之。传统社会,朋友之间借书或共享一条信息、包括邻里之间互借东西,都是一种形式的共享。但这种共享受制于空间、关系两大要素,一方面,信息或实物的共享要受制于空间的限制,只能仅限于个人所能触达的空间之内;另一方面,共享需要有双方的信任关系才能达成。

2000年之后,随着互联网web2.0时代的到来,各种网络虚拟社区、BBS、论坛开始出现,用户在网络空间上开始向陌生人表达观点、分享信息。但网络社区以匿名为主,社区上的分享形式主要局限在信息分享或者用户提供内容(UGC),而并不涉及任何实物的交割,大多数时候也并不带来任何金钱的报酬。

2010年前后,随着Uber、Airbnb等一系列实物共享平台的出现,共享开始从纯粹的无偿分享、信息分享,走向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共享经济”。

我们以Uber模式下的私家车共享为例来分析共享经济给供需双方带来的收益。

假设私家车车主以50万元购买车辆,每年维护保养费用为3万元。假设车辆使用寿命为10年,每年平均驾驶里程为5万里,车主每年自身驾驶里程仅为2万里,剩余3万公里为闲置资源。目前市场上出租车价格为3元/公里(扣除燃料费),若该车主定价为2元/公里(扣除燃料费)。不考虑车主为共享经济平台所需支付的佣金,那么,闲置的3万公里每年可为车主带来额外的6万元现金流。与仅个人使用相比,在车辆使用的10年内,车辆共享带来的净现值收益为36.9万元。而对于需求方乘客而言,出租车价格为3元/公里, 高于私家车的出租价格2元/公里。假设乘客每年乘坐出租车的需求为3万公里。则需求者乘坐私家车代替市场上的出租车,每年可节约3万元。在10年时间内,乘客乘坐私家车的净现值收益为18.4万元。

共享经济的本质与优势

共享经济本质

共享经济的本质是通过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或服务者,让他们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产品或服务。对于供给方来说,通过在特定时间内让渡物品的使用权或提供服务,来获得一定的金钱回报;对需求方而言,不直接拥有物品的所有权,而是通过租、借等共享的方式使用物品。

由于供给方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是闲散或空余的,而非专门为需求方提供的。供给方从商业组织演变为线下的个体劳动者。因此,需要有一个平台对数量庞大的需求方和供给方进行撮合。因此就产生了共享经济的平台公司。

与传统的酒店业、汽车租赁业不同,共享经济平台公司并不直接拥有固定资产,而是通过撮合交易,获得佣金。正如李开复所说“(Uber、阿里巴巴和Airbnb三家)世界最大的出租车提供者没有车,最大的零售者没有库存,最大的住宿提供者没有房产“。这些平台型的互联网企业利用移动设备、评价系统、支付、LBS等技术手段有效的将需求方和供给方进行最优匹配,达到双方收益的最大化。

共享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去中介化和再中介化的过程

n 去中介化/去机构化(deinstitutionalization):在传统的供给模式下, 用户是经过商业组织而获得产品或服务。商业组织的高度组织化决定了它们提供的主要是单一、标准化的商品或服务。同时,劳动者或服务提供者需要依附于商业组织,间接地向最终消费者提供服务。共享经济的出现,打破了劳动者对商业组织的依附,他们可以直接向最终用户提供服务或产品。

n 再中介化:个体服务者虽然脱离商业组织,但为了更广泛的接触需求方,他们接入互联网的共享经济平台。过去,优秀的个体劳动者是难以脱离商业组织而存在的。因为,脱离有组织的商业机构意味着他们需要自行解决办公场地、资金、客源、营销等非常繁多的问题。而共享经济平台的出现,在前端帮助个体劳动解决办公场地(WeWork模式)、资金(P2P贷款)的问题,在后端帮助他们解决集客的问题。共享经济平台成为劳动方和需求方的中介,帮助他们参与到“比较复杂的市场经济职业”。同时,平台的集客效应促使单个的商户可以更好的专注于提供优质的产品或服务。个体服务者脱离商业组织后,成为独立的劳动单位,与共享经济平台的关系松散:他们可以接入多个平台,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调节服务提供时间,不再受到商业组织的制度束缚。另一方面,这种松散的关系反而促使并激发他们提供更多样化、个性化和有创意的服务或产品,以获得消费者的口碑和好评,以此帮助他们在平台上更好的集客。

