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宋城演艺(300144.SZ)到底有多赚钱?2024年宋城演艺营收24.17亿元,同比增长25.4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49亿元,同比增长1054.18%。
10.49亿元的归母净利润,在文旅景区类上市公司中断崖式领先。对比来看,黄山旅游归母净利润3.15亿元,峨眉山A 2.35亿元,拥有乌镇、古北水镇的中青旅1.6亿元,都跟宋城演艺存在数量级的差距。
宋城演艺利润在各上市文旅景区中遥遥领先
净利率方面,宋城演艺更是高得惊人,43.4%的净利润率,旗下杭州宋城、三亚千古情、广东千古情等景区项目的毛利率高达60%-70%。需知,宋城演艺大体上是一家重资产投资的公司,旗下自投项目有杭州宋城、三亚千古情、丽江千古情、九寨千古情、桂林千古情、张家界千古情、西安千古情、上海千古情、广东千古情等9个。
重资产景区公司,能达到这么高的利润率,实属罕见。
营收、净利润增速方面,宋城演艺也表现极佳,营收同比增长25.49%,净利润同比增长1054.18%。这在文旅消费相对疲软的当下,已属于非常高的增速。
宋城演艺轻资产业务的增速,也相当可观。宋城演艺还有轻资产输出项目长沙炭河古城、宜春明月千古情、郑州黄帝千古情、三峡千古情等,2024年,宋城演艺轻资产的设计策划业务营收1.85亿元,同比增长了118%。自投项目和轻资产项目,双轮驱动,扩张宋城演艺的项目版图。
市值方面,宋城演艺的市值高居A股文旅类上市公司第二名。截至2025年4月28日,总市值247亿元,仅次于拥有免税牌照的中国中免,高于老牌文旅央企华侨城A,高于中青旅,也高于其他A股旅游景区类公司。
A股文旅类上市公司市值一览表
核心演艺项目营收下降
应该说,宋城演艺交出了一份非常亮眼的财报,堪称文旅企业的楷模。然而,盛况之下,亦有隐忧。接下来,知酷文旅重点分析一下宋城演艺存在的问题,以便为文旅业界提供趋势参考。
首先,宋城演艺多个核心项目的营收同比下降。其中,杭州宋城同比下降2.71%,三亚千古情下降8.66%,丽江千古情下降9.71%,张家界千古情下降46.45%。
西安千古情、上海千古情的营收同比增长,主要是项目新开业,处在营收爬升阶段。只有九寨沟千古情、桂林千古情是真正意义上同比上涨。
多个项目营收下降,总营收还能上涨,主要得益于广东千古情景区的新开业,带来了2.56亿元的新并表收入,以及轻资产设计策划收入同比大涨118.56%。
事实上,对比2019年来看,核心项目的营收下滑更加明显。2019年杭州宋城项目营收9.19亿元,2024年仅为6.37亿元;2019年三亚千古情营收3.93亿元,2024年仅为1.75亿元;2019年丽江项目营收3.33亿元,2024年仅为2.9亿元。
杭州宋城是宋城演艺起家的项目,三亚千古情、丽江千古情是宋城演艺第一批异地扩张的项目,三大项目长期占宋城演艺总营收的50%左右,是最核心的几个项目。为什么这些项目营收下降如此明显?
