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体育旅游领域的独角兽

产业投资 本文作者:执惠 2017-01-04
体育旅游实际上是一种全新消费方式,是以体育为本,以旅游为形,以跨界为特征,以创新为方向的一种融合业态。但目前目前中国体育旅游中的创业仍处于“三无”状态:无清晰的模式、无规模化公司、无公认成功的以体育旅游为核心特征的独角兽公司。

体验刺激的项目是很多体育迷的愿望。无论是滑雪的风驰电掣,还是攀岩的闪转腾挪,都令人内心激动,盼望有一天自己可以去崇礼、桂林,亲自参与勇敢者的游戏。

去现场为自己牵挂的队伍喝彩助威也是体育迷的梦想。无论是百年沧桑的老特拉福德,还是流光溢彩的斯台普斯中心,在球迷心中都是有如耶路撒冷一般的圣地。

体育与旅游珠联璧合

正是这些愿望构造出了中国体育旅游的雏形。随着国家政策的出台,体育旅游已经成为一项新兴产业而为人熟知。从“体育旅游”四个字的百度指数可以看出,2015年下半年开始,体育旅游以井喷之势突然进入人们的视线。

2016年12月22日《国家旅游局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出台,让“体育旅游”的搜索量再攀历史新高。

根据去年12月28日《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2015年国家体育产业规模及增加值数据的公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体育产业总产出(总规模)为1.7万亿元人民币,比2014年增长26.02%。体育旅游已经从概念变成了国家经济增长的助推器,进入了实质性的爆发期。

但是巨大增量背后却潜藏着隐患,体育产业存在发展结构不合理现象。

报告数据显示,体育用品、相关产品制造业比重远超体育服务业,前者几乎是后者的两倍。如果将这一数据与体育产业发展成熟的美国进行对比,差距则更加触目惊心。

以2014年为例,在美国体育产业结构中,体育赛事和体育产品分别占到10%和30%,体育服务业则以60%的比重占据主导地位。相比之下,中国体育产业结构的形式恰恰相反,在体育赛事同样占10%的情况下,体育用品占比高达75%,而体育服务业仅为15%。

究其原因,体育用品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体育服装、装备、器材等,其实这并不是一项新兴产业,而是由以前的服装加工业以及其他产业变身而来。基于原来的基础,体育用品业在改弦更张之后依然在体育产业里存活下来。

但长此以往,势必造成供需不平衡。试想,如果体育服务业发展不起来,意味着参与运动的人少,大量生产的体育用品会缺乏足够的消费市场,最终变成积压如山的库存,导致生产企业资金链条断裂,最后破产,体育用品业则会逐渐萎缩并消失掉。这种局面其实是对中国体育产业的打击。

所以,国家大力发展体育服务业的初衷就在于此。体育旅游作为体育服务业中的细分领域,发展空间巨大。

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体育旅游产业年产值每年达到4500亿欧元,体育旅游是全球旅游市场中增长最快的,增长率达到每年14%,而中国只有5%。可见,中国体育旅游是真正的蓝海。

体育与旅游二者珠联璧合,又可以解决旅游行业存在的痼疾。

北京大学中国体育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何文义表示,旅游很难解决自身两个问题,一个是淡季客流量、第二个是难以招揽回头客,体育恰恰能够解决这两个问题,体育能够为旅游创造更大的附加值。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体育商学院院长易剑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很多时候看一个景点,并不会激发人再次去或者下次带着别人去,而体育往往会达到这个效果。”

面对这样的机会,相信许多旅游从业者和体育从业者都可以发现其中的商机。但是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才是顺应当下潮流的呢?

新时代呼唤新英雄

其实,体育旅游是指人们以参与和观看体育运动为目的或内容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传统意义上的“旅游+体育”主要对应观赛类以及参赛类两大旅游产品。

本质上来说,体育旅游实际上是一种全新消费方式,是以体育为本,以旅游为形,以跨界为特征,以创新为方向的一种融合业态。

首先来观察一下消费者的需求。

从中国体育旅游消费群体构成来看,白领运动爱好者是消费能力最强的一群人,学生群体紧随其后。在整个人群当中,男性占到了62%,20-40岁的消费者占到了60%,这与全球体育旅游消费群体分布趋势相近,而我国40岁以上人群占比,相对要低于其他国家。

北京市旅行社协会副会长钟晖表示:“现在旅游主力消费人群是‘80后’、‘90后’,出境游50%-55%的人群都是‘80后’、‘90后’,体育消费群体大部分也是‘80后’和‘90后’,这两类人群契合度非常高。”

因此,谁更懂年轻人的心,谁就可以获得更多青睐。

对于这样的消费群体,需要体育旅游领域里的企业在产品设计上和服务提供上要更加丰富。以观赛旅游为例,去国外看一场球赛是消费者的核心需求,但仅此则略显单薄,旅客需要的是一套“一条龙”的服务体系。

因此,传统观赛旅游简单地的“吃喝玩乐”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年轻消费者的身心诉求,需要加入对一支球队的文化需求。

例如,参观球员更衣室、与球队当家球星亲密接触或与心中偶像共进晚餐、参观球队官方博物馆、得到官方授权纪念品以及其他生活方面的服务。这对由球迷组成的消费群体的吸引力非常巨大。

