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金融中心、1000棵树......这位当代达芬奇在中国的项目远不止这两个!

文旅惠报 本文作者:戴小西;邹毅 2017-10-18
英国建筑设计师Thomas Heatherwick,他在上海的另外两个作品,外滩金融中心和明年即将落成的“1000棵树”在前段时间刷爆朋友圈。前阵子他最新的项目:纽约的Vessel项目和为伦敦泰晤士河上的一个全新景观带“花园大桥”均由于高昂的费用而备受争议,但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不断突破自己的信念,使他仍旧成为点亮城市的魔法师。

今天我们来看被誉为“鬼才”的英国建筑设计师Thomas Heatherwick的作品。上海是他的福地,继2010上海世博会的英国馆后,他闻名世界。他在上海的另外两个作品,外滩金融中心和明年即将落成的“1000棵树”也在前段时间刷爆朋友圈。

前阵子他最新的项目:纽约的Vessel项目和为伦敦泰晤士河上的一个全新景观带“花园大桥”均由于高昂的费用而备受争议,但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不断突破自己的信念,使他仍旧成为点亮城市的魔法师。

从世博英国馆到外滩金融中心,Thomas的作品能够在国内落地,说明整个社会审美在提高,建筑和艺术的修养在提高,我们逐渐愿意为美好的事物买单,这是件好事。 

1、1000棵树

上海天安阳光广场

市中心新兴的文化商务区

位于上海苏州河畔莫干山路的上海艺术区M50旁,有一处名“天安阳光广场”,外立面还围绕着脚手架的大型建筑,这就是Heatherwick工作室称为“1000棵树”的项目。

据了解,这其实是一个综合体建筑,建筑面积65115平方米,预计竣工日期为2018年4月18日。这块区域内有四个保存的历史建筑,因此,对于建筑规划的诉求是可以与旧式建筑和谐共处,同时又融合苏州河的自然元素。

苏州河西岸的这块区域位于普陀和静安的交界,是普陀区政府为了缩小与静安等其他中心城区的差距,着力打造的长寿商业商务区。该区块的文化活力已逐渐成型,有莫干山路时尚创意街、昌化路游艇码头、M50等,“1000棵树”的落成,正好使苏州河景观等区内文化资源全部串联成线。

undefined

建筑是城市地形的一部分

Thomas的想要做的建筑,并不是独立于城市的,而是要成为城市地形地貌的一部分。这个建筑必须在当地有意义,只能放在特定的地区。世界的城市不能越来越像,建筑不能越来越趋同。建筑作品要尊重当地的地貌和文化,要提炼出当地的特色。于是我们通过设计图和基本成型的外立面可以看到如下的样子。

“1000棵树“如同在苏州河边伫立起的一片绿树覆盖的山脉。约有1000根承重柱支撑起两座山,这是项目名字的由来。作为建筑的承重柱不再隐藏在建筑里,而是从建筑内部伸出,成为“树”的象征。

建筑从河面升起,形成自己的地形

树已经放置了在柱子上

树根是建筑物的支柱

多个露台俯瞰苏州河

竣工后,我们可以看到苏州河畔多了一片大型的三维森林

“通常,我们看到的大型项目就好比一个个大盒子,设计师的作用就是负责决定在这些盒子上配什么样的包装纸。”Thomas在谈到“1000棵树”的设计理念时说道,“我们想尝试通过延伸到户外的方式来改善工作空间,所以第一件事就是放置这1000根承重柱。整体建筑物的高度设计的很低,这是为了呼应M50周边低矮的建筑物。”该项目总共包含400个露台,鼓励户外会议和社交。

参差不齐的排列正是整个建筑的标志,营造了一种树木随建筑延伸出来的自然美学

据说,这个综合体要覆盖主楼、裙房、学校、写字楼、公共活动场所、酒店、零售店等等元素。如何将它们流畅地连接起来,是Thomas所思考的。

他们想到了公园,公园如同胶水一样可以把这些元素都粘合在一起,但如果在平层的屋顶上都使用绿地,那就会显得很厚重而索然无味,最好的方式,就是把树直接种在承重柱上。

网格与河流和街道边呈45度

“1000棵树”背后的中国文化意向

Thomas坦言,“‘1000棵树’是受中国元素启发最大的一个项目。”在地产项目“大干快干”,“千楼一面”的当下,“1000棵树”宛如一股清流。

据传,Thomas曾亲自走访苏州,从苏州园林和中国画中汲取了灵感,试图把中华文明与建筑间的关系在项目中体现。他不仅看园林,更学习中国古代的造景。他坚信,建筑是景观的一部分。

东方文化擅长的是抽象和写意,也非常人性,注重人的感受。好比中国的书法,是充满情绪的;好比中国画,一座山可以是没有山顶的,也可能不会画山脚,但山就在那里,并且眼光会一点点的深入进去,被他吸引。

唯有苏州河西段的文化才能滋养“1000棵树”

