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洞见|景区托管公司销声匿迹背后的真相

文旅运营;文旅投资;文旅营销 本文作者:张鹏远 2025-04-13 22:23:10
甲方购买了乙方的服务,最希望的是乙方能够把甲方的事情当成乙方的事情,用心来做,最大化服务的结果。

清明小长假结束,很多冷清了两个多月的中小景区,终于见到了些游客,恢复了一些人气,刷抖音发现全国各地的旅游行业新闻和热点都挺多,推测四月份旅游形势较三月份会有很大的回暖。

今天聊聊景区托管公司。

托管公司曾经有一段很辉煌的周期,大概在2010年—2020年之间,是景区托管公司的黄金时代,基本上与中国的房地产黄金时期重叠,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加速,大众开始追求生活质量,大量地产资本跨界投资景区,同时缺乏运营经验,因此催生了对专业托管团队的需求。

以下是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

中景信(中信产业基金旗下)在2013-2017年间托管白石山、暖泉古镇等景区,通过“投资+运营”模式实现白石山门票收入从32万元跃升至1.6亿元。

周村古商城:2006年引入巅峰旅投托管后,首年游客量增长5倍,三年收入增长25倍,成为“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典范。

窑湾古镇:尔目文旅2012年托管后,通过业态调整、文化挖掘,4年内游客量突破百万,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

南山文化旅游区:善慧旅游团队主导开发,通过准军事化管理和服务标准化,打造国内首批5A级景区。

还有一些运营不错的4A级景区,背后都是一些优秀的职业经理人自己创业后,经营比较成功的托管公司。

在口罩三年结束后,同行们发现,旅游资本不再活跃,曾经的蠢蠢欲动的互联网资本和一只脚迈进文旅行业的房地产资本,已经很久没有太大的标志性事件出现了,旅游行业在剧烈的整合、迭变中,按道理讲应该是托管公司大展身手的时期,作为下游的托管公司显然是没有跟上版本更新的速度,整体缺乏存在感。

经过和几个景区,以及几个长期做托管的职业经理人交流,得到了一些挺有趣的观点,包含旅游行业发展、旅游景区发展和托管运营的现状,与各位同行分享一下:01

旅游行业环境与供需矛盾加剧

行业不景气,上下游都不景气,时代的一粒沙,是个人的一座山。具体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景区自身问题积重难返

需托管的景区大多存在先天缺陷,如资源禀赋有限、规划抄袭模仿、投资规模不足等。简单的说就是没有成型的产品和完善的配套,再简单说就是没有投资到位,这类项目往往需要系统性改造(如产品升级、商业体系重构),这是需要托管的景区通病。但托管公司普遍缺乏规划、产品、商业能力等综合体系化能力,专科医院解决不了综合性医院的问题,难以实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二是甲方与托管方的目标错位

甲方期望短期见效:希望以三四百万投入解决数亿元投资失误问题,最好是制定一个连续翻倍的经营目标,完不成任务扣钱,追求“药到病除”,而托管公司需长期投入(3-5年)才能实现质变。

考核体系偏差:甲方过度关注营收、招商等硬指标,忽视体系重塑、人才培养等长期价值,导致托管方被迫追求短期业绩,最终效果反弹。

这个现象在现在大量的国资文旅企业症状明显,之前最大的问题是长期主义,想着不管投资多少钱都能收回成本,因此资产过重,导致负债也重,收入覆盖不了利息的支出,现在国资文旅企业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要求所有的部门算好账,每一分的投入都需要能够收回来。

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不是左倾、就是右倾,作为重资产投资,长周期收益的旅游行业,不管是景区还是其他产业,最好的方式是滚动投资、稳步发展,过分的关注短期的kpi,势必会忽略长期的发展。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旅游行业同样。行业的问题在托管运营的合作商,被无限放大。

托管公司能力短板凸显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时代故事,现在主流的托管公司,或者做托管公司业务的负责人,基本上是1975—1985年出生,他们的经历和成功路径,基本在大拆大建、品牌砸钱、渠道暴力开发上,思维习惯没有赶上现在的版本,同样有两个表现:

一是人才断层与激励困境

高端人才流失严重:头部文旅集团优先将一流人才配置于自有项目,二三流人才才外派托管,导致托管团队攻坚能力不足。与此同时,能够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推动景区发展的高端人才,要么在头部文旅集团,要么被头部文旅集团挖走。

二是技术与管理模式滞后

数字化能力不足:多数托管公司仍依赖传统营销手段,未能有效整合大数据、AI等技术提升游客体验,托管公司对旅游景区的新媒体运营注重表面不注重实质,要么追求流量大,包含了大量的无效流量,要么有自己的小九九,严格控流,因为一己私利所错了景区发展的黄金时期。与此同时,景区类型多样(如自然景区、文化景区、度假区),国内没有一模一样的景区,托管模式难以复制,每一个景区都需要定制化方案,但多数托管公司缺乏灵活性。

市场环境与商业模式挑战

经济上行的时候,大家都在吃增量市场,内卷小,经济下行的时候,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拼命吃存量,看看国际政治,美国经济出现了问题,吃日本、吃韩国,吃欧盟,吃加拿大、吃墨西哥,目前的旅游市场确实是内卷严重,刀刀见血的市场,努力做营销效果甚微,稍有躺平游客就断崖式下跌。

