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这两天文旅产业最大的新闻莫过于祥源集团战略投资海昌海洋公园,这是近几年来中国文旅产业最大规模的产业整合,必将对中国文旅业影响深远,这让我想起了黑石并购默林的事,我给大家分析下这两个交易整合的异同,详细分析可以看执惠公众号的深度分析(重磅解读|祥源战投海昌海洋公园,一场资本与文旅的深度融合)。
我们先看,交易背景与战略逻辑维度:
资源互补与产业链整合
祥源集团与海昌海洋公园的“联姻”,核心逻辑是“山岳+海洋”的资源互补。祥源以自然景区(如张家界、凤凰古城)见长,而海昌拥有海洋主题公园IP和城市流量入口,两者结合形成覆盖自然、娱乐、文化的全域旅游生态。这与黑石2005年收购默林娱乐的逻辑相似:默林当时是欧洲小型水族馆运营商,黑石通过并购乐高乐园等资产,将其打造为全球第二大家庭娱乐品牌,形成IP驱动的产业链闭环。
海昌财务困境与资本纾困
海昌因疫情冲击和债务压力选择引入战投,祥源以22.95亿港元注资缓解其流动性危机,同时获取控股权。类似地,黑石收购默林时,后者正面临债务高企和增长瓶颈,黑石通过杠杆收购(LBO)注资并推动其上市,最终实现资本增值。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通过资本介入解决标的方的短期困境,但祥源更注重长期运营协同。
祥源凤凰古城“湘见·沱江”沉浸式艺术游船 图源:祥源文旅
资本运作模式与整合策略差异
首先是杠杆收购与轻资产转型,黑石对默林的收购采用高杠杆模式(自有资金占比不足5%),并通过出售非核心资产、优化管理成本实现轻资产运营。祥源则更多依赖产业资源整合,例如将海昌的海洋IP与自身低空经济、山岳景区结合,探索“海陆空”立体化体验。两者的差异反映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不同策略:黑石以金融工具驱动价值重构,祥源则以实体资源协同为导向。
其次,IP赋能与运营能力输出,黑石通过默林的IP矩阵(如乐高、杜莎夫人蜡像馆)强化品牌溢价,并反哺旗下其他资产。祥源则强调“投研建运”一体化能力,将自身在景区管理、低空观光等领域的经验注入海昌,例如优化上海海昌的运营效率。这种差异源于双方的核心竞争力:黑石擅长资本运作与IP孵化,祥源更注重线下场景的深耕与资源聚合。
行业周期与战略意图对比
首先,行业阶段与投资动机。黑石并购默林正值欧洲文旅产业整合期,通过规模化降低边际成本、提升议价能力。祥源战略投资海昌则处于中国文旅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升级的阶段,双方合作瞄准“国内50+国际50”目的地布局目标,试图以资源互补抢占高端市场。可见,黑石布局的是横向扩张,祥源则聚焦纵向产业链延伸。
其次,长期战略意图差异。黑石的退出导向明确,通过推动默林上市实现资本增值(回报率超6倍)。祥源则强调控股后的深度运营,例如整合双方年游客量超3亿的流量池,构建“线上平台+线下场景”的生态闭环。
这种差异折射出资本属性的不同:黑石作为私募股权基金目标单一,追求财务回报,但祥源作为产业集团在追求财务回报的同时,更注重战略协同与长期价值。
这两个行业整合案例的共同启示在于,文旅产业的竞争已从单一项目转向系统能力,未来成功者需兼具资源整合、资本运作与场景运营的多维能力。对中国企业而言,如何在“内卷化”市场中通过战略投资或并购实现差异化突围,将是长期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