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11大由旧厂房改建的文化旅游园区

文旅惠报 本文作者:四夕 2016-04-02
3月23日,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举行了“文化旅游:新常态下的新亮点”分论坛,文化旅游以一个新的高度被旅游行业重新认识和定义,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执惠盘点了国内外旧厂房改建的文化旅游经典案例,此文为中国篇,供参考。

1.北京798艺术区

北京798艺术区前身是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厂房。2000年12月,原797厂、798厂等六家单位整合重组为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配合大山子地区的规划改造,七星集团将部分产业迁出,为了有效利用产业迁出空余的厂房,七星集团将这部分闲置的厂房进行出租。

由于艺术机构及艺术家最早进驻的区域位于原798厂所在地,因此这里被命名为北京798艺术区。因为园区有序的规划、便利的交通、风格独特的包豪斯建筑等多方面的优势,吸引了众多艺术机构及艺术家前来租用闲置厂房并进行改造,逐渐形成了集画廊、艺术工作室、文化公司、时尚店铺于一体的多元文化空间。

2.上海的莫干山路50号

莫干山路50号被称为上海的塞纳河左岸,前身是上海春明毛纺织厂, 1999年资产重组,上海春明毛纺织厂四万余平方调整出租。2000年5月画家薛松第一个进驻莫干山路50号,2002年5月,西苏州河1131号和1133号仓库拆迁,那里的艺术家们和名声鹊起的东廊、香格纳等画廊的老板就近搬入莫干山路50号,同时还跟进新的一批当代艺术家。2002年艺术仓库淮海西路720号同样因市政拆迁而消失,这批艺术家于2003年2月相继进驻莫干山路50号。

现在藏身于上海莫干山50号产业园区的工作室和画廊已经有21家,实现了旧和新、历史和现代、文化和艺术的生动结合,是策展人、收藏家必探访之处,也是上海文化、观光的重要景点。

3.北京方家胡同46号

北京方家胡同46号前身为原中国机床厂的厂址,是北京工业史上重要的“机床基地”。由于雍和宫、国子监、孔庙、钟鼓楼等离此地很近,让这处厂房无形中沾染了元、明、清三代古都的文化气韵。2008年方家胡同46号文化创意园区"在这里落成,快捷酒店、小剧场、表演艺术团体、文化沙龙空间、建筑艺术、视觉设计、新媒体艺术、现代艺术中心等机构,各自具备不同的创新理念,呈现独特的艺术成果。

整体园区结构和氛围保留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工厂的历史遗存楼宇,突出历史建筑特色,如水磨石工艺的墙面等。营建了胡同院落式的厂区空间,提供了独特的再创意、再利用的胡同生态和人文底蕴的空间平台。现代化特色小剧场、视听艺术中心和相关配套餐厅、咖啡厅等高品位特色功能内容,使其中心厂区建筑及空间规划设计,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得到了高品质的定位、跨越式的内涵与环境的提升,同时使该园区在内容和形式上建立起系统独立运行方式。

4.成都东郊记忆

成都“东郊记忆”是集合音乐、美术、戏剧、摄影等文化形态的多元文化园区,前身是原红光电子管厂,为目前成都中心城区内遗留的具有规模和历史的工业建筑群,包含了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援建的办公楼到20世纪90年代初修建的各类厂房。

2009年成都市利用东郊老工业区中的原成都红光电子管厂旧址,将部分工业特色鲜明的厂区作为工业文明遗址予以保留,并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打造成音乐产业基地。2010年底,东郊记忆改造工程开始施工,为完整保留计划经济时代工业建筑的特色,同时把各种构造复杂的厂房改造为商业用建筑,项目聘请了国内知名设计师刘家琨做项目总设计师,并汇集了国内知名建筑师对园区内部分单体建筑进行专项设计。2011年9月29日,东郊记忆正式开园运营,2012年11月1日,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正式升级更名为东郊记忆,由音乐为主题的“音乐产业聚集园和音乐文化体验园”定位,调整为“一基地、多名片”。

5.上海同乐坊

上海同乐坊是以“文化、休闲、创意”为导向,“国际化、文化性、互动性”为一体;定位为一个兼备时尚娱乐和文化休闲产业的消费场所,代表上海新城市风尚的形象建筑。

根据1947年的英制地图记载,当时的同乐坊内座 落着中国钢铁工厂、中国钢品厂、马宝山糖果饼干制造厂、增泰纺织染厂、三元橡皮印刷厂、芷江大戏院、芷江电影院、西海商场、竞华中小学等。2004年6月,在静安区各部门联手对该地块内的闲置厂房进行综合整治,2005年同乐坊成为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启动的首批上海18家创意产业集聚区之一。

该区域内如今仍然完整保留有5家20年代以来的弄堂工厂建筑,属于企业转制后的闲置厂房。同乐坊后期拆除破旧水泥厂、保留钢制框架和人字形、众字形、齿轮状等带有当时工业机器时代标志的建筑构件,再加以鲜亮的色块、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和质感的金属装饰。改造为办公场所,吸引包括第一财经、理财一周、东方之星等多家媒体企业入驻,成为兼备时尚娱乐和文化休闲产业的消费场所,上海新城市风尚的形象建筑。

6. 上海1933老场坊 

上海1933老场坊建于1933年,曾是上海工部局宰牲场。1933老场坊由公共租界的工部局出资兴建,由英国设计师设计,由中国当时的知名建筑营造商建造。整体建筑可见古罗马巴西利卡式风格设计者将建筑工艺与工业生产工艺完美结合,所有水泥皆从英国进口,坚固无比。营造者以高超的专业水准,将设计蓝图营造成宏伟而雄浑的建筑实体。