但是,体育旅游作为体育和旅游两大产业交叉孕育而生的新兴行业,不可避免存在诸如经济规模不大、营销难度大、专业人才缺失、资源稀缺等行业痛点。

随着旅游企业与体育产业的结合度不断加深与融合,体育旅游企业在解决行业痛点的过程中,也开始加速对赛事票务资源、赛事营销等方面的布局。无论是传统旅行社凯撒、众信、中青旅,还是线上OTA途牛、驴妈妈,都开始发力。但由于传统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在商业经营思维上的差异,着力点也各不相同。

三夫户外主营线下线上连锁零售多品牌、多品类专业户外运动用品,产品主要包括户外服装、户外鞋袜与户外装备三大类别,经营品牌约380多个。

目前,三夫户外拥有36家直营门店,渠道覆盖全国12个主要大中城市,2015年12月公司在深交所上市。

三夫户外是从传统线下零售品牌做起,之后逐渐布局线上,但三夫户外的营收大多来自线下门店。这一类的公司极易受市场波动的影响。

例如,2016年一季度,受户外零售增速放缓,门店装修改造等影响,三夫户外营收6194.67万元,同比降低8.14%。因此,三夫户外希望借助体育旅游这一抓手,弥补现有的不足,解决发展问题。

所以,为了及时搭上体育旅游的首发车,2016年7月6日,三夫户外决定与大庆市文化体育旅游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借助大庆市文化体育旅游集团丰富的本地资源势以及三夫户外的市场运作能力,在体育赛事、体育旅游、体育文化等方面一同开发大庆旅游资源。

凯撒旅游则采取投资等手段,征战体育旅游市场。

2016年3月16日,凯撒旅游发布公告称,拟出资6亿元作为有限合伙人入伙嘉兴基金,同时嘉兴基金计划以12亿元参与乐视体育B轮融资,预计投资完成后嘉兴基金持有乐视体育5.85%股权。乐视体育B轮计划融资70亿元,B轮之前乐视体育估值为135亿元,投后估值为205亿元,溢价较高。

此外,凯撒旅游是中国奥委会票务及服务顶级合作伙伴,并在官网上挂售奥运观赛、观光、助威团等组合合作及自由行产品。2016年,凯撒旅游成为里约奥运会中国奥委会票务代理及接待服务供应商顶级合作伙伴,并在今年1月推出里约奥运观赛产品。

在凯撒旅游平台上购买里约奥运观赛游产品的游客中,企业客户群体占据了绝大多数,少部分是个人客户。

和凯撒旅游类似,众信旅游在2016年3月与6家单位发起建立了天津心动金鼎万众体育资产管理中心,体育基金规模为人民币1亿元,其中众信旅游拟出资2500万元,作为体育基金有限合伙人。   

众信旅游以跑步、户外、冰雪、骑行等细分市场为投资主线、进行体育及相关消费领域股权投资,推动“体育出境游”业务。同时将致力于建立体育生态圈、布局全产业链。

探路者作为中国户外较为知名的品牌,经历了2015年收益下降后,在2016年积极地寻求发展,布局户外、旅行、体育三大产业。2015年1月28日,宣布参与创立体育基金,与其全资子公司天津新起点、江西和同资产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为1.1亿人民币的探路者和同体育基金。

探路者看好体育旅游这一发展空间,通过资本运作方式积极在旅游方面进行转型,于2013年,认购新加坡在线旅游平台Asiatravel的4000万股新增股份;2015年3月,以2.3亿元战略投资易游天下国际旅行社(北京)有限公司。在户外方面,探路者1.5亿元增资图途户外用品。

上述四家公司中,有的是传统旅游公司,如凯撒旅游和众信旅游;有的是传统体育用品生产企业,如探路者;有的则是体育用品经销商,如三夫户外。他们分别基于自身的优势而采用不同的方式发力体育旅游,至于最后能否取得骄人的成绩,需要时间来验证。

独角兽在哪里?

一叶知秋,目前中国体育旅游中的创业仍处于“三无”状态:无清晰的模式、无规模化公司、无公认成功的以体育旅游为核心特征的独角兽公司。

据互联网+体育记者观察,“三无”就意味着在拓荒时代谁能率先插旗建城,谁就拥有逐鹿中原的资格与实力。而“差异化”将成为各路诸侯异军突起的重要法宝。这种差异化不仅仅是商业模式的独特,还意味着对体育有更深层次的认知,将落脚点放在体育本身上。

毕竟,体育拥有比旅游更强大的社交属性。每个体育项目都代表着不一样的文化精神,从而凸显出爱好者的个人特点和精神。比如篮球的坚持、永不言败,足球的自由、拼搏和竞争。不同的体育项目具有不同的文化和精神,吸引着不同的爱好者,所以体育运动天生就带有强烈的圈子和社交功能。

无论是高筑墙广积粮,还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消费升级背景下,观看式消费转向体验式消费,与线下旅游结合是IP价值最大化的最佳体现形式,体育旅游能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体验式旅游服务。未来在这一领域出现独角兽公司的几率非常大。

未来十年,中国将迎来国际大赛井喷期,2019年篮球世界杯、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和2022年杭州亚运会,这赋予了中国体育旅游最好的发展契机。能否迎来一段黄金时代,还要看各路英雄如何竞逐。

*本文转载自执惠入驻媒体互联网+体育(ID:jipangtiyu)。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