竞争加剧导致了低价竞争,低价竞争造成了利润压缩,利润压缩是头部的事情,中小景区直接亏损,资金充裕的旅游资本就能够低价收购、整合中小景区,两极分化继续加强。

表现在托管公司上,大托管公司接大项目,小托管公司接小项目,大文旅公司有自己的托管业务就找自己人干,托管公司接不到大项目就变成了小托管公司。

同时,商业模式的脆弱性导致了小托管公司举步维艰,托管公司常面临甲方拖欠尾款问题,尤其在项目效果未达预期时,合作易破裂。

关注我公众号的,有大量给景区做服务的第三方公司,也经常跟我交流,看看有没有业务突围的方向,今天专门展开写一下,不管是托管运营的,还是纯粹的服务拼图某个类目:

1、要有全局的行业认知

虽然大部分第三方公司都是服务某个区域,甚至某个城市的,但是一定要有全局化思维。从现在往前推10年,10年内每年国内都有3到5个明星旅游案例,好在哪里,核心是什么原因,同样每年都有3到5个失败的明星案例,失败在哪里。优秀的案例代表了优秀的做法,失败的案例代表失败的做法,十年串起来,就能看清楚旅游行业发展的脉络。

2、第三方公司需要能力升级

大部分第三方公司是螺丝钉思维,按照甲方的要求,做好事情即可,这在行业蓬勃发展的时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经济下行就不行了。

所有的第三方公司都需要升级,强化产品策划、数字化运营、商业资源整合等核心能力,推动服务从“流程型”向“攻坚型”转型。

什么样的第三方公司最赚钱,最好接单,结账的时候先给你结账,就是能够推动景区发展的公司,看看张东亮先生四处被邀请割韭菜,就知道第三方公司认知不够、能力也不够了。

跟其他省份同行交流的情况,让我大感诧异,中国的确是幅员辽阔,我认为行业小学生一样的基础旅游观点,对于其他同行来说,就是知识点,就是方法论,很多经营中的问题,凡是遇到了问题a,就有相对应的答案b,在外省的景区居然需要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后,选择了错误答案c。

这里不得不表扬一下,河南文旅真的是优秀到极致,我从来未见过任何一个省份的旅游产业能够像河南一样充满活力,其他省份的同行甚至像一群小学生,经历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小镇做题家,做旅游的时候,要么被卷死,要么卷死别人。

3、聚焦细分市场,做一个专科医院

我在旅游景区工作了十几年时间,深知旅游景区发展是系统工程,头部景区是天时地利人和发展的结果,而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基本是伴随着头部景区崛起,共同成长的。从业时间长,不代表行业经验就丰富,见得多不一定做得好。在一个30年原地踏步的景区做老总,虽然从业时间足够长,但是并不代表有操盘经验。同理,做过优秀案例的第三方公司,实操经验要比在中小项目做螺丝钉的公司强得多。

我建议所有的旅游产业相关的第三方公司,认知要提升到国内的第一阶梯,永远想着把这个活干完惊艳全行业,而不是完成kpi结账走人。

既然不能做到大而全,那么就做小而精,这是第三方公司最好的生存空间,旅游景区是综合机构,不管大小都有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管理体系中需要更多的还是执行力强的螺丝钉。

从景区中离职的大部分人,都是自己能够撑起一个业务,从而做了这个业务的生意。旅游相关的业务线足够宽泛,夜经济、研学、文创、商业、新媒体等等等等,都有很好的生存空间,第三方公司只需要聚焦垂直领域,打造差异化的竞争力,就能轻松解决生存问题。想进一步发展,只需要做一个头部案例,让行业知晓,从此合作意愿和合作价格都会指数级上涨,后面发展就很容易了。

4、合作模式创新

甲方购买了乙方的服务,最希望的是乙方能够把甲方的事情当成乙方的事情,用心来做,最大化服务的结果。

在这里就需要一些企业经营的智慧了,探索合资公司、嵌入式团队等深度的合作模式,能够最大化的绑定双方的利益。

我和西安的锦上添花公司董事长刘磊交流过,感觉不夜城的模式值得学习:

锦上添花公司是标准的旅游服务第三方公司,这些年一直在探索不夜城的落地执行,其中比较经典的是刘总和落地城市政府部门的对赌,锦上添花公司支付500万作为对赌金,如果游客量不足500万(假定),那么500万就不要了,如果超过500万游客,那么每个人头再给锦上添花公司10块钱。

这个对赌能够显示出锦上添花公司的信心,在深入了解后,500万从哪里来,让我更佩服刘总的智慧。500万是项目运营人员、锦上添花公司服务人员众筹而来,是所有参与项目服务的人员对的钱,如果产生了对赌的利益,大家共同分享,如果对赌失败,大家都拿不到钱。

这就把甲乙双方的利益紧密绑定,最终的服务结果也大快人心。

旅游托管行业的困境本质是供需错配、能力滞后与市场变革的综合结果,未来,托管公司需从“短期救火”转向“长期价值共创”,通过专业化、数字化与生态化升级,方能在激烈竞争中突围。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