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惠私享会 · 北京站 | 资本寒冬下,旅游O2O公司如何抱团取暖?

活动 本文作者:刘照慧 2015-12-02
在私享会北京站的活动中,执惠旅游CEO刘照慧以翔实的数据和案例分析了旅游O2O公司在资本寒冬下应该如何抱团取暖。

2015年11月13日,执惠旅游线下活动“执惠私享会·北京站”在北京京伦饭店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旅游O2O企业如何度过资本寒冬”为中心议题,涵盖了酒店民宿、出境游、定制游、亲子游以及旅游资本等旅游行业垂直细分领域。执惠旅游创始人兼CEO刘照慧、左驭资本董事韩泽、小猪短租创始人兼CEO陈驰、悠比旅行网创始人兼CEO孙巍巍、6人游旅行网创始人兼CEO贾建强以及偶们亲子出行创始人兼CEO曹李涛应邀出席了本次活动并分别作了精彩的分享。

执惠私享会将会在中国各大城市巡回举办,目的是给旅游业从业者搭建一个沟通的桥梁,为大家对接项目、拓展资源、建立人脉提供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促进旅游O2O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助力旅游O2O升级。

以下是执惠旅游创始人兼CEO刘照慧的演讲内容:

文字整理/王延超、四夕  

首先特别感谢大家的到来。

我先介绍一下我们自己,执惠旅游于2014年11月17日上线。创业的时候,我们也经过了四五个月痛苦的摸索,困惑,迷茫,痛苦。不知道自己清晰的模式是什么,可以做什么,怎么去做,如何为旅游行业做点什么……

最初有想过做文化旅游产品,也想做改变旅游体验的事情。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2015年5月28号,我们转型做了执惠旅游这样一个媒体平台,定位于助力旅游O2O产业升级。

到今天(2015年11月13日),执惠旅游上线一年的时间,转型半年,我们渐渐找到了自己的模式,并且在这条路上认真努力地走着。

而在这摸索的大概一年的时间里,我写了90篇文章,一篇文章三千字,算下来是一本书了。因为一直在探索,所以将文章分享给很多朋友时,有出版社邀约出书,但我非常谨慎。不过这样的摸索却赢得很多朋友的支持,从而也认识了很多朋友。我特别感动,也很感谢,但由于执惠旅游的“惠”和刘照慧的“慧”同音,所以被很多朋友总是无心地混淆。

其实,执惠旅游的“执惠”二字出自《尚书·顾命篇》,“二人雀弁,执惠(惠,古字指兵器三棱矛),立于毕门之内”,士兵执惠守卫,续周成王遗命,传承文化、守卫体验。希望大家能慢慢记住我们;当然,我们也会更努力让大家记住我们。

执惠旅游转型半年的时间里,我们做了很多的分享,也做了很多的研究,坚持将旅游行业干货和有价值的内容呈现给大家,未来我们还会继续保持。执惠旅游的私享会也会去到全国各地每一个城市,保持干货内容给大家,也努力搭建更好的平台,促进旅游从业者更好地交流。

而线上,我们的执惠公开课目前已经举办到了第五期,12号晚上游谱旅行CEO李小坚李总作为嘉宾分享了境外自由行产业的发展,听课观众达到两千多位。

线上公开课,线下私享会,执惠旅游初心不变,我们在路上,希望得到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

下面进入正题,我的题目是:资本寒冬下,旅游O2O公司如何抱团取暖?

一、资本寒冬对旅游行业的影响

进入正题,我的题目是:资本寒冬下,旅游O2O公司如何抱团取暖?

