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前言:日本,国家不大人口不多,一年四季接待的入境游客数量却不断强劲增长。今年第二季度日本入境游客数量达到创纪录的720万人。
除了京都、东京、大阪、北海道等常规路线,小村镇也逐渐走进国际游客的视野,比如上回我们公众号写的“轻井泽”(点击可直接阅读原文)。生活在大都市里的游客纷纷远离尘嚣,走入乡野农村。回味传统文化与自然风貌为主题的旅行越来越受到欢迎。
今天,我们再给大家介绍一个这几年非常火的一个小村庄,有着“雪地童话”之称的“白川乡荻町合掌村”。
1、藏在深处的普通村庄缘何闻名世界?
日本罕有的大雪地带
合掌村是歧阜县白川乡的一个小村庄。歧阜县位于日本本岛中部,传说由织田信长命名,取中国历史上的周文王“起歧山而定天下”之意。歧阜县的海拔跨越很大,有平原,也有3000多米的山区。合掌村就位于西部的山区,冬天气候寒冷,以日本屈指可数的大雪地带闻名,积雪可达2米之深。
适应风土而生的“合掌造”
合掌造(合掌造り)是一种日本特殊的民宅形式,倾斜45度至60度的尖屋顶宛如双手合十后做出倒「V」或「人」字型的形状,相当醒目并带有地方特色,在日本其他区域看不到。
而这种“合掌”的设计,呈现的是当地居民对抗大自然的精神象征。由于这里每到冬季就会下豪雪,陡峭的屋顶可以防止落雪堆积,以免厚重的积雪压垮屋顶。
而这种设计之所以“合理”,除了外型可以躲避积雪危害,还体现在他内部有宽广的工作空间,给当地村民进行养蚕业。农业是当地的主要经济活动,而这里的农业又以养蚕业为主。“合掌造”高耸的屋顶下,可以隔出二、三楼做成养蚕的工作间。住户在一楼起火煮饭,暖气上升,二三楼的养蚕间又可顺带获得保温。
神秘的历史传说
“合掌村”是个古老的村落。传说12世纪末的日本政局,正由源氏和平氏两大家族相争博弈,最后,平氏落败,平家后人为了躲避当政者的迫害,逃入深山幽谷中避难。后来,这些后人被称作“平家落人”。日本相传有“三大秘境”与平氏后人有关,而白川乡就是“三大秘境”之一。
合掌村的居民一直到昭和时代前期,还过着母系社会般的大家庭生活,每个家庭约40-50人,在被外界知道的时候,也为之震撼。
古老的村落有个独特的制度——结。“结”是一种劳动力交换的制度。无论男女都必须提供劳动力,互相帮忙。这种制度也使得村里人的关系非常亲密。
日本的“世外桃源”
由于“合掌村”在过去交通不便,且冬天又长,时常下雪,村落和外地很少有交流的机会,可以用“隐秘”两字形容,也因此保留了古村落的原始风貌。当地的百来户村民养蚕务农,过着和旧时一样的”与世隔绝”的生活。
直到1995年,“合掌村”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才一跃成为A级观光景点,慢慢修筑高速公路,直至今日可以说是交通非常便利。
“合掌村”神秘的气质、罕见的积雪、集结人民智慧的特有建筑、传奇的历史等等特质,吸引了很多外国观光客前来一探究竟。不管从建筑学、历史、人文研究、摄影爱好还是回归大自然的哪个角度,“合掌村”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而且会让人有种穿越时空的错觉。
2、合掌村的规划
修旧如旧,还原原生态生活
白川乡内其实共有5个合掌村落,其中最出名的是拥有114栋“合掌造”的荻町。村落四面环山,村中有条庄川河从南向北流过。一条主干道贯穿全村,溪水蜿蜒流过的约1公里长的河滨谷地上,大小不一、高低不等的合掌造错落有致地散落,颇为壮观。这里原生居民只剩下600多人,他们除了务农,过着朴实的乡村生活,还承担了旅游业的工作。
