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住20周年大会,释放了三个关键信号

华住酒店;全季酒店;酒店住宿;华住集团 本文作者:刘照慧 2025-11-09 12:28:13
未来的赢家,不一定是最大,但一定是最会运营、最懂客人、最能出海的那一个。

今年是华住集团成立20周年。

从最早的一家“汉庭”,到今天覆盖30多个品牌、管理超9000家酒店的巨头,华住的这场20周年大会,不只是庆生,更像是一次“再出发”的宣言。

我们来拆解这场大会背后的三个信号:

从"开更多"到"开得更好"

过去二十年,中国酒店业是“狂飙模式”——谁开得快、谁拿地多,谁就赢。

但现在不同了。经济放缓、供给过剩、同质化严重,行业到了比拼“质量和效率”的阶段。

华住这次明确提出要全面转向轻资产、强运营、精细管理:不再一味砸钱盖楼,而是用品牌、数字化系统、会员生态去带动收益。这意味着,酒店行业的竞争重点,从数量转向了利润率和体验感。

一句话总结:从“拼开店”变成了“拼经营”。

从"扎在国内"到"走向世界"

华住宣布要加速国际化,在东南亚新签了一批项目。

为什么是东南亚?因为那里游客多、成本低、文化相近,既能承接中国游客出境潮,又能辐射本地市场。

这说明华住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的内卷,而是在全球文旅竞争中寻找新增长点。

这一步其实挺关键——对中国酒店来说,“走出去”不只是赚海外的钱,更是验证自己品牌力、运营力、科技力的试金石。

一句话总结:从“中国酒店”到“世界品牌”。

从“酒店住宿”到“生活方式”

这次大会的另一重点,是华住强化会员体系和数字化运营。

现在华住会员超两亿人,他们不只是订房客,更是一个庞大的生活社区。

未来,会员体系将不仅连接酒店,还会延伸到出行、餐饮、零售、娱乐等更多生活场景。

这意味着,华住要从“住宿生意”变成“生活生意”。

在文旅行业,这背后其实代表一个更大的趋势——住宿业正在成为城市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比如老城区更新、旅游小镇打造、度假区开发,酒店品牌都不再只是“睡觉的地方”,而是承载文化、社交和消费的新空间。

一句话总结:从“住一晚”到“住一种生活”。

华住20周年大会其实释放了一个行业信号:中国酒店业的“第二阶段”开始了。它不再是资本狂奔的黄金时代,而是效率、品牌、国际化的新阶段。

华住用自己的一次转身,告诉同行:未来的赢家,不一定是最大,但一定是最会运营、最懂客人、最能出海的那一个。

这对整个文旅行业也有启发:无论是古城更新、乡村度假,还是康养营地、文化街区,都可以从酒店业的变化里看到趋势——中国的文旅市场,正在从“看风景”变成“住进生活”。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