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到达”到“融入”:2025旅游消费结构性变革的四个关键维度

文旅消费;十一国庆假期;国内游 本文作者:执惠 2025-10-14 09:59:36
旅游市场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游客愿意为更好的服务、更深的体验、更强的情绪价值支付溢价。

2025年国庆中秋“超级黄金周”正式收官,八天的长假不仅释放了公众积攒已久的出行热情,更成为中国旅游消费结构变迁的一面镜子。在返乡探亲与休闲度假双重需求的叠加下,旅游市场呈现出供需两旺的活跃局面,游客的出行半径、消费偏好与体验方式均发生深刻变化。

从各大平台的数据来看,这个假期不再是简单的“量”的复苏,更是“质”的跃升。旅游行为本身,正从传统意义上的观光游览,逐步进化为一种融合了情绪表达、文化认同与生活方式体验的综合性消费行为。

携程、同程旅行、马蜂窝等平台发布的假期报告指出,今年的旅游市场呈现出几大鲜明特征:消费结构变化驱动体验深化、出行节奏趋向灵活理性、目的地格局重构与细分市场崛起、出行方式多元化与智慧化转型。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后疫情时代旅游市场的自我革新,也预示着行业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体验深化:从观光到沉浸,品质个性成主流

在“为情绪买单、为体验付费”的价值驱动下,游客越来越重视旅行的深度与品质,传统观光游正加速向沉浸式、高品质旅游转变。

携程数据显示,国内长途游订单占比进一步提升,出境包车游订单同比增长超120%,其中日本、斯里兰卡等市场GMV增幅显著。游客不再满足于“打卡式”游览,而是倾向于包车游、非遗体验、夜游演艺、环岛骑行等更具互动性和内容深度的旅行方式。例如,在石家庄,夜游景区搜索热度环比翻倍,《红楼入境》沉浸式舞剧等夜游项目成为吸引游客的“新引擎”。

同程数据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趋势:高品质酒店、多居室民宿、私家团等产品预订热度大幅攀升。非一线城市高品质酒店预订热度同比增长超90%,连住订单增长超52%,反映出游客对住宿体验的要求不断提高。此外,首乘飞机用户中选择头等舱/商务舱的比例增长超10%,显示出旅游消费在“第一次”就开始向品质化倾斜。

这一系列变化表明,旅游市场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游客愿意为更好的服务、更深的体验、更强的情绪价值支付溢价。平台和目的地需持续丰富产品供给,强化内容叙事能力,以应对日益挑剔的消费者。

节奏重构:错峰分段常态化,夜游经济强势崛起

面对长假集中出行带来的拥堵与高成本,越来越多游客主动调整出行节奏,“分段式”错峰出行逐渐常态化,夜游则成为延长旅游时间、丰富体验的重要方式。

携程报告显示,许多游客选择在9月25日至30日提前出发,或于节中、节后启程,以降低花费、提升体验。例如,10月9-10日多条航线价格较假期下降超5成,石家庄、武汉、西安等地错峰订单涨幅显著。这种“理性出行”模式不仅能够缓解高峰期资源压力,也有助于旅游市场的均衡发展。

夜游经济的爆发是另一个突出亮点。携程平台上“夜游”搜索热度环比增长200%,上海浦东美术馆、南京博物院等场馆夜间热度涨超5倍,无人机秀、灯光秀、非遗夜演等项目成为目的地吸引力的关键要素。马蜂窝也提到,开封清明上河园、深圳小梅沙海洋世界等通过夜间非遗演艺、水下鱼灯舞等内容成功“留客”。

“错峰+夜游”组合正在重塑假期出行生态。目的地应加强夜间产品开发与动线设计,打造“全天候”体验;平台则可借助数据能力,为用户提供更灵活的行程建议与价格指引,促进资源高效配置。

格局重塑:长线小城共热,红色与跨境齐飞

在目的地选择上,游客呈现出“向外走、向深处走”的双重倾向:一方面,国内长线游与出境长线游热度攀升;另一方面,小城市、县域目的地凭借独特资源与文化魅力成功“出圈”。

同程数据显示,国内3200公里以上航段量同比增长14%,新疆成为热门长线目的地。与此同时,超过30个区县目的地酒店预订热度增长超100%,如福州平潭、伊犁霍尔果斯等。马蜂窝提到,花江峡谷大桥通车带动区域热度增长超1000%,黄果树、万峰林等沿线景区搜索热度大幅提升。

红色旅游在抗战胜利80周年背景下迎来高潮。马蜂窝指出,花江村红色遗址热度暴涨超1000%,延安、井冈山、遵义等地也成为游客缅怀历史、感受精神的热门选择。此外,出境游中,欧洲长线目的地如冰岛、挪威订单翻倍,非洲的肯尼亚、坦桑尼亚野生动物之旅也进入热度增长前列。

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如高速、高桥、高铁)正重构区域旅游格局,“三高线路”串联起“三色景区”,形成新的黄金旅游带。目的地应加强区域联动与主题整合,推动“小城热景”可持续发展。

出行智变:自驾高铁包车并行,AI赋能新旅行

在出行方式上,游客根据行程长度与目的地特性灵活选择交通组合,高铁、自驾、包车等多种方式并行,AI工具则在行程规划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途牛数据显示,境内游中自驾游、自由行占比超七成,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等城市群自驾热度旺盛。同程则发现,超过30%的用户选择“飞机+火车”混合出行,空铁联运、智能中转方案有效提升了出行效率与性价比。

包车游在境内外的增长尤为亮眼。携程报告显示,北京、四川阿坝包车订单增长75%至100%,出境包车GMV增长超120%,反映出自驾之外,“司导+车”的轻奢服务模式正成为深度游的重要载体。

AI工具的普及进一步降低了旅行门槛。马蜂窝“AI旅行助手”在日本的使用量显著增长,同程DeepTrip在国内行程规划中的使用频率也大幅提升,上海、北京、成都等城市用户尤其青睐AI辅助决策。

不难发现,出行方式的多元化与智能化,是旅游市场成熟度提升的标志。平台应继续加强跨交通方式的整合与推荐能力,推动“AI+旅行”从工具向生态演进,为用户提供更智能、更无缝的出行体验。

旅游不再是“到达”,而是“融入”

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旅游市场的种种变化,清晰地指向一个深刻的趋势:旅游的价值核心,正从物理空间的位移,转向心理层面的共鸣与深度融入。游客不再满足于在景点之间“赶场”,而是渴望通过沉浸式的文化体验、松弛的旅行节奏以及与目的地建立的情感连接,实现一次与自我、与当地、与文化的真诚对话。

这种“融入式旅行”的兴起,正倒逼整个旅游产业进行供给侧改革。无论是目的地打造的“夜游经济”与非遗项目,还是平台提供的包车定制与AI规划服务,其本质都是在响应游客对“生活感”和“情绪价值”的深层需求。未来的竞争,将不再是资源的简单堆砌,而是能否为游客创造一段值得沉浸其中、并愿意为之付费的完整时光。

当旅行从外在的“观看”转变为内在的“感知”,旅游业便迎来了从规模增长到质量升华的关键转折。谁能更好地理解和营造这种“融入感”,谁就能在体验经济的新浪潮中,真正赢得游客的内心。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