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了名的“烂杆村”到村集体资产20亿,袁家村的成功为何无法复制?

文旅惠报 本文作者:唐飞 2017-12-29
地处关中腹地,没有多少旅游资源,只有62户人家……这就是袁家村的“家底”。然而,就凭这点家底,袁家村在短短10年间实现奇迹蜕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社会分工日益增强,城市居民闲暇时间愈来愈多,乡村旅游几乎成为人们节假日旅游的首选。而提到乡村旅游,陕西咸阳礼泉袁家村无可否认的成为关中民俗文化的一面旗帜。

地处关中腹地,没有多少旅游资源,只有62户人家……这就是袁家村的“家底”。然而,就凭这点家底,袁家村在短短10年间实现奇迹蜕变。

10年间,袁家村实现本村62户286人脱贫致富,解决3000以上农民就业问题,间接带动周边就业人员近万人,年吸引游客300万。2016年,袁家村实现销售额3.5亿元,利润近亿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7.5万元,是全国农民收入的近7倍;集体经济积累从2007年的1700万元,增长到2016年的20亿元,增长了近12倍。

如今,袁家村被称为“中国十大美丽乡村”、“关中第一村”,“关中丽江”。这一“网红”级现象是如何打造的?飞速发展的背后究竟有怎样的动因?深度剖析袁家村,我们能从中找打答案。

一、村支书是发展的核心

“地无三尺平,沙石到处见”。在1970年以前,袁家村是出了名的“烂杆村”,直到第36任队长郭裕禄上任,袁家村迎来了它的春天。

1970年初冬,24岁的郭裕禄出任村第36任队长,此时的袁家村全部集体财产价值5000元,贫困现状格外严峻。为了解决温饱,郭裕禄带领全村上下大力发展粮食生产,通过挖坡填沟、平整土地,打井造渠,把村里的坡地、小块地翻了个过儿,变成平展整齐、旱涝保收的水浇地。粮食产量从1970年的每亩165斤逐年提升到了1650斤,袁家村成为了全省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

袁家村村史馆资料图。郭裕禄书记带领全村上下挖坡填沟,平整土地。

改革开放后,发展村办企业,加快工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成为袁家村发展的主导思想。在郭裕禄的带领下,村里先后建成了砖瓦窑、水泥预制厂等村办工业企业。而建成投产的村办企业也解决了袁家村及周边许多村民的就业问题,村民们盖起了楼房,日子也是越过越红火。

红红火火的村办企业着实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然而,2000年以后由于企业开始走下坡路,村上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再次陷入困境中。郭裕禄将这个重担交到了新任党支部书记郭占武的手里。

2007年,袁家村率先提出打造关中民俗文化旅游第一品牌的目标。以村子为载体,以村民为主体,建成民俗浓厚,特色鲜明的“关中印象体验地”。郭占武带领村民转型发展旅游,通过全民参与,袁家村把所有人的利益绑到一块,带动全体村民奔小康。

袁家村党支部书记郭占武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袁家村,村干部都有思想自觉:当干部就不要想着与民争利,否则就没有威信。袁家村的干部没有一点特权,就是服务队,就是为村民跑腿的,为群众服务的,干活的。但是大家心里又都明白:村里发展好了,自己家也会跟着好,有大家才有小家。”

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党支部书记郭占武

他认为,乡村旅游确实是袁家村探索的一条成功途径,但并不是袁家村发展的核心,也不是最终目的。要打造百年袁家村,核心在于产业的发展。

的确,近年来,袁家村在农村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解放思想,打破旧有思维桎梏,努力践行产业共融、产权共有、村民共治、发展共享,有效解决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资源投入不足、活力下降、联系松散、监管困难等问题。

二、创新农业发展理念

近年来,袁家村从发展乡村旅游起步,经营规模逐步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品牌价值更加凸显,第三产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直接带动第二产业的发展;从手工作坊到加工工厂再到连锁加工企业,第二产业跟随第三产业走;第二产业的发展不断增加对优质农副产品原材料的需求。遍布各地的种植养殖基地和订单农业,使第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袁家村坚持一产为二产提供优质原料,二产为三产提供名特产品,三产为一产二产开拓广阔市场,使农产品生产、加工制造和销售联为一体,改变了三个产业相互脱节,农产品生产者、加工制作者和销售者苦乐不均的状况,实现了由三产带二产促一产,三产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

袁家村通过打造以关中民俗文化为核心的关中印象体验景区,从品牌、主题、创意、风格到业态、招商、运营、管理、制度等反复试验,不断探索,形成一个相容共生、互补兼顾、层次递进、环环相扣的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闭环和成熟商业模式。

一种产权制度只有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才算有效率。

袁家村选择进行股份合作,其新集体经济实现了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的高度统一。袁家村股份制经营模式主要由5部分构成:

来源:文化旅游探险家

袁家村的实践,以产权共有为核心,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强调清晰的个人产权,并且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人努力、互相监督,大大提高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了集体与农户利益的均衡发展。

三、村民与乡村旅游相融合

村集体经济的良好发展还离不开行之有效的村民共治。如何更好地发挥村民的主体性作用?这之中,袁家村有独到的举措。

1、淳朴民风化解信任危机。袁家村始终把塑造诚信文化作为立村之本、经营之基。把袁家村人的实心、用心、专心、诚心融入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具体到管理经营的细节上,每家经营商户在自己的广告招牌上明确写下诚信承诺书,“如果羊血掺假,甘愿祸及子孙”“以上内容真实可靠,如若违背甘愿后辈受穷”等,以诚信为本的集体价值观共同维护袁家村的和谐发展。

