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华侨城集团董事长刘平春:主题公园的未来将走向何方?

文旅惠报 本文作者:刘平春 2016-01-09
主题公园具有三个产业大特征:1.主题公园的形成是由不断出现的产品所推动的,是被创造出来的;2.主题公园作为一种艺术,具有明显的边际效益;3.在不同的区域,主题公园产业的发展和存在的状态是各不相同的;未来的主题公园需要借力科技,进行品牌资本整合。

前华侨城集团董事长、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会长刘平春先生在中山大学与港中旅集团共同主办的主题公园发展高峰论坛上,发表了题为“主题公园历史与前瞻”的演讲。他以这一产业操作者的身份,从投资意义视角与在场众多业界一线高管、学界专家及近百名嘉宾共同探讨休憩性主题公园在新时期的发展问题。

主题公园生命周期必然短暂是一个伪命题

人造主题公园的生命周期一般都较为短暂,这也是投资者在选择进入这一行业的时候就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但是,这一论断并非绝对,丹麦就有一间主题公园,约430年前建立,至今依然是丹麦市民们喜闻乐见的一个休憩场所,每年接待多达250万游客。

公园中的木质过山车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服务了几代的丹麦人民和游客。除却这些历史的沉淀,公园还融入了现代先进的科技,游客不仅可以在此感受历史的气息,同时还能体验到最新改造的5D电影乃至更多其他现代化的服务设施。因此,主题公园生命周期的长或短,并无一个必然的答案。

华侨城的30年——构筑新一代都市娱乐帝国

作为这一产业的操作者,我想从投资意义的角度来讨论一下主题公园应该如何理性发展。以华侨城为例——从市场角度下看,华侨城主题公园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起步,从锦绣中华到欢乐谷系列(1987-1997)

在这一阶段,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欢乐谷逐渐建成并陆续开放,形成了一个以主题公园为核心、年游客量达600万人的深圳华侨城旅游度假区。自此,华侨城正式进入主题公园市场,成为中国第一家以主题公园为主业的上市公司。

阶段二:成长,从欢乐谷一期到北京欢乐谷(1998-2006)

在这一阶段,华侨城以主题公园的产业化发展为方向,努力实现从规划策划到建设管理、运营管理、标准制定、人才的培训以及整个后期的管理服务,形成一个所有产业要素科学组织的闭合循环。在此期间华侨城还提出将中华锦绣工程作为华侨城主题公园扩大市场的资源载体。

此外,华侨城开始侧重于做文化语义,推出了大量系列节日主题,在旗下的主题公园中不断 “造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此过程中华侨城提出了“旅游+地产”的商业模式——利用主题公园的包装符号和文化符号提升土地价值,接着通过地产的形式回收它的边际效益,而这种边际效益最终将会再反哺到主题公园中,成为促进主题公园发展的一大输入。华侨城在全国范围内复制这一商业模式,逐步建立北京欢乐谷、成都欢乐谷、上海欢乐谷等,欢乐谷从一个地区性的旅游品牌,逐渐走向全国。

阶段三:兴盛,从欢乐谷的连锁发展到新一代都市娱乐综合体欢乐海岸(2006-2015)

至此,前期推行的中华锦绣工程以及欢乐谷的连锁发展均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全国各地有六个欢乐谷在主要中心城市相继开业,实现了东西南北中欢乐大中国的连锁经营态势,同时成功建设了东部华侨城、云南华侨城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了新一代的都市娱乐综合体欢乐海岸。  

华侨城的幸运——关键时刻的正确抉择

主题公园的发展面临着许多一般性的问题,而华侨城的幸运在于它在每一个关键的时候所做出的战略性选择都是正确的。

首先,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在锦绣中华成功以后引发了全国人造景区的大规模发展,然而投资规模不断增加的同时游客量并没有成比例地增长。面对这一情况,华侨城将主题公园研发成一个新的产品,将其从静态观赏性的产品转化为静态观赏性与动态参与性的产品相结合,最终形成欢乐谷这一系列。

第二个问题,则是迪士尼进入香港对内地尤其是珠三角主题公园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对此,华侨城最终把公园单体的发展演化成为主题公园整个产业的发展,动员有效的社会资源,强化产业要求的配置,形成产业化发展的一个基本产业延伸,从而弥补主题公园产业要求上的短板。此外,华侨城创造了“旅游+地产”的商业模式,优化其盈利的回收模式,由滚动式的发展进入一种裂变式的发展,形成全国范围内产业的重点布局,从战略上获得市场效应,把香港对珠三角这一点对点的竞争局面通过全国性的扩张逐步演化成为一个面对点的竞争。

主题公园是被创造的艺术——产业三大特征

主题公园这一产业具备以下三个主要的特征:

特征一:主题公园的形成是由不断出现的产品所推动的,是被创造出来的。

锦绣中华出现之前,中国基本上没有主题公园市场。但在20年的时间里,中国主题公园的发展却十分迅猛,远远超过了预期,原因在于中国的主题公园产品不断地推出,市场不断地被创造,而随着迪斯尼的在中国的落地,更多的市场被创造出来。由此可以看到,有效的市场主要是由规模化品牌化的大企业所创造的,政策引导者、投资运营者都需要关注有效市场并努力在有效市场范围内提供一个可持续的良性运营的收益模式,避免资源的浪费。

特征二:主题公园作为一种艺术,具有明显的边际效益。

主题公园对于区域功能的完善或提升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最容易获得利益相关方的认同。现在很多尤其是以前没有涉足主题公园的资本在进入主题公园时更多地是看到它的边际效益而非主题公园本身。然而,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其功能和品质的扩展延伸最需要的是场景。因此,尽管主题公园建设的动能很大,但构成动能的要素目标未能达成一致,难以结出正果,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动能会转化成负能,变成对这个产业发展的一种破坏因素。

特征三:在不同的区域,主题公园产业的发展和存在的状态是各不相同的。

在美国,主题公园产业是以大规模的度假区的形式发展,家庭的休闲旅游是其主要对象,而在中国则是散点式的发展。美国的这种发展与其社会发展阶段、家庭出游习惯、汽车文化、大财团的投入等息息相关,中国散点式的发展模式亦然,是基于时代的各种条件综合而做出的选择。

当时国内主题公园开始发展之时,家庭旅游还没有形成,中国的产业经济方式也受当时发展阶段的制约,同时香港迪斯尼的落户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的此时散点式发展则贡献了质的效率。然而,这样的发展模式虽然在起步阶段比较容易利用社会资本,利用多个积极因素迅速地扩大市场,但是当国际品牌开始在本土市场参与竞争,这一模式的劣势日渐明显。

主题公园的未来——借力科技,品牌资本整合

现今影响主题公园的要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对于主题公园现今历史阶段的认定,即中国的主题公园现在处于一个怎样的阶段。

第二,在国际与本土的品牌资本竞争之际,我们的主题公园面临着什么样的状况。

第三,新技术、互联网的出现对于我们的主题公园而言是一个怎样的机遇。

从这三个方面出发,主题公园现今的发展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作为投资运营商,现在应该利用我们的品牌和资本整合这个市场,把更多的散点式发展的主题公园整合到一个国际化资本的体系下,由此产生的效率会比新增投资去铺垫要高很多,对处于品牌资本整合的时代的整个产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2.本土的主题公园应当注重不断的完善和改造,尤其是在国际品牌进入以后,需要更加关注服务质量的提升。

3.互联网所提供的新技术手段是我们整合散点式布局的景区资源的重要手段,为主题公园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因此,在主题公园的发展中,应该主动拥抱新科技,借力科技的进步推动主题公园产业的发展。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何出此言,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