改成创意产业集聚区后继承了原有的结构体系和空间关系,由于自身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质,赋予了其独有的魅力。东南西北4栋建筑围成的四方形厂区,与中间一座24边形的主楼通过楼梯相连,将建筑艺术与生产工艺完美结合,形成外方内圆、高低错落、廊道盘旋的奇特布局和艺术化空间。改建综合考虑建筑的文化价值与改造后的使用功能的关系,做到相辅相成,互为添彩,采取“保护性利用”的策略。使其成为上海时尚表演、展示、交易、设计、服务、消费、旅游、休闲的中心;与虹口区北外滩形成互动,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区域性旅游特色产品,成为承接世博游客居住、旅游、消费的重要特色基地。

7.北京尚8文化创意产业园

郎家园8号是尚8连锁产业园项目发源地,前身是北京电线电缆总厂废弃厂房,改造成尚8文创产业园区后,吸引了文化娱乐界的刘仪伟、张亚东、李湘等众多人士入驻园区。尚8品牌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近几年在北京迅速发展壮大,从市中心到四环外连锁经营形成“园区集群”,从单枪匹马到抱团出击整合上下游构建产业链,从场地提供到融资服务打造文创产业孵化基地,成为了具有影响力的北京当代文化创意新地标。

从建筑来源看,既有废弃厂房、烂尾楼,也有全新改造的新建楼盘,还有具有文化底蕴的老建筑,这些园区从定位看,既有主打“广告”的“尚8国际广告园”、主打“设计”的“尚8设计园”、主打“音乐”的“尚8国际音乐产业园”、主打“时尚定制”的“尚8时尚园”、主打“新媒体”的“尚8新媒体园”、主打“新文艺”的“尚8文艺园”。

8.上海红坊创意区

上海红坊创意区以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为主体,并有多功能会议区、大型活动及艺术展览场馆、多功能创意场地等灵活的空间应用。改建于上钢十厂原轧钢厂的厂房,利用老工业建筑的钢筋铁骨,将厂房的高大空间、框架结构等特点与现代建筑艺术相结合,使新旧空间互相结合、流动、自然过度,将红坊打造成为了一个综合文化中心,公共区域和局部办公区域顶楼采用全透明玻璃屋顶,以营造一种通透阳光的效果。

上海红坊创意区与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融为一体,南邻淮海西路、徐家汇商业中心,西靠虹桥CBD商务区和新华路历史风貌保护区,内有大型展示厅、画廊、酒吧、咖啡厅、西餐厅等休闲场所,以及手工作坊。独特的风情和文化特色吸引了众多创业创新的公司入驻,也成为文化旅游的圣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

9. 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位于深圳华侨城原东部工业区内,是由旧厂房改造而成的创意产业的工作室,引进各类型创意产业,如设计、摄影、动漫创作、教育培训、艺术等行业,以及创意特色的相关产业如概念餐厅、酒廊、零售、咖啡等。

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位于深圳华侨城原东部工业区内,原入驻企业多为上世纪80年代引进的“三来一补”工业企业。2004年华侨城将旧厂房改造为创意产业的工作室,使旧厂房的建筑形态和历史痕迹得以保留,同时又衍生出更有朝气更有生命力的产业经济。2005年OCT当代艺术中心进驻创意文化园南区;首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在创意文化园举行;2006年华侨城创意文化园正式挂牌,引进了香港著名设计师高文安、梁景华等人的工作室等约40家创意、设计、文化机构。

工业区经过创意改造后,由于文化、艺术的聚集效应使之慢慢形成独特的艺术创意区。艺术创意区作为文化概念的出现,配以历史感的建筑,使华侨城创意园在提高文化品质和艺术氛围的同时成为一个旅游景点。

10. 上海8号桥

八号桥曾是旧属法租界的一片旧厂房,解放后成为上海汽车制动器厂旧工业厂房,共有上世纪50至80年代建造的老厂房8栋。改造后注入时尚、创意的元素,成为了沪上时尚创意园区之一,有不少设计公司、创意团队入驻于此。8号桥之所以命名为“桥”是有特别意义的。在功能上,每一座办公楼都有天桥相连;内涵上,它是连接国内外各创意咨询专业服务团队的沟通之桥。

2003年改造后利用原厂房的高空间,多层次的布局用来开展各种时尚展览活动,目前“八号桥”已成为各类设计创意企业的集聚区,来自欧美与港澳的80余家企业已入驻,如英国ALSOP设计公司、美国SOM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等。

这些企业主要从事建筑、产品、服装和企业形象的设计、影业制作,创意产业将经济、文化、技术、和艺术有机的结合,推动了区域的经济文化发展,8号桥也成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中首个以创意产业为特色的示范点,是上海都市的旅游新景点。

11.深圳创意之都

中国(深圳)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位处深圳CBD核心区,由原田面工业区旧厂房改造而成。园区定位为以工业设计为主的创意产业园,打造具有创意设计、研发、制作、交易、展览、交流、培训、孵化、评估及公共服务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创意设计文化产业园区。

目前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共进驻以工业设计为主的创意设计企业260余家,其中全国性的龙头企业占80%,包括洛可可、骄阳、中世纵横等中国工业设计领军企业以及靳刘高设计、KEA欧盟事务所等20多家香港及欧美龙头设计企业中国总部和机构代表处,形成国内集聚工业设计企业规模最大、龙头企业总部数量最多的创意产业园区,被业界誉为“中国工业设计第一园”。

*本文作者:四夕,执惠旅游专家作者。微信号:sixi7890,欢迎关注交流。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