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最高三年0佣金”——2025年6月18日,京东这则宣言在酒旅行业掀起巨浪。短短两天,近5万家酒店提交入驻申请,似乎预示着行业变革的到来。
然而百日之后,市场反馈却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在华南和西南地区,多家接入京东平台的中高端酒店均表示订单增长缓慢。
一位负责多个酒店品牌线上运营的业内人士透露:“我们管理的8家酒店中,有3家在入驻京东两个月后仍未见有效订单,其余5家的月订单量也多在个位数徘徊。”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酒店在平台内的展示位置并不差,部分酒店甚至位列城市推荐榜单的前列。“有曝光却无转化,这反映出平台目前的核心问题在于用户预订习惯尚未形成,而非简单的流量不足。”
破局逻辑:从“三毛五理论”到“4+2战略”
京东进军酒旅的底气,源自其独特的生态优势与清晰的战略路径。
京东集团CEO顾问郭庆(老K)阐释的“4+2”战略,勾勒出京东的差异化路径。这一战略的底层逻辑,是刘强东强调的“三毛五理论”——京东只赚该赚的三毛五,其余利润还给品牌商。
与抖音依靠内容种草、飞猪依赖淘宝流量导入的模式不同,京东选择了一条更重的路——改造酒旅供应链本身。然而,这条路径与在线旅游(OTA)的生存本质存在根本差异:电商供应链核心是“物料集采与物流”,而OTA供应链的关键在于“直签资源+地推服务+技术履约”。
现实困境|流量黑洞与系统短板
尽管愿景美好,京东酒旅在落地过程中却遭遇了现实的阻力。
流量困境是最直接的挑战。
更让酒店经营者困扰的是平台复杂的优惠分摊机制。以一间门市价388元的中端酒店房型为例,平台标注“限时特惠328元”,再通过“新客专享券”将客人实付降至298元。然而酒店端仍需按328元的基准价支付10%的佣金,扣除后实际到手仅295元。
“这实质上形成了优惠成本主要由酒店承担的局面,”一位酒店业主分析,“这295元还需覆盖早餐、增值服务等成本,单笔订单的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平台虽然承诺后续返佣,但运营初期的资金压力完全落在了商家身上。”
与携程57%的市场份额(交银国际研报数据)、美团日均超200万酒旅订单的行业数据相比,京东旅行入口深藏、用户认知不足的问题凸显。据内部数据显示,京东旅行实际上线酒店仅约1.2万家,日均订单量不足5000单,与头部平台差距悬殊。
而在用户端,认知度低是更致命的障碍。有用户体验后反馈:“在某些新平台上预订酒店,能看到的历史评价很少,难以判断真实情况;而在成熟平台则有数百条评价,可以参考卫生、隔音等细节。”据第三方调研显示,2025年Q3仅12%用户知晓京东提供酒旅服务,其中仅3%有过预订行为。
系统体验同样制约着发展。多位早期入驻的商家反映后台体验“粗糙且混乱”,与成熟平台相比存在明显差距。这背后,是京东在酒旅行业核心资产——“地面业务拓展(BD)团队”上的严重缺失。据行业信息,美团、携程依托数万人的地推团队构建了百万级直签酒店网络,而京东酒旅初期的BD团队配置远未达到行业竞争门槛,导致其只能大量依赖第三方代理填补供给,体验与控制力均大打折扣。
竞品围剿:差异化生存的行业图谱
在京东探索的同时,各平台正依据自身基因构建护城河。
携程凭借高星酒店资源与商旅客户优势,构筑了难以撼动的壁垒;美团从下沉市场切入,用高频外卖流量滋养酒旅业务;抖音以内容种草见长,但核销率长期偏低的问题始终待解;飞猪坚持2%-8%的低佣金策略,但市场份额长期徘徊在8%左右。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陈礼腾指出:“酒旅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强大的地面团队和直签酒店资源网络。”目前,京东接入的酒店大量依赖第三方代理,与携程、美团动辄百万级的直签酒店数量相比差距明显。
供应链迷思:从概念到落地的距离
