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发展迅猛、资本涌入,民宿升级需“对症下药”

大住宿 本文作者:陈伟宏 2017-12-28
民宿若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升级换代是必由之路。

近几年,民宿发展呈风起云涌之势,各地发展民宿热情高涨,各路资本纷纷涌入,民宿也成为乡村社会和旅游界一大热门话题。对民宿这个新兴产物众说纷纭,或褒或贬。笔者认为,极度推崇民宿或唱衰民宿的观点都有失偏颇,应辩证来分析。民宿通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可谓喜忧并存,的确有许多值得思考的方面。

应当说,民宿产业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前景十分广阔。首先,民宿作为一个小而美的业态,承载着都市人们回归乡村寻找乡愁的情怀,去乡村民宿消费成为一个大潮流。再则,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民宿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实,民宿是乡村产业的重要内容,引领着其他产业发展,也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有效突破口。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民宿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障碍。从实践来看,大致有以下方面:

一是当前较多民宿徒有其名。这些号称的民宿为抢市场仓促上马,设计建筑风格标准化同质化,貌似高端有品位,实质是民宿元素的简单堆砌,缺少本土文化和资源特色禀赋,民宿经营者也有急功近利的心态。伪民宿的存在,或许有一时的生意,但长期以往,缺乏市场竞争力。

二是民宿在经营业态上层次较低。仅仅提供“吃、住”功能,没有更好地把民宿的产业延伸开来,缺少“丰满度”。对当地其他产业带动不够,对农民群体致富的影响力不大。

三是民宿市场淡旺季差别明显,一般来说夏秋季和周末,民宿游客爆满,但到了初春和冬季,民宿门前车马稀,生意清淡。这使得民宿不能保持常态化的管理品质,招工和培训成为难题。

四是民宿业主和管理人员存在综合素质和能力不高的问题,民宿其实是个要求有理想情怀和管理持续创新的产业,但在现实中,一些民宿业主在经营理念和工作方式上还有较大欠缺,缺乏干事业的理想,大多是抱着挣点小钱的想法。此外,民宿管家人才普遍缺少。

五是县域及乡镇政府部门在民宿产业发展的引导、管理、服务等方面尚缺乏有力的手段,民宿是个新兴的旅游文创型产业,政府下大力气抓很重要,但如何抓在关键点上,需要有十分清晰的思路。例如,在集群规划、策划设计、建设、招商、品牌培育、市场宣传、培训、人才引入等方面,都需要政府力量的介入。

当前,民宿若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升级换代是必由之路。找到上述问题症结的“解药”,将为民宿发展注入新动力。

*本文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陈伟宏,原标题:《民宿升级需“对症下药”(旅游漫笔)》。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