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振兴传统文化,用创新命题打造世界艺术中心

本文作者:蒋伟 2018-04-25
当代旅游是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开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时代的到来。

传统文化需要探寻与国际共融的好命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就说明解决自信与繁荣才是复兴的基础,而繁荣又是自信的先决条件,把这三者的关系解决好文化复兴就是一种自然的呈现。文化和旅游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让中国的传统工艺备受政府和各界的高度关注。也就是要用传统文化繁荣之光照亮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上不断探索新路径、好方法,使之成为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就是要在传统文化繁荣上作好大文章。

5月12日在深圳文博会分会场活动“国匠荣耀·第三届手工艺创新盛会”上将发布《中国手工艺生态调查报告》,呈现真实的中国手工艺现状,发起找寻符合当下生活方式的发展方向。让世世代代存在于人民大众生活里的手工艺,找寻到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起到振兴传统、振兴乡村的作用。

国家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出台后,一个新时代的“丝路经济”已到来。文化可以打破国与国之间的壁垒,传统手工艺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探寻传统手工艺的核心价值与当代艺术和生活的有效融合发展之路,也许在新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更需要一个与之相符合相适应的,具有高度国际元素符号的,可形成世界大旅游的命题,让文化和产品在旅游中了解并购买。

 

(“藤布”元素创意的特色精品展馆效果图) 

旅游作为文化的传播载体,有其自身巨大的优势。文化产品一经与旅游融合,便插上了有力的翅膀,可谓如虎添翼!这是由于这种融合使文化产品真正走向了大众,同时也走向了市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减轻甚至摆脱对国家财政的依赖,取得物质和精神的双丰收。当前比较传统的做法就是文旅公司寻找文化命题搭建述说平台,而支撑旅游主要内容的传统文化以及传统工艺成了陪衬,这样没有极大的激发拥有巨大资源和活力的文化生产厂家与手工艺人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只有让这些真正的文化资源成为文化和旅游的源头,才能让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手工艺人保持旺盛的创造力,焕发出新的青春。

深耕生活观察提炼让传统文化再焕发青春

每年4月4日清明节,享誉世界的水利工程所在地中国都江堰,举办充满浓郁民俗风味的放水节,被誉为负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天府第一盛会”。该节始于公元978年,一年一度,后人以此纪念率众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并造福成都平原的李冰父子。它展现了川西民俗文化,再现了成都平原漫长的农耕发展历史,传承了中华民族崇尚先贤、崇德报恩的民族精神,具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放水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拜水大典。"咚咚咚"三声礼炮,身强力壮的堰工奋力砍断鱼嘴前阻断内江杩槎上的绑索,河滩上的人群用力拉绳,杩槎解体倒下,江水顷刻奔涌而下。仪式中,麻绳、竹绳、竹笼、杩槎和各种服饰,仿佛就是“藤”、和“布”文化元素的演义,水是否也绽放出新的生命,穿越千年历史,把中华治水先贤和李冰父子的精神血液融入滔滔江水,接引到了人群之中,一起共舞,一起欢呼。放水节上的拜水大典给我们深刻展示了三个元素符号:水、藤、布。

 

(拜水大典“藤、布”在演义精彩)

每年的放水节都是向世人展示民族文化的绝佳机会。都江堰的水利工程、青城山的自然风光以及道教文化是构成四川都江堰世界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放水节里更容易让游客感受到其独特魅力。青城山道教建筑的一大特点即是就地取材,融入自然,所以藤、棕、竹是古蜀先民们搭建房子的重要材料。同时,这也致使四川的藤编、竹编、棕编、蜀锦、蜀绣以及织布技术名扬海内外。

藤、竹、棕、麻等天然植物原料为之“藤”,丝绸、棉麻、夏布等块状面料为之“布”。“水”是地球一切生命之源,“上善若水”是人对水最好的诠释,成为人类精神层面最好的象征。而“藤布”文化元素最直接的经纬特征,让线与面有了一个鲜明的产品符号印记,成为支撑都江堰拜水仪式的主要材料元素内容。如何用中华传统工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文化的自信,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也许“藤布”是一个传统手工艺文化的符号、更是一个国际上可述说能产生高度融合的命题,它将在人类共识“水”的映衬下增添新的晶莹光彩。