苏州河西段,处于普陀和静安交界处,毗邻上海火车站和轨道交通13、3、4、7号线,交通便利。虽然位于市中心,但却远离城市的喧嚣,可谓“取闹市之中,居桃园之所”,各种人群各种文化都在此交汇,上得了档次,接得了地气。既有使游客便利参观的交通,又满足了艺术家、设计师对工作环境的静谧要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上海开埠近两百年,苏州河一直是个尽载风韵的地方。临水的房子,水印幻动,旧时的石库门里弄,书写的是怀旧。上世纪20年代上海有首歌叫《苏州河边》,歌词写的尤其美,从“河边不见人影一个”到第二段“世上只有我们两个”,如同写出苏州河的前世、今生与来世,就像太湖─苏州河─黄浦江─东海那样层层递进。

早期由于河运的方便,苏州河两岸几十公里坐落着无数家纺织厂和其他工厂,它是上海工业文明发展的见证。除了东面黄浦区段有不错的建筑和岸边走廊,其余沿线都比较苍白。

随着城市更新的进程,这些工厂早已一一拆除,现在苏州河西段无论南岸还是北岸,都整治得非常漂亮,尤其是莫干山路这段,成为“艺术、创意、生活”区。“1000棵树”在如此文艺的土壤中,定能绽放得无比绚烂。

2、外滩金融中心(BFC)

上海复兴艺术中心

无数地产商垂涎的外滩地王

从新开河路向南而行,直至南浦大桥,这块区域被定义为南外滩,承载的是外滩金融集聚带的功能。7年前92亿拍得的外滩8-1地块,东至中山东二路,南至东门路,西至人民路,北至龙潭路,占地面积仅为4.5万平方米,但正是由于其位于外滩金融聚集带,可谓寸土寸金,引得郭广昌、潘石屹等房产大鳄争夺,今年初,该地块最终姓“复”,多年之争,告一段落。

7年后,该地块建筑物落成,名为“外滩金融中心”。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东临黄浦江,西接豫园,与陆家嘴隔江相望,由Foster + Partners和Thomas Heatherwick联合设计。

黄浦江边又一组天际线

外滩金融中心包含8个建筑,涵盖2个高达108米的地标塔楼、写字楼、一个精品酒店,一个文化艺术中心以及一块大型公共景观广场。它是复星地产“蜂巢城市”核心代表作之一。它是外滩历史建筑群的终点而它又是南外滩的金融聚集带的起点,由它起始,经久事大厦、金外滩,延伸到董家渡,至南浦大桥收尾。

外滩金融中心的建筑群,注定肩负连结新旧文化的使命。于是我们看到这群建筑里既有高耸入云的两座地标性甲级写字楼,又有与19世纪风格建筑相协调的建筑,沿江的较矮层,高低错落,如同黄浦江水的波澜起伏,构成江边一组新的天际线。

新旧文化的交汇之处

外滩金融中心的地理位置极其独特,它不仅在横轴上是承接万国建筑群和金融聚集带的中心,在纵轴上也是连结了豫园老城厢和陆家嘴金融区的重要点。上海数百年的历史在这里完美融合,古典与现代都汇聚成了一条线。


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建筑群在整体设计上,要兼顾万国历史建筑的肌理,所有建筑的外缘都采用了包铜的花岗岩。不同的建筑分别使用了石材、铜元素和玻璃,形成了建筑群特有的肌理,传承了外滩的历史文化,也赋予楼宇高贵的格调。“砖石”的元素,使建筑透露出“力量”、“稳固”、“永恒”、“经典”的含义。

独特的三种外立面材质显示出不同的质感

融入文化的建筑,才能成为城市之魂

由Thomas设计的复星艺术中心,可谓是整个建筑群里最吸睛的一个。位于建筑群的“心脏”部位,是整个地块的标志性广场兼入口。

Thomas说:“这里曾经是旧上海通向老城区一个重要河道关卡,我们有责任去寻找与一条能够与那些令人惊叹的建筑遗产相连接的新途径,创造出一个能够为成千上万人聚在一起工作的有意义的公共场所。”

复兴文艺中心的核心功能是文化艺术中心,也是各大品牌举办活动的场所。老城隍庙的“戏台”,是这栋建筑的灵感来源,三层建筑采用青铜管幕式幕墙。黄铜色的建筑,四周是一个活动的帷幕,站在阳台上,随着帷幕的开启、转动,对面浦东的美好江景如同一台美妙的戏。而站在外滩上的行人,抬头看建筑,也如同台下的观众在欣赏台上的一出好戏。

建筑的外观是与同济大学的工程师们共同合作设计的,为了体现“老戏台帘幕”的效果,一种牵动三层管帘的机械装置实现了帘幕开启、转动的效果。帷幕沿三条轨道分布,由675个独立的镁合金管组成,这些镁合金管长度从2米到16米不等,可以在每个轨道内单独移动,帷幕会随管子重叠而旋转,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透明度。帷幕转动,行云流水,像是轻薄的纱帘,又似摇曳生姿的裙摆。它的设计构想来源于“流苏”——一种中国传统的新娘头饰。

