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过去的一年,因为担任中国旅游协会民宿客栈与精品酒店分会会长职务,通过考察、开会等多种机会,得以广泛地接触了包括宝岛台湾在内的全国各地和欧洲德国、瑞士、奥地利以及亚洲日本、韩国的民宿业界。在全国维度、国际视野的产业框架下,我为中国民宿产业的后来居上、高速发展而自豪,在多个会议、论坛等公开场合,发出“中国民宿引领世界民宿发展”“世界民宿的中国时代已经到来”的观点。给我发出如此振聋发聩声音的力量和自信的源泉,是站在历史的维度纵观我国当代民宿发展过程,是从全球的角度横向比较不同国家、地区当代民宿不同特征,我们可以客观、全面、真实地得出上述结论。中国当代民宿,不论在规模、速度、品质的产业层面,还是在效益、影响和功能的社会层面,不论在营销、技术等运营管理的企业微观层面,还是在法制、社团等行业促进的产业宏观层面,都呈现出完全不同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中国特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都呈现出完全超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中国优势,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
但是在中国当代民宿人以“拿来主义”、本着“扬弃精神”博采众长,立足中国实际,辛勤耕耘并创造出“中国特色”民宿的过程中,有一个不好的现象已经产生,并且在悄悄蔓延。这就是,到乡村开办民宿的城里人,看不上在乡村开办民宿的乡下人(为了以示区别,我暂且把农民朋友开办的民宿成为“农宿”)。比如,大咖云集的民宿盛会,是绝对见不到“农宿”主人身影的;比如,城里人成立的民宿协会,是不会接收“农宿”的;比如,“农宿”主人登门拜访城里人开办的民宿,城里人经常会不客气地指出,你那是农家乐,我的这一套,你是学不来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民宿和农宿,绝对不是单摆浮搁的浮萍,而应该是相融共生的“并蒂莲”。因为:农宿,就是民宿!
民宿的本质,是房屋的主人利用闲置空间,开展小规模住宿、餐饮接待服务。在我国由来已久、规模巨大、效益突出的“农家乐”,其中有相当比例,是符合这一特征的。因此,在我们考量中国民宿发展时,必须将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创新业态,纳入到我们的视野中。我一直认为,农家乐就是民宿!当然,这一判断不包括那些只提供餐饮服务而没有开展住宿服务的相当数量的农家乐。为了以示区分,我将“城里人开办的民宿”称为“当代民宿”。也恰恰是近五年来,有大量城市精英下乡、返乡,形成新的“上山下乡”现象。他们带着振兴乡村的“情怀”,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开办“民宿”这一“小而美”的业态,成为了新农人、新乡贤。因为当代民宿的开办者是城里人,完全不同于农家乐的农民身份、职业,素养、技能,事业和思维,通过建筑与景观、设施和设备、文化与生活、经营与管理、市场与资本等多领域创新,也才创造出中国民宿的新时代。即使如此,这也不是将“农宿”这一完全符合民宿基本和核心特征的业态摒弃在民宿大家庭之外的理由。农宿,与当代民宿相比,虽然档次、价格低、设施、品位差,经营管理理念、手段、技术全面落后,但是,它起步早、历史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它不仅实现了众多农民朋友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承载过也必将继续承载城里人对乡村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代民宿,已经对现有的乡村旅游产业格局尤其是农家乐和农宿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新生的当代民宿自觉和不自觉地示范、引领,农民朋友的意识在觉醒:很多农家乐开始转型,由单一的餐饮服务转为餐饮和住宿相结合。很多农宿开始升级,改造完善设施设备,营造文化主题氛围,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由农宿到民宿,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并且会很崎岖。可喜的是,农民有诉求,业界在行动!比如,中国旅游协会民宿客栈与精品酒店分会在莫干山成立的第一个地方性会员服务中心,就是在当地政府和民宿精英支持下,依靠村委会和广大农宿朋友开办的。比如,苏州精品民宿“右见十八舍”主动向周围农宿开放,公益性培训和指导农宿朋友们。
我们可以帮助广大农宿朋友,走得再快些,走得再稳些。因为,我们,当代民宿人,是有情怀的!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唐人智库”(ID:tangrenguihua),作者:张晓军,原标题:《张晓军:玩民宿,不是城里人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