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社会如同一座金字塔,资源分配遵循着正态分布的客观规律。无论是成功、财富、名誉还是学识与职级,这些稀缺资源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分配法则的支配。数据显示,中国创业者在三年内的成功率仅为2.3%,而企业新项目的成功率甚至更低。在这种严酷的统计概率面前,那些夸夸其谈、信誓旦旦的承诺,若非出于无知,便是源于无耻的欺骗。
当前经济环境下,民营企业正深陷资产负债表的泥潭,必须严守负债红线;与此同时,国有企业也在推进"两金压降"政策,实施战略性业务收缩,尤其需要重视投资后的效果评估。凯恩斯主义虽然为我们提供了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创造需求、促进就业和税收增长的解决方案,但由于决策时的盲目冒进,我们逾越了实践的边界,导致国有企业过度扩张业务领域,虽创造了一些需求,但这种并非都是基于市场化的扩张方式难以为继,最终造成了社会财富的巨大损耗。
当然,注定的失败往往源于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包含主动的推波助澜和客观的不能逾越。从主观层面来看,行政思维的主导是关键因素——即便面对国家鼓励的政策方向,也应当结合本地实际深入调研、量力而行,并对最终结果承担责任;而客观条件的限制是失败的根本,此时的所谓“有为”犹如刀枪不入的“勇气”,不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主观不负责:决策者的盲目与短视
(一)长官意志与政绩冲动
在一些地方政府主导的旅游项目中,长官意志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决策者为了追求短期的政绩和热度效应,盲目上马大型旅游项目,却忽视了项目的实际可行性和市场需求。
例如,某地方政府为了打造旅游名片,未经充分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便决定建设一个大型主题公园。在项目规划阶段,没有充分考虑当地的人口规模、旅游市场容量以及周边旅游项目的竞争态势,仅凭领导的主观意愿和对旅游产业的片面理解,就仓促上马。
结果,主题公园建成后,由于游客稀少,运营成本高昂,最终难以为继,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烂尾工程,草长得比人都高。这种决策者的主观不负责,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对当地旅游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旅游业在很多地方政府眼中是“气氛组”、是“人间烟火”、是“歌舞升平”的象征,更是地方政府唯一的抓手和显性政绩。这种认知使得一些地方政府在决策时过于急功近利,忽视了项目的长期可持续性和实际效益。他们希望通过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来提升地方形象,吸引投资,带动经济增长,但却忽略了旅游项目的复杂性和风险性。
(二)利益驱动与短期逐利
部分旅游项目的决策者受到利益的驱动和业务定位限制,只关注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项目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一些开发商为了获取土地资源和政策优惠,打着旅游开发的旗号,实际上却进行着房地产开发。
例如,华乔城采用的“地产+乐园”模式,华乔城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过分倚重房地产销售作为主要资金来源,主题乐园作为获客引流来源,却忽视了主题乐园运营和旅游设施的持续投入。这种"以房养园、以园引流"的商业模式存在明显弊端:一旦房地产市场遇冷,主题乐园将立即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最终导致整个项目陷入经营困境。
(三)群体决策中的从众心理
在旅游项目的决策过程中,群体决策的弊端也时有显现。当一个项目由多人共同决策时,个体可能会受到群体意见的影响,放弃自己的独立判断,盲目跟从群体的决策。例如,在一些旅游小镇的开发项目中,决策团队在项目初期对市场前景存在分歧,但随着部分成员的乐观情绪感染,整个团队逐渐形成了一致的乐观预期,忽视了项目可能面临的市场风险和运营挑战。结果,项目建成后,由于市场定位不准确、旅游产品单一等原因,游客数量远低于预期,项目运营陷入困境。
(四)自我认知偏差
从个体心理角度来看,人们往往存在过度自信的倾向,尤其是主要负责人和老板赌性和侥幸心理共存。这种过度自信并非简单的盲目自大,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对自身能力、经验以及所掌握信息的过度高估。许多投资者在面对投资机会时,即便市场环境不佳、风险信号频闪,仍坚信自己能够凭借独特的见解、敏锐的市场嗅觉或过往的成功经验,从众多失败者中脱颖而出。这种心理在投资领域尤为常见,众多小散在股市暴跌、哀鸿遍野之际,仍坚信自己能够抄底成功,实现财富逆袭,殊不知市场的复杂多变远非个人能力所能完全掌控。
客观失败:不可抗力与市场不确定性
(一)引用旅游统计数据的后遗症
旅游统计数据被诟病已久,天下苦旅游数据久已,其横向不能比纵向不能加,却仍被不少地区奉为衡量政绩的核心指标。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某些地区的旅游数据增长率竟能突破经济规律,持续保持"逆势上扬",个别地区甚至出现旅游数据增速超过GDP增速一倍以上的荒诞现象。
试想,若以如此失真的数据作为规划依据,最终形成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规划方案与实际情况的偏差将何其巨大?这已不是简单的"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而是"失之千里,谬之万里"的严重失真。更令人忧虑的是,这些虚高的旅游数据俨然成为了某些地方的"皇帝新衣",特别是在政府主导的重大文旅项目中,往往需要匹配"大的、漂亮的"旅游数据作为支撑。这种恶性循环导致数据泡沫越吹越大,危害也越来越严重。
(二)市场变化与竞争加剧
旅游业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行业,市场变化迅速,竞争激烈。许多旅游项目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市场环境的变化,缺乏前瞻性研判与思考。例如,一些传统旅游景区在开发初期,凭借独特的自然景观或历史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