京东的核心竞争力——供应链能力,在酒旅领域的转化需要时间,且面临重重壁垒。
京东试图通过“七鲜小厨”找到突破口。这个与锦江酒店合作的项目,采用合营厨房模式,盘活酒店闲置后厨资源。然而,“七鲜小厨”仅触及餐饮场景。完整的酒旅供应链涵盖布草洗涤、易耗品集采、智能设备等多个环节。以布草为例,通过规模化集采可为单体酒店降低30%-50%成本,这本是京东可切入的痛点。但类似携程的TripMall集采平台
此前也因行业非标性强、利润薄而推进缓慢,京东能否成功仍是未知数。
即便是已落地的“七鲜小厨”,其试点数据也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以北京某试点酒店为例,运营三个月后日均外卖订单在70-80单区间,虽为酒店带来了约10%的额外收入,但距离内部“日均120单”的预期目标仍有差距。
更深层的挑战在于商业模式的区域适配性。有了解项目进展的行业人士指出:“七鲜小厨在北京的试点深度依赖京东完善的配送网络和总部资源支持。如果向消费层级不同的低线城市推广,不仅要面对美团、饿了么的激烈竞争,还需重建适合当地的供应链体系,整体运营成本将显著上升。”
这引发了关于核心能力匹配度的思考:京东擅长的标准化供应链模式,在面对酒店餐饮这类服务密集型业务时,其效率优势能否充分体现?当“规模经济”遭遇“区域特性”,京东的解决方案还需要更多实践检验。
有连锁酒店区域负责人透露:“集团对新兴平台持审慎态度,要求核心房源仍优先保障主流渠道。”这揭示了京东对核心资源掌控力的不足。
更为根本的壁垒在于,头部酒店集团已建立自有供应链体系——华住集团的“华住易购”2024年交易额接近250亿元,其价值不仅在于成本控制,更关乎加盟商忠诚度与品牌标准统一。
酒店行业资深人士指出:“头部酒店都有自己的供应链,且需要通过账期保现金流,不会单纯因成本换供应商。”
本质思考:酒旅生意的特殊性与盈利迷思
京东将外卖经验复制到酒旅的尝试,忽略了两个行业的本质差异。
外卖是高频、即时性消费,用户决策链条短;酒旅则是低频、高决策成本消费,涉及复杂的二次核销流程。酒旅用户复购依赖“平台背书+酒店评价体系”,主流平台积累数亿条真实评价,而新兴平台评价量明显不足,信任建立需要时间。
更严峻的是盈利问题。京东“0佣金+后端供应链盈利”的模型面临现实考验:一方面,据京东财报显示,2024年新业务板块(含外卖)亏损148亿元,难以长期支撑酒旅价格战;另一方面,酒旅供应链集采的行业毛利率仅在25%-30%,难以覆盖平台运营成本。这使得其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存疑。
未来路径:长期主义的真正考验
面对挑战,京东开始调整策略。
9月16日,刘强东在“京东品酒会”上释放新信号:“不想把酒店再拉到价格战,让酒店从业者把价格进一步降低,卷得服务品质下降。”这一转变,既是应对自身财务压力的必然选择,也与2025年下半年以来行业“价格理性回归”的整体趋势相吻合。在经历多年内卷后,酒店方与平台都开始意识到单纯低价对服务品质与行业健康的伤害。
增量市场的开拓成为关键。京东旅行相关人士透露,除了酒店业务,乐园、机票、邮轮等垂直品类也在规划中。不过,京东与主要航司尚未达成深度直签合作,机票资源仍依赖第三方代理;乐园品类虽与部分区域乐园签约,但缺乏头部IP资源。
对于中小酒店经营者而言,判断标准始终朴素而直接。正如业内人士所说:“现在这个时代,大家太浮躁,太急功近利,其实是该多点耐心。先尝试新渠道也不亏,万一将来真有产出呢?”
京东酒旅的真正考验或许在于:当“0佣金”的新鲜感褪去后,能否拿出真正颠覆行业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让商家在后台结算时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
这条路远比想象中漫长。尽管京东酒旅团队对外表明了“绝非打一枪就跑”的长期决心,但其赖以破局的“供应链故事”,留给市场的验证时间已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