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
10月17日,联合国旅游组织在浙江省湖州市举行“最佳旅游乡村”颁奖仪式,中国申报的四个乡村——贵州黄岗村、四川基卡依村、江苏东罗村和浙江荻港村——成功入选2025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
至此,中国入选这一国际权威名单的乡村总数已达到19个,覆盖14个省(区、市)。这些乡村在自然地貌、文化形态与发展路径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中国乡村旅游丰富多元的发展脉络。
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评选始于2021年,旨在促进旅游在乡村保护、景观维护、文化多样性保护和本土价值观传承方面的作用。
从西南山区到江南水乡,从民族村寨到田园水乡,中国19个入选乡村勾勒出一幅多元共生的乡村振兴画卷。这些村落凭借各自特色在国际舞台上争奇斗艳,为中国乡村旅游提供了多范本参考。
多元路径:解码中国乡村旅游的成功模式
纵观中国入选的19个“最佳旅游乡村”,它们在发展路径上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却又共享着相同的发展智慧。这些乡村不是简单复制城市发展模式,而是在地域特色与现代需求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从文化传承到生态保护,从社区共建到产业融合,这些乡村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振兴之路。它们的成功经验为中国乃至全球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范式。
文化传承型乡村:让传统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也是旅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这类乡村将深厚的历史积淀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通过活态传承让古老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生,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人文景观。
贵州黄岗村完整保存着侗族传统建筑和生活方式,活态传承着侗族大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村民通过文化表演和特色民宿获得收入,让传统文化成为发展的动力。
四川基卡依村的千年古碉楼和藏族文化遗存,展现了嘉绒文化的独特魅力。村庄通过鼓励本地人开办民宿,确保了文化传承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浙江荻港村的运河文化和桑基鱼塘系统,成为江南水乡文化的活态博物馆。这种文化景观不仅吸引游客,更延续了传统的生活智慧。
安徽西递村的徽派建筑群和传统村落格局,体现了徽州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保护性开发,古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
生态智慧型乡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生态智慧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根基。这类乡村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将传统生态智慧与现代环境保护相结合,创造出兼具生态价值与美学价值的人居环境。
广西大寨村的梯田系统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更创造了独特的人文景观。这种顺应自然的生态智慧,成为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
江西篁岭的古树保护和生态修复,展现了乡村对自然资源的珍视。通过生态旅游,村民意识到保护环境的经济价值。
浙江余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矿区转型为生态旅游胜地。这一转变不仅改善了环境,更带来了持续的经济效益。
贵州黄岗村的“稻鱼鸭复合系统”被联合国评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态循环体系,为现代生态农业提供了借鉴。
社区共建型乡村:共享发展成果的创新实践
社区参与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类乡村通过创新治理模式和利益共享机制,确保村民成为旅游发展的主体和主要受益者,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四川基卡依村95%以上的民宿由本地人开办,确保旅游收益惠及当地居民。这种模式既保护了传统文化,又激发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
贵州黄岗村探索“党建+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将传统建筑改造为特色民宿。收益共享机制特别注重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利益。
安徽西递村、浙江余村等地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利益分配机制,让村民真正成为旅游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这些乡村通过创新治理模式,形成了政府引导、村民主体、市场运作的良性发展格局,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这些多元发展模式的核心,在于找到了保护与开发、传统与现代、个体与集体之间的最佳平衡点。它们证明,乡村振兴没有标准答案,关键在于立足本土、勇于创新。
未来之路: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与启示
中国19个乡村的成功入选,不仅是对过去成就的肯定,更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新标杆。这些优秀案例所凝聚的经验,正勾勒出未来高品质旅游乡村应具备的核心特征与发展路径。
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活态传承能力是入选乡村的共同特质。未来具备竞争力的村落,需拥有保存完好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实现文化的活态传承。如黄岗村的侗族大歌、基卡依村的碉楼技艺,均在日常中延续生命力,形成独特的文化标识。
完整的生态系统与绿色发展理念构成乡村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优秀的旅游乡村必须在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建立平衡,打造可循环的生态系统。荻港村的桑基鱼塘、黄岗村的稻鱼鸭系统等生态智慧,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践典范。
创新的社区参与与利益共享机制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成功的乡村旅游需建立让原住民实质受益的发展模式。基卡依村的本地人主导民宿、黄岗村的合作社利益分配等机制,有效促进了村民增收和人才回流。
独特的产业融合与品牌塑造能力决定发展高度。未来优秀的旅游乡村需展现“旅游+”的创新能力,推动旅游与传统手工业、现代农业等深度融合,构建独具特色的乡村品牌,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联合国旅游组织秘书长祖拉布·波洛利卡什维利评价:“中国拥有的19个最佳旅游乡村,展现了中国乡村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成熟度和多样性。它们都有独特的文化和传统,为世界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这些乡村的成功实践表明,未来的乡村旅游将更加注重文化深度、生态质量和社区参与的综合性发展。单纯依靠风景或设施的时代已经过去,全方位的乡村生活体验将成为核心竞争力。在全球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今天,中国经验正在为世界提供独具特色的发展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