虽然和嘉宾们聊天时候,很多嘉宾都提到没有感觉到过冬的滋味,但关于资本市场的状况,由于每个企业发展不一样,寒冬的寒意仍然是可以感受得到的。

1.国民GDP的持续走低

图一

我们来看高盛的一个报告(图一):图片上的数字可以清晰的看到:过去的20年GDP是将近10%的增长速度;2015年GDP的增速降到6.8左右;但这样一个降低,未来会成为一个常态。

来看2015年到2020年这个时间段,GDP的增速保持在5%左右的。这也就说明,大家进入一个持续的寒冬。虽然我们并没有感觉到这个寒冬要持续下去,那是可能是由于国家战略的调整。

图二

而这个调整对旅游业的影响是什么呢?从股市来看,最明显的就是A股交易在今年5月到9月,四个月跌没了1.8万亿(图二)。

2.互联网泡沫破灭过程

图三

由于我是战略分析出身,习惯看数字,所以也习惯用数字分析现状。

图三是2000年互联网在纳斯达克火热,乃至泡沫破灭的整个历程。2000年是最疯狂状态,最高点五千点,实际状况就是很多公司非常的火爆,包括雅虎、亚马逊。但在2002年跌到最低点,一千多点,很多互联网初创公司倒闭。其实互联网泡沫破灭的这一段非常像旅游O2O的发展阶段。当时那一段时间活过来的互联网公司,过了2002年之后,就所有剩下的和出现的伟大公司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互联网行业巨头们。

这是一个全民创业,全民创新的时代。所以再过10年,20年后,旅游O2O也会像这个周期一样再继续诞生一批伟大的公司,一定来自于我们在座的各位公司。

3.互联网泡沫分析

图四

执惠旅游作为旅游专业的媒体,也是唯一一家专注旅游O2O的媒体,我们观察过很多旅游行业的企业。

在看到互联网泡沫破灭的这个过程是很有体会的,因为A轮之后的这一批旅游企业超过七百家,这么多的企业可能去年一年时间,拿到几百亿规模的钱,其实是超过过去三年投资额的总和,然后你会看到很多的钱进入旅游业。所以旅游业还没到真正释放的阶段,大的爆发在于后面的积累。

再看图四数据,在这一阶段,很多公司受到影响和冲击。数据的爬升刚开始是偷偷摸摸的,比较隐蔽;然后紧接着迅速进入疯狂阶段,这里的表现首先是媒体的大量曝光,这个阶段可以看到各种的投资、融资的报道,包括各种各样的模式出来;但是紧接着很多O2O公司出现死亡,下面进入疯狂阶段、贪婪阶段,冲到顶点的时候有一个新的范式出现,再往下是一个暴跌的阶段,牛市和熊市都存在陷阱,值得注意。

所以我建议今天来到现场的企业的高管、市场总监、CEO等,包括我们自己的公司都清晰的感受一下目前我们所处的这个阶段,自己的公司在这个阶段里是什么样的位置,为如何面对这一阶段做好应对。

二、中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

随着市场的疯狂,非理性的以及那些搅局者和不具备真正商业价值的企业会受到更大的冲击,从不断流传的O2O的死亡名单里,我们就可以看到。

我们的副主编采访6人游的贾建强贾总时,贾总说到“理性的回归”。我觉得这个形容是非常准确的,回归之后大家更理性了,回归到商业价值,回归本质。

1.慢半拍的中国旅游O2O

O2O的概念并不玄妙,包括O2O的本质是什么。

执惠旅游分析过小猪短租陈驰陈总的分享经济,其实真正的平台价值,真正的商业价值,是建立在真正为用户提供的价值上,这一点不管到任何时候,都永远是有价值的,所以理性的回归才是正途。

难过的日子是有的,创业的状态就是这样,每天都在摸索,创业者是群伟大的人,承受力超强,每天去想各种办法去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

今年第一场执惠私享会,我们用“资本寒冬”这样一个主题来开头,是因为我们认为并且坚信理性的商业模式、有价值的商业模式,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好的服务和产品的公司,一定会在“资本的寒冬”里很好地活下去;而且10年之后、20年之后我们看到的是一批伟大的企业。