整个村落以饮食店、土特产店、民宿、参观设施为主。这里没有任何现代化的海报,没有灯红酒绿。游客来这里,必须要适应当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作息。天一黑,街道上除了房子里微弱的灯光,就一片漆黑了。村民基本都在9点熄灯就寝,早上5、6点便起床活动。这种回归原始简单生活或许会让人觉得平淡无奇,但这一两天的短暂抽离却足以充实心灵,这也正是现在越来越多城市人所追寻的心灵放松之旅。
合掌造的建筑结构中,没有用到一根铁钉,全部以卡榫、结绳结成,以茅草铺顶。为了保护原生态建筑,即使这种顶覆茅草的传统建筑很坚固实用,但每隔30、40年也必须更换一次茅草。屋顶又斜又大,每次更换的工程浩大,单单一家人难以完成。所以每当更换屋顶时,几乎是全村人一起协助完成。
出台规章制度,切实保护古村落
白川乡这块地方最早被规划为建设大坝,但是随着村民的抗争事件的发生,政府开始注意到保存合掌造的必要性。我们来看几个重要的时间点:
1967年:以现存最早,有400看历史的“和田家”住宅为中心,将各地合掌造迁移到这里。
1971年:成立“白川乡荻町村落自然环境保护会”,这是村民自发成立的自治会,制定了保护文化资产的住民规章。
1976年:在文化财产保护法的推动下,依法以“重要传统建筑群保护区”对荻町合掌村进行全面性保护。
旅游资源及配套
我们来看这张合掌村的游览图。合掌村的旅游资源除了建筑的本身,还有寺庙、美术馆、博物馆等等。整个村落以不破坏村民生活为前提,改造了其中的一些合掌屋为民宿、餐饮以及特产商店,来满足日益增加的观光客的需求。
地图的最右侧入口,有一座桥叫相逢桥,过了相逢桥后,道路的左边有三个排列整齐的小屋,此为著名拍照点“三小屋”。中间比较粗的主街就是荻町的主干道,车辆也可通行。如地图所示,大部分的民宿和餐厅都聚集在主干道两边。
名善寺
建于1806年,费时20年方建成,是日本稀有的合掌式寺庙。
美然YUMEROMU馆
原本是古代荻町城的遗址,是整个荻町合掌村的制高点,瞭望整个荻町合掌村的全景的绝佳据点。
和田家
村中现存最早的合掌造,已有400年历史。
神田家
长濑家
合掌造的每户都会在一楼生火,每个炉子的上面都有一块铁板遮挡,以免火星四溅,引发火灾。
通过人偶模型等再现浊酒节盛况的展示馆。位于白川八幡神社内。
这是一个合掌造博物馆,保存了25栋白川乡各地迁移来的合掌造。还原日本古代农村的风貌,景观的规划保存都是按照以前的生活空间来配置,每栋合掌造都有河流围绕、屋的前后都有田,溪中有鱼虾,充分让游客体验到合掌村的劳动与生活。整个博物馆的风格也结合了日本园林,瀑布、水车、溪流、景石、花坛等穿插其中,颇有意境。
土特产小吃
值得关注的是,与国内古镇千篇一律的“网红奶茶”、“烤肠”等不同,合掌村商品主推本地特产,如浊酒、飞弹牛肉、柿饼、飞弹牛乳制的冰淇淋等等。
3、合掌村展现的是日本美学的核心——侘寂之美
侘寂,音译(wabi-sabi),是传统日本美学概念之一,与佛家的禅宗很有关系。wabi的原意是简陋。在禅宗里,简陋被视为一种美的。sabi的意思是寂静,在日文中,又解释为 “旧” 或 “生锈”。粗略地解释,侘寂是一种接受短暂、流动、和不完美为核心的日式美学。一种由岁月的孤寂而引发对自然、缺陷、朴实审美的向往。通常体现于简朴、静谧、残缺、不起眼、粗糙、衰颓的事物之中。
在合掌村,游客体验短暂的如当年“平家落人”般隐世的生活。回归田园,吃简单的当季食物,回归古人的生活作息,体会生活中简单的事,关注平时繁忙中被忽视的内心感受。这不就是侘寂的本质么?
