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党的十八大提出“海洋强国战略”,指出海洋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是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和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旅游是发展海洋经济的有效方式,是拉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2019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9.0%,2020年,虽受新冠疫情影响海洋经济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海洋产业的主要部分还是在滨海旅游业,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7%。
作为面向世界的南海地区的窗口,海南省是建设海洋经济和海洋旅游的“排头兵”,海南省“十四五”规划提出2025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3000亿元。海洋旅游对于海洋经济增长具有驱动作用,通过扩大、改造海洋旅游资源的空间能促进当地的经济增长。
图1 2020年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构成图图片资料来源:自然资源部2020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文化和旅游部合并后,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进入了强盛时期。三亚西岛也不断探寻旅游转型升级道路,在地方文化探寻上卯足了劲。西岛兼具海洋旅游、海岛生态、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和传统民居等,虽然西岛致力于拓展旅游功能和空间,力争打造5A级景区,并以观光、休闲、渔村为特色,但是未充分开发利用海洋旅游资源,且在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上还不到位。
联合国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缩写SDGs)第14项提出 :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及海洋资源以促进可持续发展,表示海洋资源的保护开发和有效利用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西岛是三亚五大名湾最长的海湾——三亚湾中的可发展旅游的有居民居住的海岛。研究海洋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将有助于海洋文化海洋旅游产业融合、生态环境保护、渔村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亚西岛概述
三亚西岛,古称西玳瑁洲,是海南最大的有400多年历史的原住民旅游海岛,也是一座有悠久历史的珊瑚礁区的珊瑚岛,是海南沿海第二大岛屿,2.8平方公里的海岛上居住着传统渔民。199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海南三亚国家级珊瑚礁自然保护区,西岛位于区内,是世界公认潜水胜地之一。西岛原是部队驻扎的地方,因“西岛女民兵”闻名。1990年代,西岛局部地区被开发为景区,一道围墙隔开了景区与渔村。三亚西岛海洋文化旅游区从2001年开始对外营业,基于西岛北部平坦的地势,南靠渔村,有着平坦的沙滩和优质的海水,2011年通过国家4A级景区评定。
虽然西岛景区开发部分仅有7.2公顷,除原有开发的旅游项目外,2018年始投入大量资金对西岛进行全方位的开发,努力创建国家5A级旅游区,景区进行4A升5A改造后建设有海洋梦幻风格的冬季旅游中心、中心广场、连接景区和牛王岛的景观大道等。2017 年底渔村开放后,逐步建设西岛女民兵展览馆、西岛院子和特色民宿、海上书房、渔村古巷和西岛文创馆,将西岛渔村传统文化和旅游相结合,打造富有文化内涵的“海上桃源”。
图2 西岛景区和渔村位置示意图
通过公开资料查看,西岛景区2017年~2019年五一假期均不足1万人,2021年疫后旅游复苏突破了2万人。国庆黄金周2017年~2019年呈现下降状态,同样2020年国庆受疫情影响,“报复性”旅游,西岛旅游接待超过1.5万人。西岛旅游知名度以及旅游接待人次在三亚各大景区中处于末端,旅游亟需转型升级。
图3 西岛景区历年五一和国庆期间接待游客数量(单位:万人)资料来源:三亚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官网旅游假日数据统计
西岛海洋旅游资源情况
(一)海洋旅游资源的类型
贾跃千、李平(2005)对海洋旅游资源按照资源本身属性和旅游活动属性划分为两个层次,资源本身属性分为自然、人文,旅游活动属性分为海岸带、海岛、远海、深海、海洋专题五个旅游活动形式。尹泽生等(2006)对旅游资源的定义为:旅游资源是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曾现进(2013)认为海洋旅游资源包含气候条件、海岸类型、海岛风光、海底世界和海洋文化。侯京淮(2020)指出海洋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产生一定吸引力的中远海等自然资源的统称,包括已经开发的资源和没有开发的资源,自然海洋旅游资源和海洋文化旅游资源。丘萍等(2010)将海洋旅游资源类型分为自然海洋旅游资源和人文海洋旅游资源,并从海、地、空以及建筑、商品和活动等方面分为8个亚类。
(二)西岛海洋旅游资源类型
参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7),结合贾跃千、李平、曾现进、侯京淮、丘萍等学者对海洋旅游资源类型的划分,对西岛的海洋旅游资源进行分类,主要有以下类型,如表1所示。
(三)西岛海洋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西岛景区开发的传统旅游项目主要是观光娱乐。最早西岛海上娱乐是海南海洋旅游开发的新方向,一度吸引目光,但是随着海南其他海岛的陆续开发,西岛海上娱乐经营逐渐暗淡。西岛是海南沿海第二大岛,其旅游开发状态和旅游发展情况均不够理想。根据西岛官方资料,西岛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式主要是围绕海岸旅游资源、海上旅游资源和海底旅游资源,主要类型是自然休闲观光、海上娱乐运动及海底观光,如表2所示。