“藤”和“布”是支撑拜水仪式的主要内容。这个内容元素丰富多彩,其应用无限广阔,涵盖人类生产生活的各方面。以“藤、布”为代表的这些中华民族传统手工艺对很多人而言,其实并不陌生。藤编、竹编、棕编等民间手工艺制品如今已广泛应用于家具、茶楼、咖啡厅、装饰工艺品等领域。农耕时期,全国很多地区一些传统村落里的原居民常常会在农耕闲暇之余,以土生土长的天然藤蔓和植物苎麻为原材料,按传统工艺精心制作藤编、竹编、棕编和用于遮身保暖的棉麻、夏布等生活日用品。

(藤、布产品代表图片) 

锦、绣就更不用说了,闻名遐迩的“四大名绣”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输出一张闪亮的名片。“丝绸之路”就是因为它的文化友谊和艺术产品属性而命名。这些精美的非遗手工艺产品蕴含了丰富的各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民用产品中最具特色的一个代表。他们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先民们通过融入自然、顺应自然持续循环发展的方式,所取得的伟大创造发明,内含 “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这些宝贵的工艺产品体现了中华民族先贤们的创造灵感、想象力和聪明才智,更展现了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悠久灿烂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的高度自信心。

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和思想品质

翻开中华文明文化的文字记载,在字里行间里我们就会诱发对“藤”和“布”的情感,触动我们感知“藤”和“布”神奇以及感人的故事。关于“藤”和“布”在中国的大地上传奇感人事有很多,他们不仅在应用功能上给我们展现感动,在美丽的传说故事中更是体现了它的弥足珍贵和美好吉祥的寓意,但美丽的故事总有它一个美好的开始。

这个故事可以从人类之母女娲和伏羲说起,《山海经》记载人类之母女娲人身蛇尾用藤条和树叶为衣服(藤就是布)并用青藤搅泥创造了人类 。伏羲相传其人首蛇身,藤条和树叶为围巾,他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结网而制成网罟,用于捕鱼打猎。这大概就是人类最早经纬编织“布”的雏形吧!女娲身上的青藤和树叶是不是创世前混沌大地上最早“布”的雏形呢?青藤搅泥造人更印证了人类和“藤”千丝万缕的联系。

(女娲藤条树叶遮身)

“藤”搅泥不仅创造了人,它还时刻帮助人,为人解难。在这方面得到帮助最有代表的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山海经》记载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在高山采药时被困山中,就是用青藤花了三年时间,往上搭了360层,绑扎搭起架子才爬上山顶并得救出来的,这也预示了“藤”有帮助人类战胜困难摆脱危险获得成功的寓意。“藤”是智慧和力量的化身,“布”就是关爱和温暖的代名词,在现实生活中它也确实是这样为我们美好呈现和述说。如果说炎帝是“藤”的化身,黄帝就是“布”的化身,因为黄帝他是中华民族的创始人,在传说中他是管理风雨雷电的神,他发明了衣服(就是布),教会人们遮体御寒。“布”当它依附于人的身体就和人演义了无数的感人场景。

好的创意和产品形式都有它美好的故事和寓意,传说大禹当年治水一个巨大的岩石挡住去路,他就用捆在腰间的苎麻织带(就是夏布)紧了又紧,并产生巨大力气把挡路的巨石推倒。也寓意了“藤”等植物布匹是给人智慧和力量的象征 。

中华民族的母亲——嫘祖,出生在西陵(今四川省盐亭县境内)是黄帝的正妃,她贤惠、善良,又是教民养蚕缫丝的创始人,我国素以“丝国”著称于世 。嫘祖是中国的世界的“丝(布)”的发明者和文化传播者。