2、经济激励助力相互监督。袁家村各个项目相互持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发展慢的商户共享高收益项目分红,发展快的商户督促指导低收益项目。不存在一家独大、不接受不劳而获、即使是留守妇女和高龄老人也可以通过在民俗广场重现传统生产、加工场景或者打扫景区等力所能及的工作来获取收入、为村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村民商户树立主人意识。袁家村村民自主成立小吃协会、农家乐协会、回民食品协会、酒吧协会和手工作坊协会等,一旦发现有不合格的食材和食品当场销毁,立即关门整顿,情节严重的将责令其退出袁家村。每逢节假日,村里迎来大量的客流时,村民、干部都会自发地带上红袖章走上街头维护秩序、打扫卫生,共同治理袁家村。

袁家村发展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实现共同富裕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关中印象体验地”、“美丽乡村”、“农民自己捍卫食品安全”等理念深入人心,“袁家村”这个金字招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袁家村人也格外珍惜这个品牌,共同维护袁家村的品牌美誉度。依靠乡村旅游富了的袁家村人,并没有忘记十里八乡的乡亲,他们把东周、西周、官厅等周边村近千户困难群众,请进袁家村经营特色小吃、参与股份合作、从事社区服务,让他们共享袁家村发展的红利。

纵观全国发展乡村旅游的地方,但凡搞得好的,也都是将村民充分融入其中的。只有村民与乡村旅游融为一体,才能推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如今,袁家村的62户村民可谓全民皆兵,大家全身心投入到村里的旅游事业。

四、独具匠心的规划打造

2007年,袁家村因地制宜,确立了打造“关中印象体验地”发展规划。通过集资的方式,筹措资金近亿元,开始修建民俗村。为了体现民俗风情,针对村里没有古建筑的问题,从礼泉、山西运城购买三座古楼房,整体拆卸运回按原貌重建,建成现今游人看到的拥有古茶楼、油坊、布坊、面坊、醋坊、辣子坊及地方名优小吃等百余间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一条街。

在主题意象营造过程中,袁家村延展旅游项目为体现关中生产生活方式的作坊参与性活动、体现关中饮食文化的食街商贸活动、集休闲度假饮食为一体的仿古乡村院落农家乐、展现田园风光的果园采摘、烧烤垂钓及以娱乐运动为主的游乐场等。

在景观规划设计上,根据旅游项目延展为承载关中生产作坊及饮食商贸的具有关中地域特色的古民居建筑及街市、具有古民居特色的农家聚落及乡土特色的活动场所。

袁家村规划着力体现关中民俗风情

在空间布局方面,袁家村确立了设计定位和开发主题后,拓展村域住宅土地面积,开拓空间结构尺度,逐步形成以道路为界限分割的几个休闲区域。以关中印象体验区为核心,娱乐区块呈现半围合式外延地块的发展方式。这种布局结构明了,村容井然有序。同时,从景观角度上来看,关中印象体验区因其主要是由关中生产生活及饮食商贸等人文景观要素组成,而欧式田园果林休闲区及垂钓区主要是由自然景观要素组成,从而形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协调共生的良性发展趋势。

 袁家村空间布局

袁家村的民居建筑景观集中分布在关中印象体验区、正街农家乐区和关中四合院区。其中关中印象体验区为了复原明清时期兴盛的民间作坊和贸易文化的原始街市及建筑形态,大部分民居建筑都是收购了关中地区自明清时期遗留保存下来的古民居,利用古民居的建筑原材料和建筑构件重新复原修造,整合关中民居聚落形制,营造关中民居聚落氛围及民俗文化氛围。

居民住宅区(即休闲农家乐区域)集中分布在正街周边,是典型的现代化居民住宅形质。所呈现的明清民居建筑均为近年改建而成,大部分在色彩、形式和结构上能体现关中地区民居特点,独立庭院,主要布局特点传承了明清民居建筑沿纵轴布置房屋,以厅堂层层组织院落,向纵深发展的狭长平面布置形式。

放置于空地的景观小品——传统拉车

袁家村用于丰富空间的景观小品,主要有关中传统的农耕的工具、拴马桩、石槽、石碾等,用农村自然素材替代现代人工痕迹过重的景观素材,自然而然提升主题印象,增加乡土民俗文化意境。

五、“袁家村模式”能复制吗

在袁家村火爆之后,咸阳周边、陕西各地,甚至外省,不少地方出现类似“袁家村”的旅游景点。

袁家村到底可不可复制?怎样复制才能得其精华?郭占武曾表示,目前跟袁家村对接的很多,陆陆续续都在复制“袁家村模式”,这其中有做成的,有在做的,还有想做的,但袁家村不怕模仿。“十年磨一剑,我们算是第二代传承人,复制我们的如果是儿子,他们已经把‘孙子’都生了。”袁家村是全民皆兵,做的是产业链,这是别处学不来的。

袁家村的关中风情只是它的建筑和地域风格,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内涵才是它独有的核心。

近年来,为了把产业持续下去,袁家村把教育农民放到了第一位,成立了农民学校,并专门设有“明理堂”,由德高望重者主持,村干部、村民和商户代表参加,谁有问题都可以上明理堂,讲明道理,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村子的发展。这也是袁家村与众不同、不可复制之处。

部分内容综合自海森文旅科技集团旅游研究、方塘智库、文化旅游探险家、新华网、农民日报、一诺农旅智库。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