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旅产业的艰难时刻、年度大考与转型机遇

科技 本文作者:叶一剑 2020-02-03 09:41:48
如果文旅产业遭遇断崖式下跌和产业链化的打击,就像文旅产业对地区发展的综合带动一样,负面影响也是综合性的。

随着一系列国家和各地方疫情封控措施的陆续到位和不断加码,以及武汉市和湖北省重灾区的基本医护资源配备、生活物资保障和诊疗效率提升等方面得到好转,针对疫情的科技研发和药物开发开始引发更多关注,针对本次突发疫情可能带来的对中国经济及相关产业的影响的讨论,也开始成为热点。

其中,文旅产业可谓是首当其冲,也被认为是受到影响最直接和最严重的产业之一。

1、中国文旅产业的艰难时刻

应该说,在国家疫情防控的整体布局和体系构建中,文旅部门的反应还是很及时的,相关的措施也是比较精准的。在1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以后和春节前,从国家文旅部到地方文旅主管部门,就已经开始做出了明确的管控通知,对涉旅住宿机构、旅游景区、文化娱乐场所以及美术馆、文化馆、博物馆和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等,做出了暂停接待或闭馆的通知,对一些具有文旅属性的节庆、集会和活动也进行了叫停。另外就是及时叫停了旅行社的组团和发团行为,并考虑到游客退费及投诉处理的问题。

比如,在1月22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就发布了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级文化和旅游、文物行政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工作部署,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加强春节假日期间应急值守,完善应急处置预案,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与当地卫生健康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1月24日,文化和旅游部又下发了关于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暂停旅游企业经营活动的紧急通知,明确要求,“即日起,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暂停经营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旅游产品。”对已出行的旅游团队,可按合同约定继续完成行程,但“行程中,密切关注游客身体状况,做好健康防护。”

与此同时,地方文旅系统也开始进入紧张的防控状态。

比如,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通知》中明确提出,暂停举办在短时间内集聚人数较多的大型公众聚集性活动,包括演唱会、音乐会等文艺演出,庙会等民俗活动,展览、展销和人才招聘,以及其他大规模群体性活动;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包括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非遗馆,艺术中心等,暂时闭馆,原已安排的文化活动,取消或延期,闭馆时长根据情况另行通知;全省旅行社暂停组织赴武汉团队旅游活动;全省旅行社暂停经营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旅游产品;对由于大型公众聚集性活动取消,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景区等关停,游客行程调整和退团、退费等问题,要及时予以妥善处理。

从今年春节期间我所在的河南商丘来看,不仅在春节前马上停止了本来已经开始的针对商丘古城的旅游推广,关闭了有关景区,并停止了在当地颇具影响力的火神台庙会。姑且不说商丘古城是当地春节期间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商丘火神台庙会更是有着多年的历史传统,在当地及周边地区的老百姓心目中有着较高的春节娱乐和旅游认同,甚至是文化价值上的认同。就是这些在当地最热门的景点和项目,说关就关了,说停就停了,一开始确实让人感觉有些惊讶。

如今回头再看,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如果没有及时叫停和管控,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如果说当时的湖北省和武汉市是本次疫情最大的地区和城市传染源的话,那么,一个以文旅消费和体验为目的的超过4亿人次的流动人口就可能是另一个最大的流动传染源,而全国各地的旅游目的地和文化娱乐场所就是一系列高风险传染场景,通过文旅系统及时和不断严格的管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因文旅消费和体验行为所可能带来交叉感染概率,客观上为国家整体的疫情防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现在回溯起来,文旅系统能有这样的敏感意识、决策勇气和执行效率,是非常难得的,要知道,按照2019年春节期间的数据,全国旅游人次超过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5000亿元,虽然今年的数据没有出来,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由此可以推断,仅春节期间中国文旅产业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能就在5000亿级别,说今年春节期间是中国文旅产业的艰难时刻应不为过。

2、中国文旅产业的年度大考

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提示我们,在管控之后,需要尽快开始思考的是,因为这样休克式的管控措施和后续的严格执行,也让很多机构和企业的市场收入严重下滑,不仅没有了收入,可能还要面对给游客的赔付,一些公共文旅服务机构可能还好,但对一些市场化的文旅企业和服务机构来讲,打击或将是致命的——考虑到春节文旅消费的重要性,很多文旅企业其实在疫情防控之前就已经做了大量的投入准备,这些投入基本上都打了水漂,对这些企业的健康运转将产生巨大影响,甚至是生与死的影响。

而且,这种影响不仅是针对具体企业和机构层面的,还可能是区域甚至全国性的,也可能是涉及到整个文旅产业的,因为,对很多地区而言,春节期间的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甚至占到了全年的10%以上,有的地区可能还要更高,再加上这种管控可能带来的额外成本开支,影响可能是全局性的。

所以,接下来需要对这些市场化的文旅企业和机构作出纾困举措甚至是直接救助,这不仅是对文旅企业和机构在大局面前自我断腕式贡献的肯定和感谢,也是为这些企业的健康发展甚至生死考虑,而这些企业的生死将牵涉到中国文旅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这几年,中国文旅产业迎来高速增长的局面来之不易,突发疫情向来对文旅产业的影响往往是最直接最深刻最严重的,哪怕是疫情很快得到控制,对中国文旅产业来讲,恢复游客的信心以及文旅企业的重整旗鼓,也都需要时间。所以说,对中国文旅产业而言,今年都将是一次大考,甚至是整个行业的一次艰难时期,对此,期待有关部门特别是主管部门尽快做出具体的救济安排,以防发生影响整个文旅产业的系统性风险,而一旦在文旅产业发生系统性风险或波及产业链完整性的打击,对整个中国经济的影响都将是直接而深刻的。

