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舟已过万重山:中国文旅转型的超级样本

梓有集;湖北联投集团;文旅投资 本文作者:执惠 2025-08-29 15:20:17
荆楚山水深厚底蕴遇见时代情绪价值减重,一场以“轻”为名的文旅革命正在重塑中国文旅业格局。

中国文旅产业正在经历深刻转型。过去十年,文旅项目普遍追求大规模投资、大面积开发,主题公园、古镇街区等同质化现象严重。随着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正引导文旅产业摒弃同质化扩张模式,转向注重特色发展、文化传承和品质提升的新路径,推动产业实现从“重规模”到“重内涵”的战略转型。

外界如火如荼,视角回到咸宁,在1400亩山水间,七位国际建筑大师的杰作——湖北联投梓有集悄然落成。没有宏大的门楼,没有铺天盖地的广告,只有一片羽毛般的轻盈标识,预示着这里马上要经历的一场前所未有的“减重”革命。

01 时代转型:从重资产向轻运营转变

地产文旅模式破产后,文旅投资模式的可行性并未出现可广泛复制的经验和实践,导致文旅投资模式不清晰,单一项目的成功经验无法有效复制到另一项目,都需要因地制宜,逐个谈判,导致文旅项目落地难度成几何倍的增大,文旅大投资建设难度极大。

文旅需要重投资,但投资的前提是把在地的文化元素、产业资源通过运营手段打造成产品,尤其是把投资形成的资产,转变成现金流和收益,在这一块,很多地方政府、当地国资花费几十亿上百亿投资的项目难以为继,短期托底,运营乏力烂尾的项目触目惊心,难以跳脱出“投入大-单价高-游客少-亏损大”的恶性循环。

湖北联投作为湖北省属重点国企,通过项目投资、业态融合、文化挖掘与运营创新等多种方式深度参与城市发展。

16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联投一路深耕咸宁,在斧头湖畔种下了一座城。联投咸宁公司倾力打造梓有集项目,不断充实新城的内涵,让土地重生。运营方湖北天逸作为集团幸福产业综合运营商,精心培育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地标,并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null

其中参与的梓有集项目虽投资规模大于一般轻文旅项目,但其“中国美学轻度假策源地”的定位,及“轻运营、轻美学、轻度假、轻体验”的核心实践,深度契合轻文旅的升级方向,是第二代轻文旅的标杆项目,对行业具有引领性借鉴意义。对此,梓有集项目负责人表示:“轻不是项目投资的大小,而是消费需求变化驱动产业转型,消费者追求“心灵减负”,渴望在旅行中找到让“心轻了”的珍贵体验”。

02 运营创新:内外系统下的四方运营

运营前置现在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但项目成功的关键是如何保证资产不流失,降低运营风险并提升资产周转率。这不仅需要在项目开发前,对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消费习惯、消费频次、消费需求等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实现精准定位,还需要有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内系统和外系统。

围绕内系统,梓有集的产品设计围绕“让心变轻”的核心理念,构建了空间、时间、关系三重解压系统。

空间解压:项目集合七位大师共造的美学样本,构建围湖布局的多样自然业态。建筑巧妙地融入山水肌理,通过巧妙的光影运用与材质选择,营造出沉静脱俗的空间氛围。

时间解压:梓有集打造了“轻心度假701”体系——七方小世界的美学宿集,零压感度假的服务理念,一湖大自然的玩法业态。让游客从都市快节奏中彻底解脱,享受“时光慢慢”的惬意。

关系解压:通过多元化业态和创新活动设计,梓有集重构了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游客在这里不再是简单的住宿,而是参与到各种体验活动中,在互动中找到更轻松的相处方式。

null

9月27号现场发布“梓有集”创新白皮书,同时梓有集打破了传统文旅项目的运营模式,创新性地采用了四方共治的管理架构,必须贯彻够“硬”。

2025年8月,梓有集项目建设方、运营方等四方共同签订了标准化管理规章制度,《梓山湖园区公约》《园区管理手册》及《产品价格体系》正式落地,为项目的精细化运营奠定了制度基础。