复兴文化中心的一层是一个公共休憩空间,有一间Cloud Cafe供应咖啡和轻餐。偌大的空间,错落有致的摆放着桌椅和书架,供往来的游客小歇。

二层和三层是一个多功能空间,除了举办精选高品质艺术展览之外,也致力于举办各类公共教育活动,通过讲座、论坛、电影放映、工作坊等形式为公众提供与文化艺术亲密接触的机会。同时,还承接各类国际会议、品牌活动和小型演出。

顶层天台的数字控制花园,由日本著名艺术家宫岛达男(Tatsuo Miyajima)设计。整件作品共由300盏数字灯组成。数字由 9 至 1 , 或快或慢依序地闪烁。这些跳动的数字象征着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性格,闪亮出不同生命光辉; 而五种不同的颜色反应出不同人种、不同文化。

上海本就是一个由各种尺度与风格拼凑而成的城市,随着历史的演进,这里产生了多元化的传统、殖民地、共产和「后现代」建筑,表达了上海市独一无二的身份。外滩金融中心建筑群融合了大尺度和小尺度、本地和国际、硬结构和软元素、自然和人造等建筑形态,它是上海别具一格而且容易识别的全新地标,并且代表了城市丰厚的文化。 

他与豫园老城厢一条马路之隔,从那边熙熙攘攘,小而窄的巷子,过渡到这边宽敞、厚重感十足的公共广场,豁然开朗、丝毫没有违和感。之前的生活气瞬间在此地升华成高贵典雅的城市气质。

3、香港太古广场改造

购物中心必须流动

流动感是太古广场设计的主要理念。Thomas希望柔化购物广场的轮廓,在石材外墙及室内设计采用涟漪和流水线条,并以流线型的木材及天然石材为主要设计元素,配上暖调的青铜及灵活运用具有浑厚坚实质感的物料。

石材立面如潺潺流动的波浪

流线型的设计遍布整个商场。洗手间的设计摒弃传统刻板的间隔,采用原块波浪形深咖啡色模板,巧妙地结合成连绵的平面。

透明的升降机,使用了有弧度的玻璃面板,形成瀑布的效果。

位于4楼的太古广场道是更个优化工程最大的转变之处,这块未经使用的空间变成了舒适、明亮、充满绿植的广场。原来金字塔形天窗改建成100条平坦的天窗。为消费者提供休憩空间的同时,自然光线自上而下洒下,照亮下层整个商场。

Thomas亲自设计的意大利餐厅,顶部丝带似的装置,如同柔软的流动的白色涂料。

4、顺德“天意莨园”

中国古代有种莨绸,在家蚕丝为原料,织成织物后,用一种特有的植物——薯莨的块茎汁液多次进行浸渍、晾晒后,制成正面黑色、底面咖啡色的面料,是一种昂贵的纱绸制品,被视为中国丝绸的上等佳品。而莨绸的制作工艺在上世纪80年代近乎绝迹。

时装设计师梁子,重新发扬了这种古老的技艺,并邀请Thomas设计“莨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天意莨园。

项目位于顺德河附近的平坦乡村,旁边是一个大型长方形养鱼塘。工作室的想法是将“天意莨园”建造在池塘中间,来增强鱼塘的独特景观。从远处看,直线与波浪形组成的建筑物被水包围。但是,当你走近时,你会发现,建筑物的中间,一分为二。被分开的两半,无论从窗户,入口还是露台,立面可以完全咬合,仿佛一个建筑物被拉链拉开。

内部如温暖的赤土陶器色,与外立面的钢材色形成对比,映衬出丝绸染色过程中薯莨的颜色。

薯莨果

将建筑分为两半,也隔离出私人和公共活动区域。位于建筑中央的公共活动区,是整个建筑的中心,种满绿植。也是建筑的主入口,并连接到水边。

看完Thomas的建筑,我提炼出这几个关键词“自然”、“绿色”、“文化性”,无论是写实还是意向的表达,他的建筑中都有绿意,这或许与他来自伦敦的基因有关,英国人大概是全世界最热爱绿色,对花园公园有着某种执着的人群。

梁思成对建筑有一段经典论述: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非着意创制形式,更无所谓派别。其结构之系统,及形式之派别,乃其材料环境所形成。

我们应该感谢Thomas Heatherwick这样的设计师,他应地用材,与当地的文化融合。他的建筑外形造型奇特,但并不哗众取宠,而是深有灵性。建筑虽是新的,但能在里面找到传统古老的元素。

这不由又让我想到一句话:成功的设计关乎如何让人们感到,他们对自己身处的环境有某些控制权。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房地产观察家”(ID:realestatereview),作者:戴小西、邹毅,原标题:《外滩金融中心、1000棵树,这位当代达芬奇在中国的项目远不止这两个! 》。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