共享经济的另一个核心特质是,所说的“共享”是指对个人闲置资源的共享。这一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并不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就在中国创业公司伴米在硅谷“闯祸”事件发生后。对个人所有的资源进行共享,并获得一定的收益,才是共享经济的核心实质。

个性化旅游平台伴米网是通过接入海外的兼职导游资源,让本地居民带领出境游游客进行个性化的旅游体验。例如,参观海外名校校园、品尝私人饭店/酒庄的菜肴等。其初衷是利用海外华人的闲暇时间、本地化经验,为自由行的出境游客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

伴米网最初拓展的海外城市旧金山硅谷是科技公司集中的区域。2015年9月,一位Facebook华人员工因收费将游客带入公司内进行参观和享用公司午餐,一共有三名华人员工在此事件中被公司开除,甚至有拿到Facebook公司offer的新员工,由于在伴米上进行了实名注册,被Facebook公司直接收回offer。此事件在海外华人圈引发轩然大波,硅谷包括Airbnb、苹果、Facebook等公司开始调查此事。

可以说,伴米网让游客体验海外真实生活是一个有益的共享经济尝试。但共享经济中所谓的“共享”是利用属于自己的闲置资源,将其分享出去并获得一定的收入。而远非利用公司的、公共的资源进行共享,并为共享者带来利益。而这其中涉及的公司保密问题、公共资源侵占问题,都并非是共享经济的初衷。

共享经济的优势

去中介化的过程伴随着前端供给能力快速释放,为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带来非标准化的可能性。在共享经济的平台下,供给端的创造力被激发,他们更倾向于提供非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以形成个人产品独特的品牌。我们认为,共享经济平台的极大优势在于:

(1)整合线下资源:以Uber为例,它将线下闲置车辆资源聚合到平台上,通过LBS定位技术、算法,将平台上需要用车的乘客和距离最近的司机进行匹配。从而达到对线下车辆资源整合的目的。

除在全球除提供用车服务外,Uber还开始尝试将线下其他有需求的零散资源整合。2015年3月,Uber在杭州推出“一键叫船”服务。用户通过Uber的客户端,可以预约西湖的摇橹船。而在这之前,Uber还在美国、印度、澳大利亚等地推出预约直升飞机的服务“Uber Chopper”。Uber的专车首先会将乘客载到直升机机场,乘客搭乘直升机达到目的地后,Uber专车会将乘客直接送至酒店,最终完成服务。除此之外,Uber在中国曾经推出过一键呼叫舞狮队、胡同三轮车、甚至是一键呼叫创业公司CEO等个性化的活动。而Uber公司最大的想象力就在于此。这个以用车功能搭建起来的平台,未来有可能将线下多种资源整合,成为线下零散服务在线上的重要出口。

(2)降低成本,提升配置效率:共享经济的出现,降低了供给和需求两方的成本,大大提升了资源对接和配置的效率。这不仅体现在金钱成本上,还体现在时间成本上。

对供给方:

n 降低成本:供应方不需受雇于某些组织或公司而直接向客户提供服务并收取费用。通常,个体服务者只需要向平台支付一定的佣金。而有些平台(例如Airbnb)是向消费者收取佣金,个体服务者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

n 更易获客:共享经济平台上聚集了大量客源,服务/产品提供者只需要在共享经济平台上注册即可获得客源,省去获客寻找客源的时间成本。

n 闲置资产变现:所有者的闲置资产得到了有效利用,共享物品或服务可以令其闲置资产变现,从而为整个市场带来更多供给。只要共享价格高于共享需要付出的成本(例如资产的折旧),对劳动者而言就能获得经济利益。

对需求方:

供应方成本的降低促成个人提供的共享服务价格往往低于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当使用共享服务的成本低于从市场上租用或购买该标的的成本时,需求方选择共享标的就可以相对获益。

以北京为例,非高峰时期10公里路程如果需要40分钟(其中10分钟低速或等待)的话,搭乘出租车需要33.7元,而使用滴滴快车或人民优步只需要25元,价格较出租车便宜25%。酒店业同样如此,全球各大城市普通酒店价格普遍高于Airbnb价格,有的甚至达到Airbnb价格的两倍多。