图五

虽然我们分析了前面的市场环境比较冷,但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整个旅游业增长势头非常迅速,发展也比较迅猛。如图五,这是全球旅游业权威研究机构Phocuswright的一个研究报告,从图片可以看出中国已经在2012年赶上了日本。2015年的时候,中国已经占到了亚太旅游市场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份额;那么整个市场的状况是什么样呢?据艾瑞咨询检测报告显示,中国现在整个旅游市场规模是3.84万亿元,线上部分的渗透率为10%左右,线上的交易额三四千亿,所以在线旅游未来的发展还会继续增加。

其实这里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旅游O2O比整个O2O会慢上半年的节奏。比如:去年感受到O2O的热潮的时候,很多O2O企业创立,包括各种各样的上门保洁、洗车、叫餐、做饭、美发美业。只有旅游的O2O始终不温不火,直到今年3月18号总理提到“互联网+”之后,才有20多家旅游O2O企业出来。但是旅游的周边带动性非常强,可以延伸到周边110个行业,和整个GDP的经济增速以及快速的消费品的O2O相比,旅游行业的O2O会慢上半年左右。

2.休闲度假的市场刚刚开始

携程和去哪儿合并的时候,我写过一篇文章《携程去哪儿合并,在线旅游大一统?别高兴太早!》。有人说携程去哪儿合并是大一统时代的到来,机加酒已经形成统一的市场。

其实,我认为谈大一统为时过早,因为整个中国旅游O2O的市场,更大的可能性在休闲度假游市场,而休闲度假游和机加酒关系密切,但是机票加酒店不能代表这一部分市场。

我的看法是:休闲度假的好时候才刚刚开始,包括在座的嘉宾,已经踏入这个门槛,未来整个市场还非常庞大。

大家不要觉得携程和去哪儿合并了,机票加酒店已经统一了,实际上单一的标品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挑战,机票加酒店的标准产品一定要服务于休闲度假的体验和服务。这一部分是一个入口,后面还有更多的机会和模式,以后会有更多创新的模式,例如悠比旅行的孙巍巍孙总以机票加住宿酒店的旅游服务体验。其实我们今天邀请到的每一位嘉宾是精心筛选的,他们所涉及的领域都是休闲度假游市场开拓的一个很好的代表。

三、比较中美旅游产业布局,看分享经济下中国旅游行业的未来

1.中美旅游企业市值对比

图六

Priceline是目前全球最大的O2O的旅游公司,机票加酒店是其最强的业务,它的机加酒占到70%的营收。在互联网+旅游的杭州峰会上,我曾与Priceline高级副总裁交流,他表示实际上他们正在中国寻求合作伙伴和机会。但是当国际的市场和国内结合起来的时候,我们需要更广阔的视角,在新加坡参加ITB会议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中国旅游市场实际上和国际旅游市场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中国现在线旅游渗透率10%;而亚太区是17%,美国是45%,欧美国家是47%。这个排名之下,其实也说明中国在线旅游企业的渗透和发展刚刚开始。庄辰超做了一个比方,对于旅游市场这块蛋糕,我们所做的其实刚刚摸到蛋糕的一个边。我认为这个比喻是非常恰当的。我们看到中国所有的OTA市值全加起来,不算这些航空公司和酒店的,只加上艺龙、途牛、携程、去哪儿,其实不到Priceline的三分之一。而且我们是亏了几十亿美金,人家是26亿美金净营收,盈利能力上和市场份额上,中国旅游市场还差的很远。所以对于我们来讲,还有非常多的空间继续往下发展。

图七

我们再看这张图,中国和美国过去20年GDP和人均乘飞机的次数对比。中国人均GDP是7800美金,我们乘坐飞机的人均次数不到0.5次。美国整个人均GDP超过五万美金,人均乘坐的次数是2.8次左右。这其实也对应一个市场的数字,目前整个中国家庭旅游的频次为2.7次。据国家旅游局统计,美国家庭旅游的频次数字是6.5-6.7,所以说中国出境游还有3倍以上的空间。从跟发达国家的差别看,中国的消费理念跟上了,但在消费频次和空间上还有很多的提升空间。

