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叠加形成8天超长假期,全国文旅市场活力加速释放——交通运输部预测,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突破23.6亿人次,日均2.95亿人次、同比增长3.2%,10月1日首日流动量更达3.4亿人次,创历史峰值;高速公路高峰时段车流量逼近7000万辆,自驾出行占比近八成。
亮眼数据背后,文旅市场已从“单一爆款依赖”转向“多元业态共生”,通过情绪价值、沉浸体验与在地文化的深度耦合,不仅激活草根网红、赛事文旅、影视IP等新场景,更奏响了体验经济时代黄金周的消费新序曲。
出行数据透视文旅新趋势:自驾主导、新能源崛起,长线出行回暖
今年双节叠加的8天超长假期,进一步释放了公众的出行需求,从交通数据中可清晰窥见文旅市场的三大新动向:
其一,高速公路流量再创新高。假期高峰时段高速公路车流量逼近7000万辆,直观反映出假期出行的集中性与旺盛度。
其二,自驾出行成核心主力。交通运输部预测,本次假期自驾出行达18.7亿人次,占出行总量的近八成。小客车凭借灵活便捷的优势,成为高速出行的核心力量,既直接带动周边游热度攀升,也为跨省长线旅游注入关键活力。
其三,新能源出行成新增长点。假期新能源车流量预计达1400万辆,这一变化倒逼多地景区、酒店进一步加速完善充电设施,主动适配游客绿色出行的新需求。
截至假期前半程,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保持高位运行,为后续文旅市场的持续火热筑牢基础。
文旅市场活力迸发:热门城市领跑,长线旅游显著恢复
假期前半程的实际数据,不仅印证了出行需求的旺盛,更折射出文旅消费活力的全面释放,清晰呈现“热门城市领跑、长线市场回暖”的鲜明特征。
从区域分布来看,一线城市与特色旅游城市仍是“顶流”。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及成都、西安、杭州、南京、重庆等兼具文化底蕴与旅游吸引力的城市,成为公众出行的首选目的地,稳居全国文旅流量第一梯队。
从市场热度来看,长线旅游恢复态势显著。10月1日当天,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3.36亿人次,刷新历史同期纪录;上海、成都、西安等热门城市的旅游热度预计将突破去年同期高位,标志着国内文旅市场已从“短途稳健恢复”全面迈向“长线市场显著复苏”。
新业态引爆文旅市场:四大场景解锁“体验式消费”新玩法
这个黄金周,文旅市场的真正亮点,在于一批“小而美”的新业态崛起——它们以情绪为纽带、以体验为核心,推动文旅消费从“打卡式游览”转向“深度沉浸”,催生出四大热门场景:
草根网红:用“情绪价值”点亮城市烟火气
江西景德镇的“鸡排哥”李俊永,意外成为这个假期极具热度的文旅名片。他的6元鸡排摊位前,曾出现单日排队超3小时的盛况,甚至吸引外籍游客专程打卡。其走红的关键,在于将普通小吃摊变成了“情绪供给站”——网友戏称“6元鸡排如同附赠60元脱口秀、600元服务体验”,他用街头的真诚与幽默,让游客在低价消费中获得超预期的情感满足。9月28日,景德镇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已正式授予其“景德镇文旅推介官”称号,这份接地气的烟火气,也让千年瓷都多了一份打动人心的生活温度。
赛事文旅:“为一场球赴一座城”成新潮流
今秋江苏“苏超”(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的火爆,生动诠释了“体育赛事引流、文旅消费变现”的新模式,成为假日“体旅融合”的典型样本。江苏省人民政府数据显示,赛事自开赛至9月20日已带动13个主场城市接待外地游客1075.66万人次,银联异地文旅消费达106.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70%、25.21%。
为放大赛事效应,各主场城市纷纷推出“看球+旅游+美食”组合套餐:无锡为观赛市民提供阳山水蜜桃“买一送一”、商场免费停车、打车6折优惠;扬州则在主场日周末对省内市民免费开放全市国营景区,让“看球”与“游城”形成消费闭环。
音乐节+:年轻人的假日狂欢拉动消费转化
音乐节已成为假日文旅的“流量引擎”,尤其对Z世代群体具有强大吸引力。常州太湖湾音乐节上,歌手梓渝带来双日舞台首秀,吸引众多粉丝到场,直接带动音乐节周边餐饮、文创消费显著增长。更重要的是,“音乐节+旅游”模式成功将“演出流量”转化为“城市消费力”——超七成游客为参加音乐节选择在当地过夜,平均停留时长达2.5天,显著拉动酒店、餐饮、零售等行业增长,成为假日经济的新增长点。
影视+旅游:从“打卡”到“沉浸”的深度体验
山东的“影视+旅游”模式在这个假期频频出圈,核心在于突破“简单取景地打卡”,打造“沉浸式场景体验”。在红嫂家乡旅游区,景区围绕近期高口碑热播剧《生万物》,推出“同款服装体验+剧中场景还原打卡+同款美食品尝”全链条服务,并设计清晰的游览线路、设置数十个主题海报指示牌,让游客从“看剧人”真正变成“剧中人”;在乐陵影视城,园区更打造覆盖上午十点至夜间九点的“全时段百场演出”,游客可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从唐代到19世纪美国西海岸的时空穿越,彻底打破传统观光的边界。
这个超级黄金周,因无数个“小而美”的体验场景而鲜活——景德镇鸡排摊的烟火气、苏超赛场的呐喊声、太湖湾音乐节的青春音浪、山东影视景区的沉浸体验,共同指向一个清晰趋势:文旅消费已进入“体验为王”的时代。能提供情绪价值、传递在地文化、打造深度沉浸感的产品,正在成为拉动市场增长的关键引擎,也为中国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写下了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