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
"龙雀年鉴"是执惠推出的文旅行业年度深度盘点专栏。聚焦年度重大事件、年度热词、地方文旅集团、旅游上市企业、标杆项目、政策解读、市场趋势、消费新现象等,全景呈现产业变革脉络,为从业者提供权威参考和发展指南。
11月3日,张家界旅游集团被法院正式裁定受理重整。这是继青海旅投8月破产后,又一宗省级文旅平台债务危机事件。
这家曾依托世界级景区的上市公司,因大庸古城项目巨额投资回报不及预期、资产结构失衡而深陷债务泥潭,最终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在行业面临债务压力的背景下,多家省市级文旅集团正通过多元化融资方式积极应对。11月4日,南京旅游集团成功发行5亿元中期票据,票面利率低至1.84%,显示出市场对优质文旅资产的认可。此前,洛阳文旅集团、泉州文旅集团、山西文旅集团等多家省级平台也通过发行公司债券、中期票据等工具筹措资金。据不完全统计,总规模接近130亿元。
这些融资活动不仅显示出文旅集团在债务压力下寻求资金纾困的积极努力,更揭示了行业在应对挑战过程中形成的独特融资特点与发展趋势。本文将从融资特点、结构性问题及破局路径三个维度,深入剖析省市级文旅集团的债务应对之道。
融资活动持续活跃,缓解债务压力
观察今年8月以来省市级文旅集团的融资动向,可梳理出三大特点:债券融资成为主流选择,私募公司债、中期票据等工具被广泛使用;资金用途高度集中,大部分募集资金用于偿还到期债务和补充运营资金;融资成本分化显著,不同信用资质的企业融资能力差距持续拉大。

2025年8-11月省市级文旅集团融资情况统计表
从融资规模来看,8-11月期间发债金额主要集中在5-15亿元区间,反映出文旅集团对资金的迫切需求。除已完成的发行外,张家界天门旅投4.5亿元公司债券、重庆巴洲文旅3年期玉兰债等项目正在推进中,显示出融资管道的持续畅通。
在融资工具运用方面,各集团展现出灵活多元的特点。除传统的公司债券外,中期票据、私募债、玉兰债等创新工具得到广泛应用。曲江文旅申请9000万元授信额度,体现了企业通过银行信贷补充流动性的另一种路径。
从资金用途看,偿债与补充流动资金成为主要方向。具体而言,防城港文旅集团11亿元募资中8亿元用于偿还到期债务,山西文旅集团也将所融资金补充酒店运营流动资金,反映出行业普遍面临的偿债压力。而融资成本方面,从晋江文旅的2.65%到泰州文旅的3.85%,显示出不同区域、不同信用等级的文旅集团在融资能力上的显著差异。
总体而言,当前文旅集团的融资活动虽然活跃,但主要服务于短期偿债需求,尚未真正转化为长期发展动力。这种以缓解流动性压力为主要目的的融资模式,在短期内能够维持企业运转,却也凸显出行业整体面临的经营压力与分化趋势。
结构性矛盾突出,运营能力亟待提升
尽管省市级文旅集团近期融资活动活跃,但文旅行业仍面临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
一方面,资金用途单一化现象明显,大部分融资用于"借新还旧"与补充流动资金,反映出行业整体尚未形成良性资金循环。
另一方面,经营能力与融资规模不匹配,如张家界、曲江文旅等项目投资失误、业态单一等问题,揭示出部分集团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创新与市场化运营方面的短板。
从具体案例来看,张家界大庸古城项目投资超20亿元却连年亏损,暴露出重大项目决策机制的缺陷。类似的过度投资、业态同质化问题在多个地方文旅项目中均有显现,说明行业在投资效益评估和市场化运营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运营效率低下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多数文旅集团资产周转率偏低,传统景区业务仍占主导,新兴业态培育不足。这种运营模式的滞后,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现金流生成能力,进而加剧了对外部融资的依赖。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即便是能够获得低成本融资的优质集团,其业务模式仍多依赖传统重资产运营,未能将融资优势充分转化为盈利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探索多元路径,推动行业重构
在债务压力与经营挑战并存的背景下,各地文旅集团正在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破局之路。从资产重组到运营升级,从融资创新到体制改革,多种解决方案相继推出,为行业转型提供了有益借鉴。
面对上述挑战,各地文旅集团正从三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是困难企业实施资产与债务重组。 张家界旅游集团进入司法重整,青海旅投破产清算,均为高风险平台提供风险出清样本。建议地方政府牵头设立文旅纾困基金,对仍具文化价值的项目实施精准救助。
二是优质平台创新融资与升级运营。 南京旅游集团将资金投向智慧旅游平台与数字化升级;山东文旅发行绿色债券,晋江文旅依托区域信用优势发债,均体现出差异化融资能力。此外,四川文旅并购旅行社、洛阳文旅推进龙门石窟数字化等项目,表明运营能力建设正成为转型核心。
三是政策引导与市场化改革结合。 建议构建分层融资支持体系,对优质主体鼓励使用REITs、ABS等工具盘活资产;对困难企业推动“债转股”与战略投资者引入。同时,应强化企业市场化考核,打破“等靠要”机制,从“政府信用依赖”转向“运营能力驱动”。
这些探索表明,文旅行业的破局需要政府与市场的共同发力,短期纾困与长期转型相结合。只有在债务化解、运营提升和体制改革三个维度同步推进,才能帮助文旅集团真正走出困境,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从张家界破产到各地文旅集团的多元化融资,省市级文旅集团正经历深刻变革。在这一过程中,能否打破借新还旧的债务循环,构建内容为核、运营为基的商业模型,将决定其能否在分化格局中生存与发展。唯有将政策引导与企业改革相结合,推动资源向高效率主体倾斜,文旅产业才能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