图八

这张图是对中国公民开放的签证程度。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拥有护照的比例不到10%。这么低的护照拥有比例,其实暗示着出境游还有很大的空间。目前,我们出境游1.07亿人次,对比这个市场还没有打开。虽然签证是件很麻烦的事情,但是随着更多的国家放开签证,实际上这个市场还会有更好的便利条件,所以市场的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2.中美旅游产业对比

图九

这张图是美国整个旅游产业地图。我们可以看到,所有产业的细分程度,包括邮轮、PMS、GPS细分领域诸多环节,对比中国,其实我们发现有非常多的空间,很多模式我们中国压根是没有出现的。

3.共享经济下的互联网+旅游

我用车举例,例如我们的公开课皇包车CEO潘飞的分享提到,在国外有更多细分的玩法,比如有专门为儿童提供线路的。但是我们发现这种模式在国内并没有对标,所以说细分领域停留在价格战是非常可笑的,因为还有很多的创新空间值得我们探索。

图十

这是中国旅游产业地图。虽然整体看,大家的感受是旅游已经很丰富了,但全球有非常多非常好的对标模式值得大家探索,我们前面悲观了一些,我们后面要有信心。我们今天来的目的,还是找到我们的信心。

图十一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2015年中国旅游大爆发,21个大案例盘点》(图十一),这里面的案例,线上综合资源和线上平台,还有线上渠道加线上渠道,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图十二

我们下面看几个趋势,其实旅游了超出了OTA机票加酒店模式之后,后面要延伸到大生活服务领域。我在参加一个闭门投资会议时,有一个投资人讲到,旅游到底是什么?我很认同他们的一句话:旅游就是本地生活的异地化(图十二)。

大家可以想像这个观点,本地生活的异地化就是旅游,你在北京生活要什么,两个小时到上海要什么,到西双版纳要什么,这个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时间、行程安排。

本地生活的异地化切入到大生活服务领域。美团、大众点评网是不是旅游企业?我们仔细想一下,他们翻过来做旅游的时候一点不难。陈总的小猪短租做得非常好,实际我们看到Airbnb,从周边酒店入驻到餐饮的入驻,这个空间比单纯OTA空间大非常多。

如果切入这个领域,旅游的低频、弱需求迎刃而解。要满足消费者一体化的需求,我们的目的不是住酒店,不是坐飞机,这只是体验产品一个手段,除非你的产品本身就是目的地。陈总提供的小猪短租的住宿,本身就是目的地,就是体会当地的生活,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思考自己的模式和它之间的区别。

图十三

我们看到未来的大潮:分享经济(图十三)。目前我们看全人类生产的物质是过剩的,提到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我们可以看到眼下共产主义以共享经济的形式实现了,每个人为每个人供应,每个人索取其它人所剩余的物质、剩余的时间,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大家共同来实现,共同来消费的。

《资本论》里提到2050年分享经济可以实现,但马克思共产主义未必能实现。我们目前发展的这个阶段,对于整体资源的消耗非常庞大,而且这种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如果不可持续的话还有什么解决办法?我认为是下个阶段的新能源的分享经济,还有更创新的模式。

图十四

并购期整合期到来,细分领域机会仍在(图十四)。携程去哪儿不是简单的市场的合并,其实应该考虑的是更细分的领域。

4.产业链的整合和线上线下的融合

图十五

执惠旅游探索这两个层面,一个是产业链的整合,第二个线上线下的融合。我们认为未来不存在互联网企业,也不存在非O2O的旅游企业,旅游企业一定是O2O。对消费者来讲,既要线上的效率,也要线上的体验,这是不可逆的,相信大家都有这种感受。

我抛砖引玉,简单给大家提供一些引子,更精彩的是接下来嘉宾的分享。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