在藤与字更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这就是与中国书法大家的渊源。中国书法是奉为华夏文明乃至东方文化的楷模,世界各国中文字唯一具有使用和审美的功效。在中国书法艺术上唯一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在练习书法上就是通过“看石、

看云、看藤”三步曲不断在自然中找寻答案,不断思考文字与自然界万事万物的联系,不断在观察中去感悟,终于在书法艺术上取得辉煌的成就。

 

(看石看云看藤三看成就书圣王羲之) 

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中国的绘画艺术,就不难想象为什么都是用线来表现。中国画是极讲究用线之美的,线始终是中国造型艺术的主要审美因素,甚至可以说,线才是中国画的精髓和灵魂,中国传统艺术就是一种线性艺术。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精神也指导了中国艺术家对世界的认识和创作心态,他们将强烈的主体意识和超时空的客体精神通过类相的方法表现在绘画之中,这对中国画的造型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并决定了意象性绘画的根本特征,所以,以线条为灵魂所系的中国画也暗示了必然发展为后期的抒情写意一格。

中国独特的书法艺术就是线的高度纯粹化,书法以其韵度超绝的风貌,充任了时代的典范,从严正整肃、气势雄浑的汉隶变为真行草楷,线条早已成为联系中国文学、书法和绘画的纽带,这也为后来的“书画同源”、“以书入画”和文人画的入主画坛奠定了基础,中国画因此更拥有了不同于西方绘画的独特意蕴。

藤条为线,结绳记事为线,青铜起文饰为线,书法为线,绘画为线,纺丝为线,织布就更需要线,等等这些都说明中华民族的生活和艺术与生俱来与线的联系,仿佛让我们对文明文化的发源与延续有了一个清晰的路径。是否也印证了远古人利用藤、观察藤、感悟到线的表达语言和思维方式,让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文化如“线”一样永远连接,延续不断、源源流长。

(唐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中国古代著名诗人描写藤的诗句有很多,其中唐代诗人孟浩然在《万山潭作》诗中是这样写到“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描写了动、植物与人和谐生活的真实画面,看出当时自然生态无比的好,藤条成为猿欢快嬉戏玩耍的主要工具和材料。宋代诗人秦观在《好事近.梦中作》诗中是这样写到“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虽然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一种消极的反抗,但诗句中也真实再现了古藤浓荫覆盖的优美植物意境,古藤成为当时古人遮荫纳凉休闲的重要场所。两个不同年代的诗句都从侧面赞美了藤给动物和人带来的欢乐与惬意。

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我们的老祖宗以及无数先贤们与“藤”和“布”有如此多的感人故事,也说明“藤、布”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个神秘但又朴实温暖的文化元素,它遥远梦幻又近在眼前实在可爱,它如空气、水、氧气一样缺一不可但又无私奉献,并永远陪伴与我们风雨同舟并肩前行一直到永远。这真是“依形而住好邻居,苦乐相伴无怨言;顺势而为勇攀登,艰难险阻埋头担。经纬交错互帮助,友谊牵手不独行;热走冷来化温暖,谱写人间真情曲。”用这样诗句来赞美“藤”和“布”带给动物和人类的快乐与温暖也许比较恰当。“藤”和“布”这些属性好象与“水”的特质又高度吻合一致,这不能不说“水、藤、布”这一给予人们精神层面上价值的提升和带给人类美好生活的寓意。

这些精彩感动的故事是否在提示我们,远古先民或许就是从利用藤、使用藤和观察藤感悟到用它记录简单事情,从而开启了中华民族文字以及其它文明文化发展的伟大进程。这些体现出来的精神内涵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的精神与品质特征,让其深深融化在滋润万物生长的水分子里,给我们输送呼吸生存的养分,陪伴我们不畏艰险,努力的、充满自信的茁壮成长。