然而,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游客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而这些景区在后续的开发和运营中,未能及时跟上市场变化,对旅游产品进行创新和升级,导致游客数量逐渐减少,市场份额被新兴的旅游项目所抢占。此外,周边旅游项目的竞争也加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在一些旅游热点地区,多个旅游项目同时开发,相互竞争客源,使得每个项目的市场份额都被稀释,增加了项目运营的难度。
(三)预期收益与沉没成本的经济考量
从经济角度而言,决策者在面对明知风险较高的项目时,往往会基于对预期收益的过高估计以及对沉没成本的不舍而做出上马决策。在投资领域,一些项目可能在前期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当项目进展到一定阶段,面临失败风险时,决策者往往会陷入沉没成本的泥沼,不愿轻易放弃。他们认为,只要再坚持一下,加大投入,就有可能扭转乾坤,实现预期收益。这种心理在房地产开发领域较为典型,一些开发商在市场下行、销售不畅的情况下,仍不愿降价出售,寄希望于市场回暖,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项目烂尾。
(四)不可抗力与外部环境因素
旅游业的发展还受到诸多不可抗力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自然灾害、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素对旅游项目的影响尤为显著。例如,2020年以来的新冠疫情,给全球旅游业带来了沉重打击。许多旅游项目在疫情期间被迫停业,游客数量锐减,收入大幅下降,一些小型旅游企业甚至面临破产倒闭的困境。
此外,政策法规的变化、经济形势的波动等外部环境因素也对旅游项目的运营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对旅游开发项目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导致一些已经规划或在建的旅游项目不得不调整规划或暂停建设;经济形势的下行也使得游客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受到影响,进一步加剧了旅游市场的竞争。
案例剖析:大庸古城的兴衰启示
大庸古城项目是旅游业中一个典型的失败案例,其失败的原因既包含了决策者的主观不负责,也受到了客观条件的限制。
(一)主观决策失误
大庸古城的建设初衷是为了打造张家界的文化旅游新名片,将张家界5A景区的流量向城内引一下,推动城市内的旅游消费。然而,在项目规划和决策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项目定位模糊,缺乏独特的市场定位和核心竞争力。大庸古城试图将张家界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元素进行整合,既没有深度的文化挖掘,更缺乏商业本身的设计与思考,导致古城的文化展示形式单一、内容空洞,流于简单的模仿,属难在千篇一律的假古镇中脱颖而出。
其次,项目规划不合理,旅游设施和服务配套不足。古城的建设规模宏大,但在建设过程中,开发次序的把握,业态的配比等重视不够,导致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体验不佳。
(二)客观条件限制
除了主观决策失误外,大庸古城的失败也受到了客观条件的限制。
首先,市场竞争激烈,挤进市场困难。张家界作为著名的旅游城市,已经拥有众多成熟的旅游景区,如武陵源、天门山等,这些景区在游客心中已经形成了固有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
作为张家界旅游版图中的新兴亮点,大庸古城文旅项目在当前旅游产业集群中主要扮演着配套补充的角色,其市场定位以辅助功能为主,尚不具备引领区域旅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资金压力巨大。古城的建设规模宏大,投资金额高达数十亿元,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和政府财政支持。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资金链紧张,导致工程进度延迟,项目未能按时开业,进一步影响了项目的市场推广和运营效果。
大庸古城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是必然的。其自有资金低于50%,以融资为主的资金规划方式,在旅游业低毛利润的定律下,资金成本压垮项目是必然的。
旅游业本身是一个低毛利润的行业,运营成本高,回收周期长。大庸古城在建设过程中,过度依赖外部融资,导致资金成本居高不下。在项目运营阶段,由于游客数量不足,收入难以覆盖高昂的资金成本和运营成本,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项目难以为继。
失败的社会价值与群体心理启示
从社会层面来看,失败并非全然消极。失败的项目与经历往往能够为社会积累宝贵的经验教训,为后来者提供借鉴与警示。
以大庸古城的失败案例为例,其在融资、规划、建设、运营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如定位不准确、市场调研不足、资金链断裂、整体建设整体运营、建设周期过长以致于超领导任期等,为其他类似项目提供了反面教材,促使后来的决策者在项目决策者敲响警钟,促使他们在项目规划阶段就更加重视和审慎对待市场调研、风险评估与可行性论证,尤其要发挥企业家的风险规避和机会把握能力。
从经济学维度看,失败项目实际上暗合凯恩斯主义的需求创造理论。这些项目的失败往往意味着资源的重新配置,通过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实现了财富的再分配过程,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先富带动后富"的发展逻辑。
同时,失败在一定程度上也塑造了社会的创新文化与风险意识。在一个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中,失败被视为创新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是探索未知、突破常规所不可避免的代价。这种文化氛围激励着人们勇于尝试、敢于冒险,为社会的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