很重要的原因是,游客对千古情系列的审美疲劳。
宋城演艺的三大成功秘诀
千古情作为最早、最经典的旅游演艺系列,其带有深厚的为旅游团客服务的基因。虽然,宋城演艺一直在极力地扩大散客占比,但这一产品基因却是融在宋城演艺的骨子里,很难转变。
旅游团客的消费特点和自由行散客的消费特点完全不同。团客对旅游演艺的自主选择性不高,主要是被旅行社“牵着鼻子”消费,打包进旅游线路里。团队对于旅游演艺的要求也不高,热闹、华丽、有噱头即可,这近乎于看杂技表演的心态。宋城演艺的产品,很好了迎合了这部分观众,以及其产品很好满足了旅行社的需求。其旅游演艺产品本身套路化、模板化严重,每个项目几乎千篇一律,舞台、布景、灯光、服化道等大红大绿,加上声光电特效以及一些调动观众情绪的惊险动作,非常符合年龄偏大、艺术审美需求不高的团客的偏好。
而对于旅行社,千古情系列有很高的返佣,散客价和旅行社团客价相差很大,为旅行社留足了利润空间。旅行社也乐于把千古情打包进自己的线路里,因为一方面名气大,另一方面旅游团客也需要这种热闹、应景的演出节目,增加行程体验的丰富性。
这类旅游演艺作品的创造门槛,其实并不高。宋城演艺之所以能脱颖而出,主要有三点原因。
第一是入行早。
早在1996就在西湖边上开业了第一家杭州宋城景区,是国内第一批吃到大众旅游团红利的文旅企业。
第二,是宋城演艺的模式和选址。
宋城演艺是自投、自导、自营,从商业性来看,宋城演艺的选址、投资规模、成本控制上,都优于地方政府和文旅国企主导的投资模式。明显赚不到钱的项目,地方政府会投,但宋城演艺不投。别的地方政府找大牌导演创作,制作费都要1亿元,而且大导演未必了解团客的需求。宋城演艺自投、自导,最大程度上把控住了各项成本,满足了团客和旅行社的需求。
宋城演艺的项目选址也很有特点。一个是主要在南方,9个自投项目,除新近开业的西安千古情外,其他8个都在南方。为什么不来北方投呢?一方面北方消费能力不如南方,另一方面北方旅游淡旺季太明显,天气一冷,当地核心景区就没客流了,依附于核心景区的旅游演艺自然也没客流了。
另一个是,宋城演艺不选成都、重庆、长沙、武汉这样的本地人口多、消费能力很强、外来客流也很多的中心型城市,而是选九寨沟、张家界、桂林、丽江等这种几乎没有本地消费、纯靠外来游客的旅游目的地。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旅游目的地团客多、旅行社多,而本地可选的文化消费产品很少。
举例来说,宋城演艺为什么不在成都、重庆、长沙、武汉等落地项目,因为这些城市外来客流虽然也很多,但旅行团少,大多数旅行社不喜欢把游客放在这些城市住宿,因为贵,因为没有政府补贴。同时,这些城市夜生活太繁华,游客可选的晚间娱乐项目太多,不一定想去看旅游演艺。宋城演艺选在九寨沟、张家界、桂林、丽江这种地方,游客晚上除了看演出,无事可做。
所以,宋城演艺的成功绝对不是因为产品真的做得好,游客真的爱看,而是它巧妙的选址,让自己的产品在当地垄断了外来游客的消费选择。宋城演艺唯一一个选址的例外是上海千古情项目,敢在上海这种大城市硬碰硬,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宋城演艺试水转型的行动。这个项目经营情况怎么样呢?应该说很不好,只有30亩的面积,是其他千古情的面积的1/5-1/3,开业了几年,在上海市场上一点水花都没有,亏损的程度是各个千古情项目里最高的。
所以,宋城演艺的项目在北京、上海、成都、重庆、长沙、武汉这种花花世界,是没有竞争力的,只能开在本地夜生活匮乏、缺少文化消费、外来客流量却十分充沛且有大量的旅行团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第三,相比其他旅游演艺项目,宋城演艺各项目的座位数极大,具有规模优势。
剧场够大,才能把边际成本降到最低,座位数够多,才有足够的弹性容纳空间,应付十一黄金周等节假日的客流峰值。这也契合旅行社的需求,旅行社最需要的就是供应稳定,且成本低,最好有大量的室内剧场,不惧天气的影响。
这些特征也都融在宋城演艺的产品基因里。杭州宋城自开业以来,不断扩张剧场规模,从最初的单个剧场,几百人的规模,到2024年已经扩张到5个剧场,同时容纳上万名游客观演。三亚千古情座位数高达4700个,丽江千古情4500个,桂林千古情3200个,广东千古情3000个,西安千古情5700个座位。这一个个,都是旅游演艺中的巨无霸。
对比一下,张艺谋、王潮歌的“印象系列”,都是室外实景演出,天气一变,演出取消。王潮歌的“又见系列”改为室内,但为了追求艺术效果,采取行进式演出方式,没有固定座位,观众边走边看,单场演出最多容纳1000人,还需要分不同的故事性进入,否则场馆容不下。投资8.19亿元的戏剧幻城《只有峨眉山》,主剧场“云之上”才1400个座位,也是要边走边看,穿梭在不同的演出空间。