挖掘元素创新命题打造世界传统文化艺术中心

时代不同,定位就不一样。“丝绸之路”时期当时的中国文化领先世界,成为时代标杆和学习榜样,而当下我们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上与文化发达国家有一些距离。景德镇的陶瓷已经不是中国的唯一拥有者,意大利陶瓷仿佛更为世界铭记。世界纺织活化石的“夏布”精加工技术已经被日本和韩国垄断独霸,经过他们的深化设计已经成为世界上流社会人士拥有并体现身份的象征。等等这些在当时让中国自豪的发明创造,现在逐渐失去了优势地位。

四大文明分别是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当今中国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的好:“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惟一文明从未中断过的民族!中国曾经被打败,但中国文明从未被摧毁。” 四个古文明国家中没有灭亡的只有中华文明。有一点很奇怪,文明的原址,现在为什么总是恐怖主义频发,永远是灾难不断、炮火连连?这完全是一个逆反的状态。而留存到今天比较完整的文明确实只有中华文明。就如上节提到的,利用藤,观察藤,感悟到“线”的表达语言和思维方式,让中华民族的文化如“线”一样永远连接,延续不断。

他还讲到,从秦汉到唐朝再到宋、元朝时期,由于最高统治者都采用包容接纳的胸怀,当时的文化都高度繁荣和发达,并成为世界的艺术中心,让世界最具创造力的人群都涌向而来,不仅稳定了社会繁荣了经济,更主要是留住了先进的思想。而到了明、清朝代时期帝王们采用独自为大、闭关自守政策,割断了与世界的交流,宰断了与先进文化与思想的碰撞,最后被尖船利炮打开了国门,丧失了文化强国的地位和世界艺术中心的引领作用。

面对当下我国传统文化以及工艺的全面振兴,其实我们就是要用更开放的胸怀去拥抱世界、拥抱各民族灿烂的文化。“好酒不怕巷子深”是网络信息没有的定位,而当下科技高速发展、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这句话就如明、清朝代时期独自为大、闭关自守一样将失去与时代同发展的原动力。“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也许我们对这句话要有新的诠释!所以,文化自信是建立在世界各国各民族广泛点赞的微笑,是建立在民族文化产业高度发达与高度融合共同托举起的共赢奖杯。

     

(拜水节大典中水、藤、布代表图片)

水是地球上一切生命之源,“藤、布”也可以说是人类最广泛的物质基础之一。中国都江堰因有“藤、布”的支撑才有享誉世界水利工程的诞生,都江堰拜水节展示的“水、藤、布”元素符号,也是世界的元素符号。世界各国各民族都以水而居,都因有水而发展富裕安康,水寄予我们人类最大的希望。世界各国、各民族生产生活中又具有丰富“藤、布”的元素,因它太普遍太普通,没有高科技的震撼与刺激,没有摩天大楼的壮观与雄伟,它默默无闻就如水的属性一样永远不争永远陪伴人类在一起。

水自身是没有文化的,当它与人类友好对话的时候就赋予美好的情节。“藤布”是没有故事的,当它与水融合的时候让人类的智慧由此展现发挥才赋予它的感动和精彩。“水、藤、布”是物质的产物更是文化的寄托。

什么叫文化中心?余秋雨也说到:“就是全世界的文化创造者都集中在那,而且把文化成果在那发布,这叫文化中心。”有人说人类历史上真正的文化中心有三个——公元7世纪的长安,19世纪的巴黎和今天的纽约。但19世纪的巴黎、现在的纽约和公元7世纪的长安比还有一个缺点,就是缺少诗意,缺少更远古场景与现代时空的有效交流与碰撞。而“藤布”这一又古老又极具现代的元素符号,可以让诗意与喧嚣高度融合,激情述说! 