而整个合掌村本身,也无不展现出日本传统美学的意象。
四处可见的复古人偶。
用书法字体呈现的饭店招牌。
茅草屋的外表,内在是一片精致温馨的气氛。这也恰恰凸显了“侘寂”的内涵:外表粗糙,内在完美。
咖啡店里,木质的凳子,添加了茅草质地的坐垫。舒适温暖,同时又让游客在城市和乡村中自由驰骋。
“合掌村”近几年在中国大陆火起来,相当大的原因要归功于一年一度的“亮灯仪式”,而当地政府并没有止步于一个节事活动,为了让“合掌村”一年四季都有游客,他们深度挖掘当地文化,还打造了浊酒节” 以及开放参观“消防演习日”。
亮灯仪式
每年冬季,合掌村都会举行为期7天的亮灯仪式。当天空的颜色渐渐变暗,冰冷的白雪和温暖的灯光开始交织出柔美的景色,白雪皑皑下的合掌屋,渐渐被橙色的光芒包围,如同童年世界里的“姜饼小屋”,充满了浪漫温馨的气氛。
由于合掌村本身的容量和有限的开放天数,使得点灯节分外紧俏,据说村内的民宿要提前一年预定。而由于游客越来越多,2018年的点灯节改为只开放4天,限流900人/天,统一在网站公布时间和开放售票。然而,合掌村的这种做法,并不是什么“饥饿营销”,是为了保护古老村落,让传统景观得以存续。这让一睹雪中小屋盛景的机会变得弥足珍贵,也愈发勾起游客的参观的意愿。
浊酒节
白川乡在10月,秋意渐浓之时,层林浸染、红叶烂漫,与茅草屋顶相映成趣,渐生暖意。浊酒节也喧闹地开场了。日本的山里人古时就信仰山神。他们用古代的制法来制酒,每年冬天在深雪地窖里酿制出的这种白色凝浊的米酒又被称作神酒,来年秋天,与村里人相聚共饮,庆祝秋收,供奉山神,祈求五谷丰登。
浊酒节期间,会有各种活动。村民身穿传统华服,列队游行,沿着主干道一直走到白川八幡神社内,跳狮子舞,传统民族歌舞表演,邀请普通观光者共饮白浊酒,相当热闹。
这样的热闹气氛延续到深夜,甚至可以自带下酒菜,三五好友不醉不归。目前合掌村的游客组成,还是以一日游观光居多,而浊酒节可以有效的使观光客在此地留宿一夜。
其实,除了一票难求的“亮灯仪式”,金秋的“浊酒节”,还可以来合掌村看消防演习。
这种全由木材和茅草搭造的历史建筑,最怕的就是火灾,因此村内有许多消防栓和喷水枪设备,每一栋合掌屋旁都设有消防栓。定期会举办消防演习。在消防演习的时候,数道水柱向天空齐发,也是一道壮美的景观,引来无数游客特地前来观看。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斐迪南· 滕尼斯认为:“乡村‘是一个天然共同体’。它既是人们的生产空间,也是人们的生活空间。在这个共同体内,基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长期互动和相互统一形成了独特的乡村文化,并规范着人、自然与社会的基本关系结构,维系着人们正常的生产秩序和生活秩序。”
合掌村如今已成为日本主要观光胜地之一,如织的游客并没有破坏这个古老的村落。村民也不会因为有游客而不自在的生活。推广地方文化、提高生活水平一直就是村民共同努力的目标。这里有村民所需的现代化生活服务设施。同时,游客也能很好的融入当地,体验村民的劳作生活。这是当地村民为了保存他们特有的传统文化、传统建筑群所作出的努力。
反观国内,我们也有很多古镇、古村落,丽江、双廊、宏村等等,也都开发成熟。但和合掌村最大的不同是,合掌村是自我经营,所有的民宿、商店都是村民自己经营,虽然在业态的丰富程度有所欠缺,但在保留传统村落气质这块却是没有什么形式比村民自发保护而做的更好了。
我觉得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完全保留原住民也会产生业态无法升级等各种问题,这是小镇开发规划前做顶层设计时就需充分被考虑的课题,也需结合当地政策。开发与保护古村落本就是一个悖论,这不是我们所讨论的范围,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可能多维护旅游和古村落的平衡,多出去走走,看看其他人是怎么做的,开拓一下思路,和同行们一起交流交流,或许也能碰撞出不同的火花,何乐而不为呢?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房地产观察家”(ID:realestatereview),作者:戴小西,邹毅,原标题:《日本第一特色文化乡村——合掌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