按照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2018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55.3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8%;入出境旅游总人数达2.91亿人次,同比增长7.8%;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初步测算,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旅游直接就业2826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91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9%。

由此可见,无论是从文旅业的直接经济贡献还是从综合贡献来看,以及从就业拉动等方面来看,文旅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

而按照我们的研究和观察,在全国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城市,文旅产业都被作为最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对待,成为内外部资本在当地投资的重要产业通道和项目载体,而快速增长的旅游人次,不仅直接带动了当地的消费增长,还为很多地区的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带来了新的可能,这些因素的叠加,让文旅产业客观上已经成为很多地区发展的最关键的动力来源和发展引擎,如果文旅产业遭遇断崖式下跌和产业链化的打击,就像文旅产业对地区发展的综合带动一样,负面影响也是综合性的。

3、中国文旅产业的转型机遇

当然,也并非全部都是坏消息。

有些文旅企业和文化公共服务机构在国家和各地启动了严厉的防控措施以后,主动开放资源,让在线文化消费成为一些人居家时的安慰,让更多的人可以更好的呆在家中,甚至对一些主动居家隔离的人而言,还可以形成心理的抚慰。

比如,国家图书馆就推出了“服务不打烊,在家免费看”活动,在1月24日实行闭馆,暂停到馆读者服务的情况下,推出了国家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的线上免费看活动,而且是面向全国的,对没有办理国家图书馆读者卡的读者,也可以使用身份证通过网络实名注册用户,远程访问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并在其官方平台上提出,“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最美的白衣天使义无反顾地奋战在抗击病毒的第一线,我们普通大众更应该珍惜时光,宅在家中,用阅读充实自己,用分享共同加油。”

在我们看来,国图的这一免费线上活动,不仅是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展现其公共文化服务价值的一次尝试,还代表了对文旅线上消费和体验的一次启蒙和推动。

我们知道,在文旅产业发展中,其消费和体验模式,文旅资源的价值变现模式,不仅包括游客和消费者到文旅资源所在地进行包括观光、休闲甚至度假在内的消费形式,还可以包括依托价值阐释、品牌推广、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实现对文旅资源的远程消费和体验,将文旅资源通过在线展览展示和文创产品的开发销售等方式,实现高附加值的价值变现。

但遗憾的是,直到目前,后者都没有成为主流,发挥其在推动文化遗产保护、文旅融合和文旅产业转型发展中应有的作用和价值。虽然对于很多的博物馆和文化遗产地来讲,经过多年线上平台的建设和相关的展览内容的策划,无论是硬件还是内容的丰富度,都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但利用率并不高,在这样的一个特殊时期,通过加大对这种线上参观模式的推广,不但可以提高在线平台的利用效率,还可以培养消费者线上体验的习惯,这对于中国文旅业后续多元化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

比如,像敦煌莫高窟这样的稀缺而又脆弱的文化遗产资源,每年接待的参观人数早就达到了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所允许的上线,但依然无法满足参观需求,特别是在旺季,一票难求,并因此引发了很多争议——虽然通过现场管控可以暂时避免过度利用,但在客观上与消费者对文旅消费和体验的美好追求之间是存在落差的。事实上,其线上平台的搭建和内容策划,已经非常好了,只是更多的消费者还没有习惯于通过线上的方式进行参观和研学。

在我们看来,这其实是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启蒙的,而最有效果的启蒙和新的文旅消费习惯的形成,往往是和非常时期的一些非常管控措施和创意引导密切相关的。

在此背景下,对于今年的文旅产业而言,或许可以尝试在进一步完善线上平台建设和内容创意的基础上,将中国文旅产业的互联网化水平和质量推向新的阶段和高度,从而推动基于互联网平台、在线消费模式和新文创时代的文旅产业创新发展,不仅让更多的游客来到文旅资源所在地进行消费,还可以让这些文旅资源价值通过互联网和现代物流走向世界各地,以实现更均衡、更多元甚至是更具无边界成本效应的价值变现。

而且,背后还有一个很有利的基础和条件是,这些年来,全国各地的智慧旅游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为很多旅游景区和目的地的高效管理和高品质服务提供了支撑,那么,在本次疫情防控的触发之下,不仅可以专门思考和推动这些智慧旅游平台和数据资源在支撑城市疫情防控中发挥更有价值的作用,还可以进一步思考和推动基于这些智慧旅游平台和数据资源构建适应于消费远程参观和消费的新文旅发展模式。

中国已经是一个流动的中国,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人口流动中,以文旅消费和体验为目的的流动,成为最重要的人口流动的组成部分。每年将近60亿的旅游人次,以及将近6万亿元的旅游总收入,以及这种流动性背后所带来的更加多元和综合的资源配置所产生的经济拉动效应、社会治理效应,使得文旅消费和文旅化的人口流动的背后,不仅代表着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升,还代表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更多可能。

但是,这背后所可能带来的一些管控和治理难题也正在成为常态,正像本次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时,虽然还算及时的管控举措避免了更大的危机爆发,但这种休克式的治理模式,也带来了一系列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负面效果。不过还好,吃一堑长一智,这样的一次危机,客观上也是推动中国文旅产业走向更加均衡的价值变现模式的一个机会窗口,如果能够抓住,对快速发展的中国文旅产业而言,甚至可能是一次产业价值倍增的机遇,这怎能不让我们期待呢!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方塘智库”(ID:ftzhiku),作者:叶一剑,原标题:《方塘疫情防控观察丨中国文旅产业的艰难时刻、年度大考与转型机遇》。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