 

(世界传统文化艺术中心“藤布”元素创意的文化广场效果图)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出台《关于在旅游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鼓励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改善旅游公共服务供给,给文化和旅游又注入强大推进的原动力。国家高度强调,当代旅游是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证明以人民为中心,开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时代的到来。

不久前,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就讲到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藤布”文化命题和内容版权以及商标都申请了注册和保护,希望它在民族传统文化发展上发挥作用,在迈向新时代的中华传统文化振兴伟大征程中,奏响嘹亮高亢的音符,焕发出具有中国元素又具有世界符号美丽的青春。

一藤一布在文化自信建设上将发挥作用

文化自信写入党章,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提升了文化的重要地位。日前,《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内容中提到的“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将由文化和旅游部具体负责工作实施。文化的创新与发展需要深入领会文化自信的内涵,“丝绸之路”不只是说丝绸,它成为中国古代商品贸易牵手友谊的文化符号和文化记忆。“藤布文化”也不只是说藤和布,它是在新时代下一个对外文化交流的符号,一个传统文化产品交流的命题,一个展示民族文化自信的品牌商标。

“丝绸之路”是古代商品由马和骆驼托运走出来的文化命名,当时的古人也没有这么多的文化考虑和要形成旅游的思考,商品交易让艰难的道路成为友谊的彩带。而“藤布文化”是在巨大的可形成旅游的文化资源下,通过全球“藤布”文化旅游的通盘与整合考虑,形成世界文化和产品的大交流、大流通思维。以中国为发起中心点形成的国际“藤布”文化产业和世界“藤布”精品展销的艺术中心或博览园,实现中华文化走出去又要把世界文化请进来的大格局定位,让中华文化的自信充分建立在文化和产品的繁荣以及具体的交流与交易上。

     

(日常生活中的藤布) 

回顾走过的五年发展,中国在各方面发展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新组建的“文化和旅游部”也证明国家对民族传统文化为核心带动产业最终形成旅游发展理念的确立,确立了民族精神与文化自信的引领作用,印证了一个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春天的到来。“藤布”文化命题在民族文化自信以及世界文化繁荣建设上将发挥它积极的作用。

一藤一布在一带一路建设上将发挥作用

国家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出台后,一个新的“丝路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文化可以打破国与国之间的壁垒,“藤、布”这一文化符号世界各国各民族共有的基因,它不受地域、文化、宗教、种族等的限制与歧视,更不会受到不同意识形态的排斥和拒绝,将会在“一带一路”文化建设上形成一个可行、且可开发利用的研究课题,甚至引发一种新的文化和旅游产业形态。当今世界各国在重要会议和场所用服饰(布)展示本国的文化元素已经成为常态,如何用中华工艺讲好中国故事,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也许“藤布”是一个可述说的命题。

(“布”在重要场所展现本国独具特色的文化) 

“一带一路"经济区开放后,承包工程项目突破3000个。对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同比增长18.2%。2016年6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881列,其中回程502列,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170亿美元。“一带一路”中有65个国家共计约44亿人口,一个巨大的合作与消费市场。“藤布”元素符号一直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一带一路”沿线中的国家,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和鲜明的“藤布”文化元素符号。特别是非洲一带比较落后的国家,“藤布”元素更为明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更为普遍和广泛。如何用中华文化和产品讲好中国故事,实现各国与各民族的和谐共融,实现世界文化的大繁荣,“藤布”文化和元素可以成为打破国家壁垒,繁荣不同社会阶层生活一个好故事内容。“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民都喜欢有民族特色的“藤布”文化元素产品的时候,国家间的友谊就自然深厚。

(非洲国家生活中“藤布”元素的照片) 

文化事业是文化产业的源泉,文化产业是文化事业的基础,这两者不可偏废。 藤为布始、布为服源,“藤、布”就是用经纬线编织友谊,构建传统文化及关联产业广泛的合作机制环境,把传统文化产业和事业有效联系,最终形成互通,打通,融通新的良好局面。实现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的巨大回报,解决社会矛盾缓解就业压力将做出积极的贡献。当今时代,国家核心竞争力中的文化因素越来越突出,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一藤”就是世界各国紧紧的缠绕(团结)在一起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寓意。“一布”就是各国相互真诚的合作,彼此成就对方并包容温暖对方,为对方创造和贡献价值的寓意。“一带一路一藤一布”这一响亮的名字注定“一藤一布”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上将发挥积极的文化牵手友谊与述说真诚合作的现实作用。

 *本文作者:蒋伟,成都藤话布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执惠专家作者。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