(3)提供非标产品:Airbnb以独特的民宿体验成为共享经济的重要平台之一。Airbnb并不致力于提供标准而廉价的酒店,而是通过bed&breakfast为顾客提供具有本地化、人情味丰富,或者独特的体验。Airbnb在瑞士雪山的缆车上提供豪华套房,在旧金山提供搭建于树上的树屋。由于Airbnb是一个开放的共享经济平台,随着平台的壮大,Airbnb的房屋出租者为了在众多供给方中脱颖而出,他们也在房屋的布置、装潢上更花费心思。他们为用户提供配备智能家居设备的房间、榻榻米屋、卡通主题屋等,或向用户介绍本地的独特娱乐、游玩体验。

提供独特:大多数商业机构追求标准化的服务,而个体服务者可以提供更为多元和个性的服务/商品,甚至追求提供独特、无可替代的体验。Airbnb最基本的功能是帮助用户通过互联网预订有空余房间的住宅(民宿),让Airbnb平台名声大噪的原因并非是其基本的预订功能,而是租客能在Airbnb的房屋中得到独特的住宿体验。

n 个性化民宿:房东(host)通常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当地的特色将房间布置成个性化的风格。例如,在房间内配备智能体重秤、智能灯具等各种智能硬件设备的房间;修建在大树上的“树屋”,或者是在欧洲城堡里的花园洋房等。

n 本地体验:Airbnb的房东希望帮助房客(guest)在旅行时以当地人的视角去体验。他们通常会为房客准备详细的入住指南,并在其中提供最本地化的旅游建议,餐饮建议。

n 情感社区:Airbnb上构建的房东与房客关系并非简单的主客关系,而是以出租的房屋为空间,本地房东与外地房客之间的情感社区。房东与房客之间分享各自的生活状态、交流旅行经验,甚至房东会邀请房客参加他们组织的party等。

事实上,以Uber为代表的打车平台,仍然满足的是一种个性化的需求。平台根据用户所提交的目的地信息,将每个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推送至司机端。在供给方和需求方个性化需求提出后,共享经济平台为他们提供了自由匹配的可能性:平台将所有乘客的用车信息推送到每个司机手机上,供司机选择合适的乘客。

(4)树立个人品牌:在Airbnb等固定空间、服务使用时间相对较长的共享经济服务上,劳动和服务提供者不再是商业组织的雇员,他们可以通过提供服务树立起自我的品牌。在商业组织中的雇员,很难脱离组织形成自我的品牌,劳动者从属于公司,形成单一的雇佣关系。因此有了希尔顿、洲际等著名的酒店集团。而在共享经济下,个体劳动者的品牌价值被放大。消费者从传统对商业机构品牌的认可转向对提供服务人员个人价值和品牌的认可。例如,在Airbnb上提供优质独特住宿体验的房东,会形成个人品牌。租客明确知道房屋的独特和舒适是由房东打造的,而并非由一个酒店集团或Airbnb平台提供。在果壳网所打造的知识共享平台“在行”上,平台对每一位共享知识的老师进行“包装”,包括雇佣专业的摄影师团队为其拍摄个人照片、撰写个人故事并进行传播等,从而形成个人的独特品牌。

共享经济平台所提供的机制凸显了个人的品牌、信誉。供给方不再使用商业组织的头衔而直接面向顾客提供劳动或服务。他们在庞大的商业组织中,被忽视的能力和才华,可以通过共享经济平台得到进一步的发掘。而通过他们提供的优质、个性化的服务,他们更获得了比在商业组织内更大的成就感、知名度。

动态定价:共享经济平台替代商业组织的出现,为服务/产品提供者可以进行相对自由灵活的定价的可能性。根植于互联网的共享经济平台,可方便供给方随时根据当前的供需调整价格策略,灵活定价。对供给者来说,只要共享的产品或服务闲置或未被充分利用,同时共享价格高于共享需要付出的成本(例如资产的折旧),就会有动力参与到共享经济中,并从中获得利润。

以滴滴快车为例,在高峰时段或者偏僻路段,即快车供给小于需求的时候,滴滴快车依据自行研发的算法进行动态调价,即在每单应有价的基础上增加一定金额,以刺激更多供给。以北京为例,最低调价3元,最高调价无上限,最高动态调价的成交价曾出现过89元。

类似的,Uber 动态定价模型中,当需求大于供给,算法会自动提高价格,减少需求提高供给,使得供需达到一个动态平衡。而当供给逐渐大于需求时,价格又会恢复到初始水平。这个过程循环往复,始终维持着平衡。