这份制度的签订,意味着全流程服务理念将贯穿始终。从游客预订那一刻开始,无压决策、贴心沟通的专属管家服务、被悄然送至房间的行李、在地导游等服务无处不在、满足预期标准却又恰到好处,实现“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

03 产业重构:极致美学下内容即业态

产业价值重构是转型核心。梓有集从“设计创作—场景体验—产业延伸”的完整价值链正在形成,建筑设计美学是核心,场景转化是关键,产业延伸是保障。

梓有集业态组合摒弃了传统文旅项目贪大求全的思路,以及小体量商业的传统零售思维,转而追求精准的业态融合与创新,具体表现为:

1.核心住宿集群:由多个知名民宿品牌构成的特色住宿群落,以“轻度假”为向导,打造“自然与”村落式美学酒店、湖岸疗愈民宿等,房间设计弱化冗余功能,强化 “美学感+舒适度”,实现 “睡在自然里” 的体验。

2.文化赋能体验:项目注重文化内涵的注入,以“轻美学”激活在地文化,包括与湖北美术学院合作,邀请非遗传承人开设手作工坊,让漆器、竹艺等传统技艺重焕生机,让文化以“轻盈”的方式触达游客。

3.体验业态集群:联动多元化业态,以“轻体验”链接自然与生活,涵盖有机农场、温泉清康养社区、亲子自然课堂、美学市集等,所有业态均遵循“低门槛、强互动”原则。

4.服务配套集群:以“轻运营”为支撑,提供“零压感”配套(如免费接驳车、行李上门服务、24小时管家),搭配“轻食餐厅”(以在地食材为主,简约健康),形成“全流程舒适”的服务体验。

null

04 样本价值:轻文旅模式的推广意义

项目以“美学”核心,融合科普研学、非遗文创等多元业态,且以三大创新模式为支撑——设计大师主导的在地美学转译、美学生态圈的多业态融合、社区共赢的共享发展,其价值不仅在项目本身的成功,更在于为行业提供了“美学轻度假”的可复制方法论。

在发展理念上,梓有集不仅代表轻文旅从 “小轻新” 向 “精智美”(精品化、智慧化、美学化)的升级方向,秉持“运营前置、文化赋能、产业融合、场景极致化”的实践路径,为轻文旅行业发展提供了切实参考。

null

其项目地处武汉、咸宁、嘉鱼三地交界处,坐拥武汉80公里黄金半径内的“1小时生活圈”,能够充分承接其城市辐射与消费外溢。这种区位选择策略为都市周边的轻文旅项目提供了参考。

尤其是轻资产运营模式的可移植性。梓有集的“政府引导+企业运营+社群共建”架构和模块化投资策略,能够快速复制到其他具有文化资源和自然禀赋的地区。

最终还是要依靠产业带动效应。梓有集不仅是一个在地项目品牌,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倡导者,一种城市文化的推动者,兼顾流量与“留量”、网红与长红。项目将成为咸宁市文旅产业的重要抓手,助力当地打造全国知名文旅轻度假目的地。

null

05 未来展望:文化锚点与在地融合

梓有集的诞生恰逢其时。当传统文旅项目还在陷入投资规模竞争和同质化竞争之际,它以“轻”为核心理念,开创了中国文旅的全新范式——不追求规模最大,但求体验最精;不追求业态最全,但求特色最鲜明。尤其是围绕文化锚点构建,深入挖掘本地历史、民俗、非遗等文化资源,将抽象的文化符号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文旅场景。

未来轻文旅将呈现 “技术集成化、文化深度化、生态集群化” 三大趋势,核心在于构建 “技术赋能 × 文化转译 × 社区参与 × 金融创新” 的协同机制,真正实现从 “轻投入” 到 “重价值” 的质变,最终成为激活城乡资源、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

梓有集是中国首个美学轻度假策划地,旨在打造全球轻文旅超级样本。9月26日-9月28日,咸宁梓山湖,共赴【梓有集艺术生活节】,一同探讨文旅创新与轻度假美学的未来脉络,携手开启一场关乎生活方式的深度对话,共同见证又一个文旅新标杆的诞生。

null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执惠
作者
17497
文章/篇
52436323
阅读/次
小编推荐
推荐报告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