在规模体量上,唯一能和宋城演艺掰掰手腕儿的,大概是同在张家界的《魅力湘西》,座位数3100个,冯小刚担任总导演,同样的热闹、华丽风格,具备旅行团客偏好的一切特征。所以,《张家界千古情》一直被《魅力湘西》压着打。2024年,张家界千古情营收3671万元,相比其他千古情项目动辄上亿元,少得可怜,要知道张家界千古情有座位3000个,只是略少于其他千古情,而营收3671万元,只是其他千古情项目的零头。而且,2024年张家界千古情营收同比下滑了46.45%。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碰上了旗鼓相当的对手,《魅力湘西》落地比张家界千古情早,位置比千古情好,跟旅行社的关系比千古情铁。《张家界千古情》无法在当地形成客流垄断。
所以,宋城演艺堪比印钞机的盈利能力,并不是产品做的多么受游客欢迎,多么有市场竞争力。而是其通过严苛的选址、极低的边际成本、极大的客流吞吐量、标准化的创作套路,批量制造了最适合旅行社、旅游团的“应景作品”。这种作品在缺乏夜生活、缺乏文娱消费的旅游目的地,也能通过一些渠道吸引散客。但是,把它放在大城市,或者当地有规模体量相当的竞争对手,千古情系列就没有竞争力了。
产品缺乏创新力
可以说,靠着以上的方法,从1996年至2025年,宋城演艺吃了30年的旅游红利,而其演艺作品本身,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思想性都不高,缺乏创新力。这些缺点,在当今这个游客自主选择消费,且年轻游客鉴赏能力不断提高的当下,暴露无疑。
成功的模式会形成强大的路径依赖。时代在变化,新一代年轻的游客在成长,游客的审美在提升,而宋城演艺却很难真正完成旅游演艺产品的创新。
杭州宋城2024年的营收只有2019年的69%,三亚千古情2024年只有2019年的44.5%,丽江千古情只有2019年的87%。为什么三大核心项目中,三亚千古情的降幅最深?那是因为三亚是最不依赖旅行团的旅游目的地,绝大多数客流都是散客。散客有自主选择权,散客对演艺产品的需求再不断升级,你产品达不到他们的审美,客流量就不可能持续,尤其是年轻游客。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王潮歌的《又见平遥》。《又见平遥》有很强的创新性,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表演形式都很有看点。2019年《又见平遥》全年游客69万人次,2024年上升到80万人次,完全没有客流下滑的迹象。2024年《又见平遥》总营收1.64亿元,接近《三亚千古情》的水平。可要知道,《三亚千古情》有4700个座位,而行进式的《又见平遥》单场最多容纳1000人。
《又见平遥》演出 图源:又见平遥
王潮歌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更是突破了旅游演艺作为旅游目的地附属品的属性,真正把“只有河南”做成了能引流的核心景区,2024年“只有河南”各剧场观演人次超过2000万,其中85后观众占到85%。
“只有河南”和千古情系列,是有本质不同的,千古情系列说到底是蹭热门旅游目的地的流量,本身很难带来客流增量。而“只有河南”落在郑州中牟县,“只有河南”把这里变成了热门旅游目的地。
这就是创新的力量,这就是新一代游客的选择!“只有河南”这样的项目,不是套路化、批量化的作品,而是真正有思想、有才华的艺术家突破自我之作。
可以说,批量化复制、套路化严重、演出风格陈旧的老式旅游演艺,正在遇到新一代游客的审美疲劳。吃了30年时代红利的宋城演艺,还有能力跟上新时代的大潮吗?
知酷文旅对此并不看好。股民对此投了反对票。宋城演艺的股价高点在2021年4月22.53元/股,目前(2025年4月28日)股价只有9.43元/股,距离最高点的已经下跌了59.2%。
最近12个月,宋城演艺股价高点为15.9元/股,目前(2025年4月28日)股价距离12个月高点已经下跌了41.7%。再看2025年至今的股价涨跌幅,宋城演艺只有1.4%,在A股旅游类上市公司中仅排第19名。
业绩表现这么好,股民和投资机构却不肯押注,股价连年阴跌。这已经足以说明问题。
宋城演艺当下还有247亿元的市值,在文旅上市公司中高居第二名,这一市值主要是宋城演艺的利润够厚。按市盈率来看,宋城演艺市盈率(LYR)只有23.5倍,在一众文旅上市公司中属于中下游水平。
随着年轻一代游客对宋城演艺的审美疲劳进一步加剧,各个项目的营收、利润会进一步下降。“文旅印钞机”宋城演艺不会在一瞬间衰落,因为旅游团不会瞬间消失,一些热门旅游目的地缺乏夜间大型文旅项目的情况也会长期存在。但可以预见,宋城演艺将会走一段长长的下坡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沦为文旅行业边缘性的角色。
某种程度上,没有永远屹立在时代潮头的企业,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文旅行业正常的新陈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