从美国Uber和出租车供给对比可清晰的看得到。白天时,出租车的供给基本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在午夜后是处于下降的。而乘客对出租车的需求与出租车的供给并不匹配,在下午4点前,出租车处于超额供给的状态。乘客在晚上8点之后,需求量迅速提升。而在晚八点后,出租车的供给不仅没有增加,而且呈现出下降(司机下班)的趋势。

而在共享经济平台上形成的市场则不同,Uber车辆供给与乘客需求曲线基本处于拟合状态。原因在于:

个人劳动者:Uber的司机是独立、闲散的线下劳动力,供给量灵活。而出租车司机主要以雇员的为主,形成稳定的劳动供给。

及时信息:Uber将需求信息推送给乘客周边的司机。利用移动设备,司机快速由非载客状态切换为载客状态。正是凭借信息的快速流转,司机可随时依据需求调节供给,从而促进了供需的平衡。

动态定价:Uber在高峰时期通过算法为提价,为供给方提供更多的收益。促使他们愿意在高峰时期提供乘车服务。而出租车的定价是固定的,出租车司机通常不愿意在高峰时期提供服务。导致高峰时期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大。

2、自由时间:服务/产品提供者可以自行决定对服务提供时间,而不需要受商业组织的制度限制。与传统的出租车司机进行白班、晚班的倒班制度不同,Uber/滴滴打车司机可以对自己的出车时间进行动态调节,甚至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载客服务。而帮助司机从“上班”状态到“下班”状态,只需要触动APP上一个按钮即可。

共享经济带来的是对供给端的线下闲散劳动者能量和数量的释放。一方面,共享经济平台是一个“多劳多得”的机制,劳动者仅需要支付一定的佣金,即可获得客源;另一方面,服务时间的灵活自由,带来了一批有服务意愿但时间不固定的劳动者进入市场。进一步拓宽了供给端的劳动者数量。

3、双向约束:无论是Uber还是Airbnb都打破了传统的用户(顾客)对服务提供者的评价机制,建立用户和服务提供者双方相互评价的体系。买卖双方互评的体系实际上在C2C电商(淘宝、ebay)中应用广泛。但实际的情况是,C2C平台上的小卖家大多数提供的是无差别的标准化商品。他们对于买家的议价能力极低,买家可以在多个小卖家处购买到商品。电商平台也通常对买家的权益更为保护。

而共享经济平台的卖家通常会着力提供一种独特、个性化的非标商品。例如,Airbnb平台上,提供了可以在树上、湖边居住的房间,这在一定的时空之内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卖家甚至可以对买家进行筛选,选择其中评价最好的顾客入住,一些过去没有评分(未在Airbnb上进行过住宿)或评分较低(住宿过程中存在不文明行为)的用户则可能难以住上优质房源。拼车或顺风车平台亦是如此,拼车司机在行驶过程中,将一个空位出租给需要搭乘同线路乘客。在一定时间内,这样的行驶线路可能也是独一无二的。如果乘客的过往的乘车评价较差,拼车司机可以选择不接单。另一方面,部分拼车软件要求乘客必须在汽车副驾驶位置就坐,从而形成乘客与车主是平等的关系,而非乘客与车主是雇佣关系。

随着每笔交易评价的不断产生,Airbnb上沉淀的房东和房客是相互评价体系构成了平台最重要的价值之一。过去在交易中相对强势的买方也开始重视自己的评价情况。相较于用车,房屋租赁过程中,房东对房客的评价信息显得更加重要。用车是一个高频、短时间的用户需求,用户在每俩出租车中停留的时间大多保持在1小时之内。而房屋出租则是以天为单位,陌生房客需要与房东共同居住。房东对房客过去的评价则更为看重。通过这种双向的评价体系,平台不断沉淀将供给方和需求方的评价信息,成为平台最重要的一部分资产。帮助交易双方解决信息不对称,更好的完成交易。

正因为共享经济平台打开前端供给,提供更多非标准化、有创造力的服务。平台搭建了买方和卖方进行双向选择的机制。因此,劳动者不再仅仅是“低三下四”的雇员,而是和消费者平等的商品/服务提供者。这反过来又促进了劳动者有动力提供更丰富、独特的服务。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中银国际证券,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