(四)西岛海洋旅游资源开发问题
1. 景区总体发展层次不够,亟需转型升级
西岛是海南沿海第二大岛,第一大是位于万宁的大洲岛,处于未开发的原始状态,少有游人,而同类型的蜈支洲岛和分界洲岛均为国家5A级景区。西岛进行了4A升级5A的改造建设,联同西岛渔村挖掘海洋文化,打造文旅融合的旅游产品,但是岛上游玩项目及基础设施开发建设不足,总体呈现小且不精的状态,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2. 海岛陆地资源开发不足
西岛因总体地势原因开发范围不大,前期因渔村和旅游开发的矛盾而进一步限制了陆地资源的开发。沿海景观大道主要是前往牛王岛,而岛屿南部区域还无人涉足。西岛正在建设环岛空中栈道,未来有望打造更丰富的观光型景观。
3. 文化活动体验项目单薄
目前西岛文旅融合旅游产品建设有西岛文创馆、海上书屋和西岛女民兵展览馆,主要是属于观光型,体验型的旅游产品主要是海上休闲和运动旅游,对于文化挖掘的深度和体验度不够。
海上书屋 图源:三亚市旅游发展局
4. 夜间旅游发展滞后
海岛景区的夜间旅游具有文化性,且可以调整旅游资源时间结构和增强旅游竞争力。游客前往西岛的旅游方式主要是在肖棋港码头乘着快艇到达西岛,游玩后再返回三亚,渔村开放之前几乎没有酒店住宿,游客无法在岛上留宿。随着渔村的开放融入到旅游建设当中,岛上的酒店、民宿等相继展露,但是在夜色景观打造、演艺活动、夜间旅游配套设施等方面夜间旅游活动都略显开发不足。
5. 海洋生态保护力度不够
对海洋的旅游开发,在很大程度上会对海洋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加之西岛上居民生活、游客的进入和生活降低环境的承受力度。因海洋开发、潜水活动等会对珊瑚礁生态系统产生破坏,海南省2017年出台了《海南省珊瑚礁和砗磲保护规定》《三亚市潜水活动珊瑚礁生态损失补偿办法》,但是实际的应用的保护政策不到位,部分企业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公众的海洋保护意识不足。
西岛院子 图源:飞特摩登旅行
西岛海洋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分析
(一)政治优势
党的十八大提出海洋强国战略,国家支持建设海洋经济。海南建设自贸港,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以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相继出台了支持海洋旅游建设的方案、政策,为西岛进一步发展海洋旅游提供了政策支持,如表3所示。
(二)经济优势
2019年海南省海洋生产总值1717亿元,滨海旅游业占主要海洋产业的比重分别为47.65%,实现增加值334亿元。2019年三亚接待游客约2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81亿元;2020年虽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年接待游客也达1700万,旅游收入424亿元。三亚每年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上千万,带来了百亿元的旅游收入,庞大的旅游经济市场和消费能力给西岛的海洋旅游开发带来经济优势。
(三)社会优势
西岛是海南第二大岛,三亚第一大岛,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400年的渔村文化,西岛女民兵红色文化等给西岛带来了发展旅游的优势。且位于珊瑚礁自然生态保护区内,周边有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和珊瑚研究所提供技术支持,有利于发展海洋牧场、海洋渔业休闲旅游。
西岛女兵展览馆 图源:三亚市旅游发展局
三亚西岛海洋旅游资源
深化文旅融合发展的策略
海洋开发将在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方面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一方面应当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特别是在有居民、有历史的海岛,另一方面还应避免“有人开发,无人保护”的困局出现。
(一)政府主导、拓展海洋文化发展空间,丰富旅游产品供给
由于西岛是一座有居民海岛,在海洋文化旅游资源方面较蜈支洲岛有更丰富的海洋人文旅游资源,在进一步的旅游开发中,丰富海洋文化、渔家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内涵,突出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文化风格,跳出海岛旅游同质化发展的“怪圈”。不仅要挖掘海洋历史文化,还要重视海洋时代文化。讲好西岛故事,将故事里的“龟”“仙”元素提炼,进行文化创意开发,进一步丰富海洋旅游产品供给,完善西岛的旅游产业链,以文旅融合促进西岛旅游转型升级。
(二)发挥海洋旅游资源优势,发展游艇旅游,建设游艇旅游俱乐部
充分发挥海洋旅游资源优势,发展游艇旅游,建设肖旗港三亚湾游艇基地,建设西岛游艇旅游俱乐部,一方面为景区提供游艇旅游服务和往来交通,另一方面也为三亚湾片区的高星级酒店客人提供私人游艇服务。
(三)开发休闲渔业体验,丰富海洋旅游活动
作为一座有着400年历史的有居民海岛,西岛渔村的居民世代以打渔为生,可聘请当地居民进行休闲渔业指导,将旅游与海钓、渔家生活体验、渔文化表演观看以及饮食消费等相结合,丰富西岛海洋旅游活动。
西岛渔村 图源:三亚西岛海洋文化旅游区
(四)开展科考科普活动,建设海洋博物馆
西岛处于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着美丽的海底风光,除了发展海底观光旅游外,还可加强对于海洋环境的保护意识,在西岛建设海洋博物馆,开展海洋生物、海洋环境、珊瑚科普和保护以及研学旅游,通过有形的海洋展示品,提升海洋旅游的生态保护意识。
结语
400年西岛风雨历程,20年的景区旅游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有目共睹,但是未来的海洋旅游发展之路并不能一蹴而就,面对有限的海洋旅游资源和岛上居民赖以生存的环境,西岛应充分挖掘海洋文化内涵,注重海洋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通过海洋旅游带动西岛景区振兴、渔村振兴,促进海洋旅游和海洋经济和谐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