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bnb希望借中国市场在2016年实现首次盈利

大住宿 本文作者:石卓玉 2016-02-06
自2015年8月18日进军中国市场后,Airbnb希望借中国出境游市场的火爆,在2016年实现它的首次盈利,并对Airbnb中国用户的持续增长持积极态度。

自2015年8月18日进军中国市场后,Airbnb希望借中国出境游市场的火爆,在2016年实现它的首次盈利,并对Airbnb中国用户的持续增长持积极态度。

据Airbnb公布的数据,2015年一整年,中国游客通过Airbnb订房数量增长了700%。“我们对中国2016年出境游游客人数持积极观望态度。”在Airbnb负责全球运营的副总裁Varsha Rao对ECNS网站表示,“我们希望能够保持去年的增幅。”

“很多中国游客会出国一次或者两次。”Nathan Blecharczyk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说,“(对于中国出境游游客来说)没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概念说住酒店或者住Aribnb哪个更好,所以这让中国(市场)成为一个很好的机会。”

据中国国家旅游局数据统计,2015年一年中国出境游达到1.2亿人次,相比较2014年的1.09亿人次,同比增长11%。自2012年以来,中国游客出境游消费水平连续3年位列世界第一,快速增长的中国出境游市场给Airbnb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机遇。

劲旅网CEO魏长仁曾对界面新闻分析称,Airbnb选择于2015年8月进军中国市场,是因为作为房屋共享经济的开创者,Airbnb希望在拥有先发优势的情况下,主动争取市场份额,以免失去中国这一市场,落于被动地位。Airbnb的创始人Brain Chesky曾在旧金山总部接受采访时也曾表示,希望将Airbnb打造成一个全球化的平台。

在进军中国之前,Airbnb就专门建立了中文网站,接收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在内的一些城市的房屋。2015年6月,Airbnb完成了E轮15亿美元的融资,并在去年8月引进中国投资者,如红杉资本和宽带资本,准备开拓中国市场。同时,Airbnb也在北京进行了团队招募和对CEO的招聘。

目前,Airbnb的战略方向主要仍是中国的出境游市场。而在中国的出境游市场,Airbnb的优势在于拥有规模庞大、数量领先的海外房源。Airbnb中国官网显示,Airbnb的房源覆盖了全球190个国家的34000个城市,全球房源超过200万。

但Airbnb在中国的前景并非一马平川。

在中国互联网短租市场里,住百家和途家网是Airbnb在中国出境游市场上最大的竞争对手。去年9月,界面曾报道住百家获得海航旅游集团不低于5亿的C轮融资,并将于海航合作,为海航的3000万旅客提供海外短租服务。而途家网在去年8月完成了D轮达3亿元的融资后,估值一跃超过10亿美元,并在下一步重点开拓海外市场。

同时,小猪短租、蚂蚁短租等房屋短租网站,在国内的房屋短租市场,占着一席之地。在未来,若Airbnb想开拓中国国内短租市场,暂时的房源数量无法与这些本土企业相比。除此之外,小猪短租CEO陈驰早前在接受界面采访时提到,中国的服务链条和信用体系与欧美市场有较大的不同。住百家CEO张亨德也曾在媒体采访中表示,“海外闲置房源较多,人均富裕程度更好,有使用空置房的意识,房东服务水平也更高。”在这些方面,Airbnb还需将自己更“本土化”,付出更多的努力。

与此同时,在房屋出租涉及的责任和法律领域,Airbnb曾经出现过个别的意外事故,台湾的游客在Airbnb出租房屋内因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美国游客在度假屋中因秋千断裂而意外身亡,这些因游客住宿而产生的意外伤亡事件,背后显示的是Airbnb在安全管理上的漏洞。只有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掉这些已出现的问题,Airbnb才能吸引到更多的中国游客。

Airbnb成立于2007年,估值达到250亿美元,是全球排名第三的创业科技公司,仅次于Uber和小米,超过了希尔顿、喜达屋、万豪和温德姆等酒店集团。关于对未来发展的设想,Airbnb的创始人之一兼技术主管Nathan Blecharczyk在接受《金融时报》的采访时表示,希望能够吸引更多富有冒险精神的年轻一代。“千禧一代(1980年-2000年之间出生的人)拥有智能手机并且更独立,他们希望在旅途中遇到新的人,他们对于旅行的想法很不一样。”Nathan Blecharczyk说。

据ECNS消息,为了在2016年更快融入中国市场,Airbnb还和穷游网、马蜂窝网进行了合作,这样游客可以在这两个平台上预订到Airbnb提供的房屋。

据艾瑞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在线短租市场2012年起步加速发展,市场规模为1.4亿元,在2015年可达105亿元,3年之内,市场规模增幅超过50倍,潜力巨大。目前,全球共享经济市场约为150亿美元,2025年,这一数字将增长至3350亿美元。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界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